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洛阳女儿行》

2024-09-23 唐诗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诗三百首之《洛阳女儿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洛阳女儿行》

  作者: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 。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沙。

  【注解】:

  1、才可:恰好。

  2、九华帐:鲜艳的花罗帐。

  3、季伦:晋石崇字季伦,家甚富豪。

  4、九微:《汉武内传》记有“九光九微之灯”;

  5、花 :指雕花的连环形窗格。

  6、曾无:从无;

  7、理:温习。

  8、赵李家: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婕妤李平两家。这里泛指贵戚之家。

  【韵译】:

  洛阳城里有个少女,和我对门而居;

  颜容十分俏丽,年纪正是十五有余。

  迎亲时,夫婿乘骑的是玉勒青骢马;

  侍女端来的金盘,盛着脍好的鲤鱼。

  画阁朱楼庭院台榭,座座相对相望;

  桃红柳绿垂向屋檐,随风摆动飘扬。

  她打扮好了,被送上丝绸香木车子;

  精美宝扇遮日,迎归鲜艳的九华帐。

  丈夫年纪青青有权有势,富贵轻狂;

  意气骄奢,大大超过了富豪石季伦。

  自己怜爱娇妻,亲自教她练习歌舞;

  把稀世罕有的珊瑚送人,毫不可惜。

  彻夜欢娱,春窗拂晓才灭九微灯火;

  灯花片片飘落,掉在雕花环形窗格。

  嬉戏之后,她从无温习曲子的功夫;

  梳妆好了,只坐在香炉边熏透衣裳。

  洛阳城中认识的人,尽是富贵豪华;

  日夜往来的,都是赵李般大户人家。

  西施洁净美丽,谁去怜爱这样姑娘;

  贫贱的时候,只好在若耶溪头浣纱。

  【评析】:

  写洛阳贵妇生活的富丽豪贵,夫婿行为的骄奢放荡,揭示了高层社会的骄奢淫逸。

  诗开头八句是叙洛阳女出身骄贵和衣食住行的豪富奢侈。“狂夫”八句是叙洛阳女丈夫行为之骄奢放荡和作为玩物的贵妇的娇媚无聊。“城中”四句是写她们的交住尽是贵戚。并以西施出身寒微作为反衬,发抒作者的感慨。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在封建社会中,有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小家女子一旦嫁给豪门阔少,便由贫贱之身一跃而为身价百倍的贵妇人,恃宠享乐。娇贵异常;而不遇之女,即使美颜如玉,亦不免终生沦于贫贱境地。此诗所写,盖为此而发,而其所蕴含的意义却超越了诗中所写事实本身,从而使这首诗的诗意具有了很大约外延性。或谓伤君子不遇,或谓讥刺依附权贵的封建官僚,或谓慨叹人生贵贱的偶然性,都能讲得通。

  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十八句为第一部分,构成了这首诗的主体,塑造了因遇而骤得富贵的“洛阳女儿”这一艺术形象。开头两句对“洛阳女儿”略作介绍。以冷语发端,自含鄙夷之意。下面两句说她的丈夫骑着宝玉络头、毛色青白相间的高头大马,她的侍女为她献上满盈金盘的鲤鱼片。一为侧笔映衬,二为正面描写,一虚一买,“洛阳女儿”的身价和地位显示出来了。一个普通的小家女子,朝夕之间竟身价百倍,原因就是嫁给了一位颇有身份的“良人”。遇者则贵、不遇者则贩的人生感慨,暗暗含在其中。“画阁”以下四句,写“洛阳女儿”住在红桃绿柳竟相掩映的画阁朱楼,出门坐的是用罗帷遮护的七香车,回来的时候,用宝扇遮面,被接入九华帐里。至此,“洛阳女儿”的饮食起居已见一斑。“狂夫富贵在青春”到“不惜珊瑚持与人”,连续驱使典故,插入对其丈夫的描写;结构上照应上文“良人”一句,将诗意补足。其夫正当青春年华,身享荣华富贵,意气骄奢,甚于晋代巨富石崇;丈夫亲自教她跳舞,其怜爱之情,一如刘宋汝南王之干爱妾碧玉。“不惜珊瑚持与人”,用石崇与王恺斗富一事,将“良人”骄奢豪富之态现于纸上。这里所描写的是“狂夫”之相,但细玩诗意,却是借“狂夫”之相,以形“洛阳女儿”的娇贵之态,貌似游离实则还是为写“洛阳女儿”而驱使笔墨的。随后,顺接上面的“自怜碧玉亲教舞”句意,迤逦而下,正面描写“洛阳女儿”在九微灯约光晕里,在雕花的连环形窗下,通宵达旦,歌舞不休。这里特别点染了灯花燃尽而扑窗乱飞的一个细节,暗示“洛阳女儿”通宵沉醉于狂歌狂舞中,直到天亮,九微灯才熄灭,这里以九微灯入诗,无异是把“洛阳女儿”与王母同化为一体了,从而为“洛阳女儿”披上了一层高贵的外衣。其富贵之相,借典故婉然传出。“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写“洛阳女儿”戏乐已毕,无暇练习曲子;打扮好了,依炉熏香而坐。“坐”字,仿佛见其慵懒之态和空虚无聊的贵族生活。下面又拓开一层,写“洛阳女儿”出入贵戚之家,奔走权门之内,虽语不涉讽,但讽意存焉。

  诗的最后两句为第二部分。诗人把笔锋猛地一转,描绘出一幅貌似孤立实则与上文融浃为一的越女浣纱的画面。美颇如玉的越国女子西施,在她未遇之时,身处贫贱地位,只好在江边漂洗罗纱。“谁怜”二字,一贯到底,造成快速的节奏和奔流的诗意,表达了诗人对不遇者的深切同情。其中也不乏感愤不平之气。

  全诗描写了两种人物形象,一贵一贱,一奢靡,一穷困,各成独立的画面,却又相反相成地统一于全诗中。写法上,前一部分以繁笔铺张扬厉,穷形尽相;后一部分以简笔淡然点染,意到即止。一繁一简,繁简各宜。诗中有讽刺,有同情,有慨叹,而这又深深地隐蔽在文字背后。

  历代评价

  《唐风定》:非不绮丽,非不博大,而采色自然,不由雕绘,此四子所以远逊也。

  《唐诗快》:通篇写尽娇贵之态。

  《唐宋诗举要》:吴北江曰:借此以剌讥豪贵,意在言外,故妙。

  《唐诗别裁》:结意况君子不遇也,与《西施咏》同一寄托。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相关推荐

【唐诗之《洛阳女儿行》】相关文章:

洛阳女儿行王维赏析08-21

王维《洛阳女儿行》全文及鉴赏07-31

王维诗歌《洛阳女儿行》赏析02-19

王维唐诗《桃源行》10-28

唐诗《去秋行》赏析08-07

《长干行》唐诗鉴赏04-19

唐诗《从军行》 王昌龄06-20

《老将行》王维唐诗鉴赏06-18

《从军行其二》唐诗10-15

《古从军行》唐诗鉴赏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