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馀干古县城》唐诗鉴赏

2022-10-11 唐诗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登馀干古县城》唐诗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登馀干古县城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

  刘长卿唐诗鉴赏:

  唐代饶州馀干县,即今江西馀干。“古县城”是指唐以前建置的馀干县城。刘长卿这诗是登临旧县城吊古伤今之作,在唐代即传为名篇。

  刘长卿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馀干。是因为为官正直不阿而遭诬陷,为此他深感当时的政治腐败和官场污浊。现在他经历的这一地区,又刚刚经过军阀战乱,人民困苦,使诗人越发为唐朝国运深忧。这首即景抒情的诗篇,就包含着这种感慨深沉的叹喟,寂寥悲凉,深沉迷茫,情在景中,兴在象外,意绪不尽,发人深省。

  这是一座小小的山城,踞高临水,就象塞上的孤城,还象先秦时那样,矗立于越国的西边。它太高了,仿佛跟空中白云一样高;也太荒凉了,似乎万古以来就没人来过。城里空空的,从前的官署早已消失在秋天茂密的荒草里,唯有城上的'女墙还在,但已看不见将士们巡逻的身影,只在夜间听见乌鸦在城头啼叫。

  站在城头眺望,平旷的沙地无边无际,辽阔迷茫;孤零零的夕阳,对着诗人这个远方来客冉冉低落下去,天地显得格外沉寂。在这荒寂的世界中,诗人想起了《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诗句:“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古城沧桑,不就是“陵谷变”吗?诗人深深感慨于历史的变迁。但是无知的鸟儿不懂得这一切,依旧飞到这里觅食,朝来暮去。

  这首诗,寓情于景而又不拘泥历史事实,为了突出主旨,诗人作了大胆的虚构和想象。此城废弃在唐初, 诗人把它前移至先秦;废弃的原因是县治迁移,诗人含蓄地暗示政治腐败导致古城衰亡。因此,次联写城内荒芜,醒目点出官舍、女墙犹在,暗示古城并非毁于战争。三联写四野荒凉,农田化为平沙。末联归结到人迹湮灭,借《十月之交》的典故,暗示古城荒弃是因为政治腐败,导致人民离乡背井,四出逃亡。

  旧说《十月之交》是“大夫刺幽王”之作,诗中激烈指责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僧,职竞由人”,造成陵谷灾变,以至“民莫不逸”。

  这是一首山水诗,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它所描绘的山水是历史的,而非自然的。荒凉古城,只是诗人思想的例证,感情的寄托,用以沉思感伤,缅怀历史,鉴照现实。因此这诗不但在处理题材中有虚构和想象,而且在诗的结构上也突出于表现诗人情怀和自我形象。故而方东树评论此诗说:“言外句句有登城人在,有诗人在,所以称为作者。”(《昭昧詹言》)。

  拓展阅读:

  作品简介

  《登馀干古县城》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从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寥廓写出了古县城的“孤”;颔联通过描写“官舍”、“女墙”的荒凉正面表现其“孤”;颈联通过描写“平沙渺渺”、“落日亭亭”的景象侧面表现荒凉萧条;尾联借“陵谷变”这一典故,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这首诗写景抒情而又不拘泥历史事实,诗人在缅怀历史的同时,又通过描绘被贬途中景色,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这首即景抒情的诗篇,包蕴着深沉的叹喟,寂寥悲凉,深沉迷茫,情在景中,兴在象外,意绪不尽,令人沉思。

  创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刘长卿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馀干,诗人被贬谪,是由于为官正直不阿而遭诬陷,因此他深感当时的政治腐败和官场污浊。刘长卿途经馀干之时,又刚刚经过军阀战乱,触处都见战争创伤,显出国家衰弱、人民困苦的情状,使诗人更加为唐朝国运深忧,故而创作这首诗。

  作者简介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湖北)人。天宝(742—756)进士,曾任长州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量移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

【《登馀干古县城》唐诗鉴赏】相关文章:

朱庆馀《宫中词》唐诗鉴赏11-08

《古悠悠行》唐诗鉴赏08-23

《古大梁行》唐诗鉴赏11-29

《长干行》唐诗鉴赏09-08

《古从军行》唐诗鉴赏11-08

韦庄《古离别》唐诗鉴赏10-22

于濆《古宴曲》唐诗鉴赏11-24

《长干行》李白唐诗鉴赏09-07

《登兖州城楼》杜甫唐诗鉴赏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