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唐诗白居易

2024-11-19 唐诗

  白居易写夏天的唐诗是哪首呢?诗人是如何描绘夏天的?

  夏日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体裁:五古

  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

  尽日坐复卧,不离一室中。

  中心本无系,亦与出门同。

  翻译赏析:

  在东房里面到了傍晚就不会热(东房,即一排房子中靠东面的,比较凉快,日照较短:早晨太阳出来,照它的东房山,此时光照强度不大;下午和傍晚,太阳光照射最靠西的房子的房山,而东房受光照很少故凉快)

  从背面窗子里吹过凉风。

  整天不是坐着就是卧着,也不会离开这间屋子。(此时天热,为避暑热)

  我心里边儿本来就没什么牵挂的,

  所以,也就和出门避暑一样了。

  作者表面上是写自己在家中避暑,足不出户。但是实际上是写自己不热衷于功名利禄--心静自然凉。

  作者简介:

  一、人物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元稹,世人称“盛唐四大家”。唐朝,华州下邽人,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白居易的祖父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到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2月28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省新郑)东郭宅。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事。蒲镇李正已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的民不聊生。白居易两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不久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令(780年)一年后又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篱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篱(济南徽符篱集)度过童年时光。白居易和并称“苻篱五子”的苻篱人刘翕习、张仲远、章美退、贾握中、贾元犀,一同泛舟陴湖游流沟寺,登五武里山,诗酒盘桓,称盛会焉。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迁居住于武宗会昌六年。是另一文学家白行简的兄长。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的口都生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头发就白了。他的诗不仅在中国有巨大影响,在日本和朝鲜也有很大影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称“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啜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二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记》,共有七十一卷。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极积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应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二、人物生平

  1 简历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贞元十八年,于元稹同举书判拔崒科。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贞元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年),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池上》。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朝政。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召回朝任职。十年,因上书请扑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年)请求外放,先后为航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行州任为了纪念他还把靠西湖一面的堤,命名为白堤。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拜秘书监,明年转邢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因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尚书制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把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白居易是弥了信徒他组织了一个学会,叫一时上升会。希望大家共同上升到弥勒境界。为了望生弥勒,白居易写过一份决心书:仰慈氏形,称慈氏名,愿我来世,一时上升。慈氏就是弥勒,弥勒是音译,慈氏是意译。我敬仰慈氏菩萨的身形,我呼唤慈氏菩萨的名字,喜望来世的我,一定要上升到弥勒菩萨的身边。

  2 为 官

  一生以44岁被贬为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嗸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症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再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身受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者不与处理,白居易很气愤,上书力主缉拿凶手,以肃法纪。可那些全贵说他是潜越行为;于是被贬为州刺史。后又被贬为江州司马。

  3 被贬后

  贬官江州给百居易以很大的打击,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召回长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门争权夺利,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作了不少好事,他在西湖上筑了一条长堤,并写了一首《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入何蓄水放水,蓄泻及时就不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都是诗人。在这种假庭背景下,白居易又读书十分刻苦。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白居易家中酿有美酒,每次喝酒必有丝竹伴奏,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名流入裴度、刘禹锡等。他宴请宾客有时宰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多只空囊,内装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一只,直到吃完为止。他是以天酒醉来解除九天疲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

  白居易后来老了,体弱多病,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当然就是他自已。他在《传》中说:有个醉吟先生,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家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

  4 诗歌作品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早在元和初年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值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严惩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至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的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明》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即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琵琶行》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野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妙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了声荤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出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格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浙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 相关推荐

【夏天的唐诗白居易】相关文章:

白居易唐诗赏析09-21

白居易全唐诗赏析08-11

白居易唐诗《草》鉴赏08-17

唐诗草白居易原文11-08

《卖炭翁》白居易唐诗鉴赏06-25

《歌舞》白居易唐诗鉴赏07-23

《缭绫》白居易唐诗鉴赏11-06

白居易唐诗《采莲曲》鉴赏09-30

《燕子楼》白居易唐诗赏析07-03

《采莲曲》白居易唐诗鉴赏10-27

  白居易写夏天的唐诗是哪首呢?诗人是如何描绘夏天的?

