晚唐诗坛的古代文化常识

2022-11-07 唐诗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晚唐诗坛的古代文化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杜牧的咏史诗往往带有史论色彩,如《泊秦淮》不仅咏史,而且寄寓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2、杜牧在七绝的写景上有独特成就,如《山行》、《江南春》等,都不以奇峭或词采取胜,却自有一种风流俊爽之气。

  3、李商隐诗歌的内容有:(1)政治诗,这类诗多半以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出现,如《隋宫》;(2)爱情诗,他的《无题》诗多属这一类。另外,《夜雨寄北》表现了飘泊他乡怀念妻子的思想感情。当属爱情诗类;(3)寄寓身世之感的抒情诗,代表作是其晚年所写的把咏物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曲折而细腻地表现自己不幸遭遇和理想破灭的《锦瑟》。

  4、李商隐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善于活用典故,但有些诗显得晦涩难懂。

  5、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又因李商隐、温庭筠皆排行十六,文学史上又戏称为“三十六体”。

  名词解释:晚唐讽刺小品:晚唐讽刺小品是继承柳宗元寓言小品的传统,在晚唐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这类作品见于罗隐的《谗书》、皮日休的《皮子文薮》、陆电蒙的《笠泽丛书》等。他们的具有讽刺性的短小精悍之作,在批判现实方面表现得特别尖锐,其气势和锋芒引人注目。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李商隐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首先,他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通过想象和象征构成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其次,善于对情景做细致入微的刻画,于纤细中见深厚,精巧中见浑成。第三,他善于活用典故,这些典故丰富了诗的形象,也深化了诗的主题。但因善用生僻典故,以致有些诗晦涩难懂。

  “李杜”和“小李杜”:李杜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的并称。二人互相倾慕,友谊深厚,创作了“千汇万状”的诗篇,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李白上承屈原,将浪漫文学推向高峰,杜甫反映现实,以“沉郁顿挫”为本色,达到写实文学传统的最高成就。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也并称“李杜”,为区别于李白、杜甫,或称 “小李杜”。

  拓展:

  1.称谓类

  (1)字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叫作“字”《礼记曲礼上》提出“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称人用字是出于礼貌或尊敬。

  (2)号又叫“别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3)谥号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一般由皇帝或朝廷追封,也有由其朋友、亲属或门人所加的,叫“私谥”。

  (4)谦称表示谦逊的自称。如“愚”“寡人”“孤”“晚生”“不肖”“家母”“臣”“妾”等。

  (5)敬称表示对对方尊敬客气态度的称呼。如“万岁”“陛下”“夫子”“大人”“令尊”“贤弟”等。

  另外,对人的称呼还有称斋名、称籍贯、称郡望、称官名、称爵名及一些特定称谓的情况。

  2.官职类

  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不同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这里只列举有关官职升降调动的一部分词语,供大家参照。

  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如司马迁《廉颇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

  除任命,授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擢选拔,提拔。如《战国策燕策二》:“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迁晋升或调动官职,主要有升级、降级两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

  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右迁”,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调复原职叫“迁复”。

  谪贬官降职或流放。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黜废,贬退。如《国语晋语一》:“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3.地理类

  中国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族建立的政权。

  中华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称之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后也借指“中国”。

  九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大区。九州所指,说法不一。《尚书禹贡》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尔雅释地》无“青州”“梁州”,有“幽州”“营州'《周礼夏官*职方氏》无“徐州”“梁州”,有“幽州”“并州”。后用“九州”泛指中国或天下。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指黄河流域。

  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

  山东顾名思义,指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等山,所以“山东”所指地域不尽相同。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也指太行山以东地区。另外,战国时除秦外,六国都在崤山函谷关之东,故称六国为“山东”。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三辅西汉分治京畿地区三种职官的合称。也指其所辖地区。汉景帝时,把京畿官内史分为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同治京城长安。武帝时,改右内史为京兆尹,治长安以东;左内史为左冯翊,治长陵以北;都尉为右扶风,治渭城以西。

  三秦泛指陕西关中一代。项羽灭秦后曾将秦关中之地分封秦军三位降将为王,因称三王或其所辖地域为“三秦”。

  郡古代行政区域名。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饼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玉门关西汉时期通往西域的关隘。由于大ii的和田玉由此运入中土,故得名。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以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如《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4.科举类

  征辟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史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如《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合称“孝廉”。

  科举从隋唐到清代朝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唐代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每年举行一次。

  殿试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皇宫内的大殿上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的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宋代诗人文天祥都是状元。

  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因列榜有甲乙次第,故名。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中试的名单。因殿试揭晓名次的布告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

  太学古代的大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隋初置国子寺,隋炀帝改为国子监。唐设国子、太学、广文、四门,隶属国子监。明以后只设国子监,不设太学: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庠序古代的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泛指学校。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博士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晋置国子博士,斑设太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医博士等,后世沿置。

  教授学官名。教授之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5.风俗礼仪类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长兄称为伯(孟),次兄称为仲,其次称为叔,幼弟称为季。古代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如伯禽父、仲尼父。

  -(38)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孝,孝顺,善事父母;悌,敬爱兄长。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

  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三牲用于养生或祭祀的三种动物,有大三牲(牛、羊、猪)、小三牲(猪、鱼、鸡)及道家三牲(獐、鹿、麂)。

  太牢、少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称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至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长揖见面的礼节。拱手高举,自上而至极下行礼。

  拱拱手,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

  九拜古代汉族的礼拜形式,即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中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顿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叩地而拜。因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可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一。行跪拜礼时,拱手胸前先拜,而后叩头至地,表示极度虔诚。

  跪两膝着地,臀部抬起。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如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广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如司马迁《鸿门宴》:“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之礼,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贵宾向行冠礼的青年宣读祝词,并给其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字。因二十岁时男子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斋戒古代在祭祀或行大礼前,要沐浴更衣,戒嗜欲等,以示心地诚敬。“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乂称“散斋'散齑七日,值外室,倥止参加,切娛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虚左古人乘车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表示恭敬。

  再拜①拜两次。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②敬辞。用于书信的开头或结尾。如司马迁《报任安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膜拜跪在地上,合掌加额,伏地而礼。

  万福旧时妇女行的礼,两手松松抱拳重叠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移动,同时略做鞠躬的姿势,口中称“万福”。

  六合古代以十二地支记月、日,选择吉日良辰时,需考虑月建和日辰的“冲(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已与申合,午与未合,总称“六合”。

  祖道出行前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

  席次指座席的次第。古代宴会的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位尊者居前,背靠厅堂,面向大门。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晚唐诗坛的古代文化常识】相关文章:

古代文化常识之晚唐诗坛11-03

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之盛唐诗坛四12-04

古代文化常识之五言诗的起源12-05

李商隐与晚唐09-02

温庭筠是晚唐09-25

古代诗词文学常识11-09

魏晋风流晚唐诗01-26

初唐诗坛与四杰12-05

初唐诗坛的“四杰”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