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的古诗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代·苏轼《题西林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赏析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地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苏轼的诗既是人生感悟,也是一种政治体验。苏轼自进入仕途后卷入了新旧之法的争议,他在政治倾向上更贴近保守派,反对王安石主导的新法。但他不偏激,主张汲取新法合理成分,主张讲究执行策略,反而又为旧党所不容。因此,苏轼笔下的庐山,也可以看成是扑朔迷离的政局,新旧两党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事实上,人们都置身局中,置身历史长河中,都不免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应该更客观地思考问题,得出恰当结论。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苏轼的古诗2
《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望湖楼醉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夜泛西湖》
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开西湖》
苏轼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次韵赵德麟西湖新成见怀绝句】
壶中春色饮中仙,骑鹤东来独惘然。
犹有赵陈同李郭,不妨同泛过湖船。
【灵隐前一首赠唐林夫(一题闻林夫当徙灵隐寺寓居戏作灵隐前一首)】
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
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
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
今君欲作灵隐居,葛衣草履随僧蔬。
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竹间亭小酌怀欧阳叔弼季默呈赵景贶陈履常】
(一题作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赠赵景贶、陈履常)
岁暮自急景,我闲方缓觞。
醉饮西湖晚,步转北渚长。
地坐略少长,意行无涧冈。
久知荠麦青,稍喜榆柳黄。
盎盎春欲动,潋潋夜未央。
水天鸥鹭静,月雾松桧香。
抚景方婉娩,怀人重凄凉。
岂无一老兵,坐念两欧阳。
我意正麋鹿,君才亦圭璋。
此会恐难久,此欢不可忘。
【送襄阳从事李友谅归钱塘】
居杭积五岁,自意本杭人。
故山归无家,欲卜西湖邻。
良田不难买,静士谁当亲。
髯张既超然,老潜亦绝伦。
李子冰玉姿,文行两清淳。
归从三人游,便足了此身。
公堤不改作,姥岭行开新。
幽梦随子去,松花落衣巾。
【再次韵赵德麟新开西湖】
使君不用山鞠穷,饥民自逃泥水中。
欲将百渎起凶岁,免使甔石愁扬雄。
西湖虽小亦西子,萦流作态清而丰。
千夫余力起三闸,焦陂下与长淮通。
十年憔悴尘土窟,清澜一洗啼痕空。
王孙本自有仙骨,平生宿卫明光宫。
一行作吏人不识,正似云月初朦胧。
时临此水照冰雪,莫遣白发生秋风。
定须却致两黄鹄,新与上帝开濯龙。
湖成君归侍帝侧,灯花已缀钗头虫。
苏轼的古诗3
八声甘州宋·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卜算子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卜算子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采桑子宋·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宋·苏轼
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1]。
杳杳天低鹊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春日词宋·苏轼
春云阴阴雪欲落,东风和冷惊罗幕。
渐看远水绿生漪,未放小桃红入萼。
春宵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儋耳宋·苏轼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导引宋·苏轼
帝城父老,三岁望尧心。天远玉楼深。龙颜仿佛笙箫远,肠断属车音。离宫春色琐瑶林。云阙海沈沈。遗民犹唱当时曲,秋雁起汾阴。
导引宋·苏轼
经文纬武,十有九年中。遗烈震羌戎。渭桥夹道千君长,犹是建元功。西瞻温洛与神崧。莲宇照琼宫。人间俯仰成今古,流泽自无穷。
点绛唇宋·苏轼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
点绛唇宋·苏轼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点绛唇宋·苏轼
我辈情锺,古来谁似龙山宴。而今楚甸。戏马馀飞观。顾谓佳人,不觉秋强半。筝声远。鬓云吹乱。愁入参差雁。
点绛唇宋·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麽。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点绛唇宋·苏轼
月转乌啼,画堂宫徵生离恨。美人愁闷。不管罗衣褪。清泪斑斑,挥断柔肠寸。嗔人问。背灯偷搵。拭尽残妆粉。
调笑令宋·苏轼
渔父。渔父。江上微风细雨。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归暮。归暮。长笛一声何处。
蝶恋花十五首宋·苏轼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定风波十一首宋·苏轼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更问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
洞仙歌宋·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洞仙歌宋·苏轼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翻香令宋·苏轼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馀薰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更漏子宋·苏轼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意深。海东头,山尽处。自古客槎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
苏轼的古诗4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 苏轼《西江月·梅花》
高情已逐晓云空。 —— 苏轼《西江月·梅花》
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 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笑时犹带岭梅香。 —— 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 苏轼《西江月·梅花》
争抱寒柯看玉蕤。 —— 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一点微酸已著枝。 —— 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好睡慵开莫厌迟。 —— 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 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 苏轼《洞仙歌·咏柳》
海仙时遣探芳丛。 —— 苏轼《西江月·梅花》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 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
坐客无毡醉不知。 —— 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 —— 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 —— 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 —— 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 —— 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蹋散芳英落酒卮。 —— 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自怜冰脸不时宜。 —— 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苏轼的古诗5