  夏日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体裁:五古

  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

  尽日坐复卧,不离一室中。

  中心本无系,亦与出门同。

  翻译赏析:

  在东房里面到了傍晚就不会热(东房,即一排房子中靠东面的,比较凉快,日照较短:早晨太阳出来,照它的东房山,此时光照强度不大;下午和傍晚,太阳光照射最靠西的房子的房山,而东房受光照很少故凉快)

  从背面窗子里吹过凉风。

  整天不是坐着就是卧着,也不会离开这间屋子。(此时天热,为避暑热)

  我心里边儿本来就没什么牵挂的,

  所以,也就和出门避暑一样了。

  作者表面上是写自己在家中避暑,足不出户。但是实际上是写自己不热衷于功名利禄--心静自然凉。

  作者简介:

  一、人物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元稹,世人称“盛唐四大家”。唐朝,华州下邽人,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白居易的祖父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到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2月28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省新郑)东郭宅。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事。蒲镇李正已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的民不聊生。白居易两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不久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令(780年)一年后又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篱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篱(济南徽符篱集)度过童年时光。白居易和并称“苻篱五子”的苻篱人刘翕习、张仲远、章美退、贾握中、贾元犀,一同泛舟陴湖游流沟寺,登五武里山,诗酒盘桓,称盛会焉。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迁居住于武宗会昌六年。是另一文学家白行简的兄长。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的口都生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头发就白了。他的诗不仅在中国有巨大影响,在日本和朝鲜也有很大影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称“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啜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二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记》,共有七十一卷。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极积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应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二、人物生平

  1 简历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贞元十八年,于元稹同举书判拔崒科。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贞元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年),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池上》。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朝政。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召回朝任职。十年,因上书请扑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年)请求外放,先后为航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行州任为了纪念他还把靠西湖一面的堤,命名为白堤。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拜秘书监,明年转邢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因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尚书制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把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白居易是弥了信徒他组织了一个学会,叫一时上升会。希望大家共同上升到弥勒境界。为了望生弥勒,白居易写过一份决心书:仰慈氏形,称慈氏名,愿我来世,一时上升。慈氏就是弥勒,弥勒是音译,慈氏是意译。我敬仰慈氏菩萨的身形,我呼唤慈氏菩萨的名字,喜望来世的我,一定要上升到弥勒菩萨的身边。

  2 为 官

  一生以44岁被贬为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嗸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症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再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身受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者不与处理,白居易很气愤,上书力主缉拿凶手,以肃法纪。可那些全贵说他是潜越行为;于是被贬为州刺史。后又被贬为江州司马。

  3 被贬后

  贬官江州给百居易以很大的打击,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召回长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门争权夺利,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作了不少好事,他在西湖上筑了一条长堤,并写了一首《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入何蓄水放水,蓄泻及时就不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都是诗人。在这种假庭背景下,白居易又读书十分刻苦。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白居易家中酿有美酒,每次喝酒必有丝竹伴奏,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名流入裴度、刘禹锡等。他宴请宾客有时宰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多只空囊,内装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一只,直到吃完为止。他是以天酒醉来解除九天疲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

  白居易后来老了,体弱多病,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当然就是他自已。他在《传》中说:有个醉吟先生,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家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

  4 诗歌作品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早在元和初年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值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严惩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至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的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明》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即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琵琶行》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野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妙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了声荤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出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格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浙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夏天的唐诗白居易】相关文章:

白居易唐诗赏析09-21

白居易全唐诗赏析08-11

白居易唐诗《草》鉴赏08-17

唐诗草白居易原文11-08

《卖炭翁》白居易唐诗鉴赏06-25

《歌舞》白居易唐诗鉴赏07-23

《缭绫》白居易唐诗鉴赏11-06

白居易唐诗《采莲曲》鉴赏09-30

《燕子楼》白居易唐诗赏析07-03

《采莲曲》白居易唐诗鉴赏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