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唐诗《从军行·玉门山嶂几千重》

2024-10-12 唐诗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王昌龄唐诗《从军行·玉门山嶂几千重》,欢迎大家阅读!

  《从军行·玉门山嶂几千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全文如下: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前言】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注释】

  ①嶂:指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②烽:指烽火台

  【翻译】

  玉门关周围山峦层层叠叠,像重重屏障护卫着王朝的西北边防;烽火台遍布各个山头。人们戍边要依靠烽火来传递消息;那里山深林密,马儿跑过一会儿就看不见踪影了。

  【鉴赏】

  第七首诗主要描写的是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用笔隐曲,语浅意深,余味不尽。

  诗的前三句写山多、烽火台多,以及边塞将士对烽火的依赖,均属静态描述,突出了唐军在玉门关一带边防设施的完善和布防的到位。至第四句笔锋一转,引入的动态画面,视野之中闯入了一匹马儿,但转瞬又消失在深山密林里。动静结合,形成叙述力度上的张弛美感。而“不见踪”则又将马行之疾,山林之深准确地刻画了出来。虽然已经看不见马了,但仍然能使人产生不尽的联想,让读者隐约地感到边防健儿身手的敏捷。这种结尾,颇为耐人寻味,正如作者在《诗格》中谈到结尾一句如何处理时所写的那样:“每至落句,常须含蓄,不令语尽思穷。”全诗起笔突兀,收笔婉转,而又似乎绵里藏针,读来颇感意味深长,值得玩味。

  • 相关推荐

【王昌龄唐诗《从军行·玉门山嶂几千重》】相关文章:

唐诗《从军行》 王昌龄06-20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唐诗鉴赏10-03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唐诗鉴赏10-04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唐诗鉴赏11-27

《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唐诗鉴赏07-05

王昌龄《从军行》-小学生必背唐诗07-08

《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唐诗鉴赏09-19

王昌龄的从军行09-07

从军行王昌龄06-02

王昌龄从军行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