《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
苏轼
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语花应恨,直恐明年花不开。
《雨中花》
苏轼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扬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馀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牡丹的形态特点
直立型:
枝干直立挺拔而较高,分布紧凑,展开角度小,枝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30°以内。节间较长,新生枝年生长量在10~15cm,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cm,高者达1m以上。如“首案红”、“紫二乔”、“姚黄”等。
疏散型:
枝干多疏散弯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于株高,形成低矮展开的`株形,枝干展开时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45°以上,新枝长,较软。如“赵粉”、“守重红”、“山花烂漫”、“青龙卧墨池”等。
开张型:
枝干生长健壮挺拔,向四周斜伸开张,角度在上述两者之间,株形圆满端正,高矮适中,新枝年生长量6~8cm,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cm。如“状元红”、“银红巧对”、“金玉交章”等。
矮生型:
枝干生长缓慢,节间短而叶密,枝干分布紧凑短小,年新枝生长量为2~4cm,一般五年生株高15cm高左右。如“美人红”、“罗汉红”、“海云紫”等为代表。
独干型:
多为人工培植的艺术造型,具有明显的主干,主干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cm。主干上部分生数枝,构成树冠(有的无树冠),形态古雅,酷似盆景,生长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号”等。
苏轼的古诗6
苏轼是中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而且对茶道、茶艺等都有较深的研究,至今也流传的许多烩炙人口的咏茶佳作。
苏轼创作的散文《叶嘉传》,以拟人手法,形象地称颂了茶的'历史、功效、品质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铁观音的功效苏轼一生,因任职或遭贬谪,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处,凡有名茶佳泉,他都留下诗词。如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时作有《浣溪沙》一词:”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形象地再现了他思茶解渴的神情。
“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是描写杭州的”白云茶”。
“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是称颂湖州的”顾渚紫笋”。
苏轼还在《仇池笔记》中介绍了一种以茶护齿的妙法:
“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
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
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
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此大有理。”
而对福建的壑源茶,则更是推崇备至。他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一诗中这样写道:
仙山灵草温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后来,人们将苏轼的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从来佳茗似佳人”辑成一联,陈列到茶馆之中,成为一副名联。 苏东坡烹茶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认为好茶还须好水配,”活水还须活火烹”。他还在《试院煎茶》诗中,对烹茶用水的温度作了形象的描述。他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以沸水的气泡形态和声音来判断水的沸腾程度。
苏轼对烹茶用具也很讲究,他认为”铜腥铁涩不宜泉”,而最好用石烧水。据说,苏轼在宜兴时,还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种壶式命名为”东坡壶”。
苏轼对茶的功效,铁观音的功效也深有研究。在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一天,因病告假,游湖上净慈、南屏诸寺,晚上又到孤山谒惠勤禅师,一日之中,饮浓茶数碗,不觉病已痊愈。便在禅师粉壁上题了七绝一首: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苏轼的其它古诗名句: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相逢一醉是前缘。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人间有味是清欢。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此心安处是吾乡。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苏轼的古诗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年代:宋 作者: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品赏析【注释】:
原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⑦婵娟:月色美好。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这(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品评】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卷三九)。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 《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回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的见地,侧重写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苏轼的古诗8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5、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6、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7、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8、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9、大秦寺
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
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原田浩如海,衮衮尽东倾。
10、石鼻城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11、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2、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满庭芳·蜗角虚名》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锺美酒,一曲满庭芳。
14、《减字木兰花·玉房金蕊》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15、《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16、《点绛唇·不用悲秋》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
17、《点绛唇·红杏飘香》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18、《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梦回酒醒。百尺飞澜鸣碧井。雪洒冰麾。散落佳人白玉肌。
