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泉》唐诗赏析

2020-11-30 唐诗

  《白云泉》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唐诗赏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忙冗杂,“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可怜朝暮景,消在两中”(《秋寄微之十二韵》),觉得很不自由。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一种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便油然而起:“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问清清的白云泉水,何必向山下奔腾飞泻而去,给纷扰多事的.人世推波助澜!自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后,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则逐步增加。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颇多事,衰惫殊少欢。迎送宾客懒,鞭笞黎庶难”(《自咏》),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结尾两句流露出“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绪,集中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诗的风格平淡浑朴,清代田雯谓“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古欢堂集》)这一评语正好道出了这首七绝的艺术特色。

【《白云泉》唐诗赏析】相关文章:

赠别唐诗赏析06-30

风雨唐诗赏析12-21

《天涯》唐诗赏析12-21

杜牧唐诗赏析12-04

唐诗赏析:杜牧《赤壁》12-25

秋兴唐诗赏析10-18

李白《古风》唐诗赏析08-07

《已凉》唐诗赏析11-11

《昆仑使者》唐诗赏析10-31

出塞王维唐诗赏析11-02

《夜雪》唐诗赏析 《卖炭翁》唐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