19、《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苏轼的古诗9
1、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3、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
6、卷却西湖千顷葑,笑看鱼尾更莘莘。
7、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8、太华峰头作重九,天风吹灩黄花酒。
9、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10、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11、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
1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3、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14、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15、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16、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17、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18、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也。
19、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20、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也。
2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身在此山中。
2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2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
24、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流向月中看。
25、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
26、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
27、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唱着子渊新曲,应须格外含情。
28、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29、天下事,得之艰难,则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则失之亦然。
30、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31、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3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33、其择人宜精,其任人宜久。
34、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35、断弦试问谁能晓,七岁文姬小。
36、问公何事,不语书空。
37、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38、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39、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40、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的古诗10
作为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词人,你越读苏轼的传记,就会越喜欢他。他一生活得很深情,既有对人的眷恋,也有对人世的牵挂。但同时,他又活得很真实、很豁达。面对人生的各种苦难,他不断地写文章告诉自己“我要放下”,但同时,他又处处流露出“我其实做不到”。
自始至终,苏轼都能够以一种豁达开放的心态,一种善于自嘲的个性,来认识自己,鼓励自己,从而在文学中树立了自己的生命典范。这个生命典范,让你知道其实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活出自己。这种开阔与豁达,无论再过几千年,都不会过时。
炎热的仲夏,人们难免心烦气躁。这个时候,让自己安静下来,找个僻静的角落,喝杯茶,翻几页书,读几首诗,不失为一种消暑的良方。今日,与大家分享苏轼最经典的10首豁达词作,每一首都百读不厌,让乐观成为一种习惯。
1、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2、定风波三月七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6、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7、行香子·述怀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8、点绛唇·闲倚胡床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9、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0、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隔了几千年,苏轼还是那么受欢迎。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有趣和多变。他可以豪迈,可以深情,可以喜气,可以忧伤,可以俏皮,可以睿智……这种多变是很多词人身上都没有的。可以说,他的.复杂和丰富,在中国文学史上很少有人能够比得上。
读苏轼的诗词,如果能够仅仅学会“自嘲”这一点,乐观就会逐渐变成你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因为能够自嘲,是一件可以让人开心的事情。事实上,生活中大部分的烦恼,都是由于没有办法调侃自己,从而让自己僵在某个地方。很多时候,遇事能哈哈一笑,我们会发现有些问题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苏轼的古诗11
原文:
减字木兰花·春月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译文:
春日庭院,皓月当空,堂前小酌,飘然欲醉,起舞弄影。九曲回廊,舞步旋转,树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
淡淡的云,薄薄的雾,如此春宵月色,是年轻人及时行乐的佳境。不像秋天的月,执着地照着离别之人,引两地伤情。
注释:
⑴香醪:美酒佳酿
⑵婉娩: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①香醪:美酒佳酿②婉婉: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评解】皓月当空,与友人小酌堂前,梅香阵阵,月色溶溶,如此春宵,确是少年行乐的.佳境;不象秋光那样,只照着断肠的离人。词的意境宛如一杯醇酒,饮之令人欲醉。据《后山诗话》载,苏公居颍,春夜对月。王夫人云春月可喜,秋月使人生愁。公谓此意前未及,遂作此词云。--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苏轼的古诗12
1、《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3、《西江月·平山堂》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4、《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7、《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8、《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古诗13
《水调歌头》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翻译
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并有些思念弟弟苏辙。
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去问问故人,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哪里比得上此刻银光乍泄下,犹如宫娥起舞的影和这水波微荡的风呢?
流光瞬息,月儿从高楼檐角,又跳入满是雕花团簇的窗棂,盯着我这样辗转反侧的外乡之人看啊看。月儿呀月儿我可有哪里惹恼了你吗,不然为什么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的圆呢?哎!其实我也知道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只望远方的亲朋都平安喜乐,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沐浴在这同一月色下,就和我们相聚时是一样的。
《水调歌头》诗句赏析
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道明亮的月亮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此时,我想拿起酒杯,向上天先敬一杯酒,然后问一问青天,这个月亮究竟是什么来历。
第二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也不知道天上的那些神仙居住的宫殿,以及无数琼台楼阁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都说天上一天就是人间一年,那么,今天晚上,是神仙们的哪一年呢?
第三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多么想变成神仙,乘着今夜的秋风,飞回天上的宫殿去呀!却又十分担心,恐怕天上那些玉石砌成的琼台楼宇里太冰冷了,我在高高的宫殿中,经受不住那样的寒冷。
第四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我胡思乱想的时候,竟然对着月亮跳起了舞,在明亮的月光下,清澈的影子随着人的动舞,仿佛跃上云端。那种乘云御风的感觉真是洒脱呀,哪像在人间那样抑郁!
这是第一段,描写中秋夜,作者和朋友们饮酒时的情景。这是酒醉后的.表现,对着明亮的月光,胡思乱想,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但他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长时间沉思之后,借着酒兴,摆脱郁闷后的一种情感的抒发。现在,作者终于从郁闷中解脱出来了。解脱之后,他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呢?继续听吧:
第一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已经夜深人静,月亮向西移动,月光照进了朱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房间里。此时,有多少人不能和亲人团圆,因为思念,无法入睡呀!
第二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虽然月圆了,但很多人不能相聚团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月亮呀,你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满的出现在天上,来加重离别后的伤感?
第三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然而,细想一下,人生总是坎坷不平,有悲伤,有欢乐,有离别,有相聚。月亮也是圆缺不定,有阴暗,有晴朗,有圆满,有亏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啊!
第四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既然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忧愁了。因此,在这里祝愿大家:健康长寿!虽然亲人朋友远隔千里,但不妨碍我们同时对着月亮。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月色吧!
人生的离别在古人的眼里是如此的沉重。可能是宋朝人安逸的'生活,自由的思想,平等的际遇造就的。正如苏东波的暗示,亲人朋友的分别,已经令人无限的惆怅忧伤了,更何况是生离死别的痛苦呢?
因此,有很多宋朝人坚决不同意朝廷组成强大的国家军队,到北方和野蛮人打仗。宋朝人非常精明,也十分自私。当然,精明与愚笨,自私与无私都是相对的。所谓人生苦短,建功立业重要,还是享受生活重要?这是千古的难题。
《水调歌头》作者简介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20岁那年,他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他个性独立,一生追求自由。42岁任知湖州时,因涉嫌诽谤御史台入狱,第二年被贬到黄州,在东坡修筑一室,自号东坡居士。49岁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57岁又因出言不慎,被贬惠州、儋州。63岁被召北归回京,次年死于常州。
《水调歌头》作品赏析
苏轼通过联想,在上阙运用以形象描写不同风格的音乐,从开始的轻柔旖旎,瞬间变为雄壮高扬,然后归于悠扬致远;在下阙则对比音乐本身,一是同一时间内,繁音细响与清越之声之对比,二是不同时间内,音乐之抑扬起伏的对比,添之以自己的感慨,使整首诗具备与原作不同的艺术韵味。
诗先写乐声初发,仿佛一对青年男女在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亲昵地私语,谈受说恨,卿卿我我,往复不已。“弹指的是泪和声”倒点一句,见出弹奏开始,音调轻柔而又哀怨。“忽变”三句,写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战士在鼓声下驰骋沙场,无人可挡。结尾的“回首”两句,以景物形容声情,把音乐形象化给人缥渺幽远之感。"回首暮云远",让人联想起王维"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之将士,也与上文中“轩昂勇士”相联系,将独立的音乐片段串起来。白云浮动,柳絮漂浮,若有若无,忽远忽近,难以捉摸,却逗人情思。
接着是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与啁哳之声相伴,唯独彩凤不鸣。这里写以凤凰不鸣,起到"留白"的特殊效果,也点出了深刻哲理:真正内涵的,从不在言语上夺人眼球。之后琴声在瞬息间高音突起,曲折而上,曲调转向艰涩,好象走进悬崖峭璧之中,脚登手攀,前行一寸,也要花费很大气力。正在步履维艰之际,音声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弦音戛然而止。至此,诗人确乎借助于语言,把这位乐师的高妙弹技逼真地再现出来了。最后五句,则是从听者心情的激动,反映出成功的弹奏所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果。“指的是间风雨”,写弹者技艺之高,能兴风作雨;“肠中冰炭”,写听者感受之深,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并以“烦子”、“置我”等语,把双方紧密关联起来。音响之撼人,不仅使人坐立不宁,而且简直难以禁受,由于连连泣下,再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推手从归去”描写的是琴师奏完将琴推开的动作,也在其中暗示这诗人心中归隐的情怀。“无泪与君倾”,表现出诗人此时肠中之郁结,比起原诗中“湿衣泪滂滂”更为不堪较之,更为含蓄,也更为深沉,虽然无落泪,但是更加表现出心情的郁结。
诉诸听觉的音乐美,缺乏空间形象的鲜明性和确定性,是很难捕捉和形容的。但诗人巧于取譬,他运用男女谈情说爱、勇士大呼猛进、飘荡的晚云飞絮、百鸟和鸣、攀高步险等等自然和生活现象,极力摹写音声节奏的抑扬起伏和变化,借以传达乐曲的感情色调和内容。这一系列含义丰富的比喻,变抽象为具体,把诉诸听觉的音节组合,转化为诉诸视觉的生动形象,这就不难唤起一种类比的联想,从而产生动人心弦的感染力。末后再从音乐效果,进一步刻画弹技之高,笔墨精微神妙,可说与韩诗同一机杼,同入化境。
苏轼这首诗的“隐括”,即把韩愈的诗文《听颖师弹琴》剪裁改曲诗,虽保留了韩诗的总体构思和一些精彩的描绘,但又在内容、形式以及两者的结合上,显示了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使此诗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苏轼的古诗14
【概述】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为咏筝之作。上片写湖上景,由雨后初晴的凤凰山写到湖上的清风、天边的晚霞、盈盈的荷花、飞翔的白鹭,似乎在描绘一幅杭州西湖风景图;下片写闻弹筝,先是写筝声之哀婉,再由筝声转写弹筝人,化用“湘灵鼓瑟”典故,既喻弹筝者有湘灵之美,又营造出凄迷的意境。全词采用比喻和衬托的手法,写弹筝而不见弹筝人,而以闻筝所见和想象来营造其美妙的意境。
作品名称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作品别名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作。
【原作】
江城子⑴·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⑵
宋·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⑶,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⑷,开过尚盈盈⑸。何处飞来双白鹭⑹,如有意,慕娉婷⑺。
忽闻江上弄哀筝⑻,苦含情⑼,遣谁听⑽!烟敛云收⑾,依约是湘灵⑿。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⒀。
【注释】
⑴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原为单调,至苏轼始变为双调,共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张先:字子野,北宋词人,年长苏轼四十七岁。
⑵同赋:用同一词牌,取同一题材填词。
⑶凤凰山:在杭州之南。
⑷芙蕖(qú):即荷花。
⑸盈盈:轻盈美丽的样子,此处用来映衬弹筝姑娘的姿态。
⑹白鹭:鹭的一种,又称鹭鸶。此处暗指爱慕弹筝人的男子。
⑺娉(pīng)婷(tíng):形容女子美好的姿态。汉代辛延年《羽林郎》诗:“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⑻弄:弹奏。哀筝:悲凉的筝声。
⑼苦:甚、极的意思。
⑽遣:使,教。
⑾烟敛云收:仙人在天上驾云而行,所到之处烟云缭绕。烟敛云收,是指仙人收起云雾,下凡到人间,此处是把弹筝姑娘比作下凡的仙人。
⑿湘灵:古代传说中的湘水之神。《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洪兴祖补注:“此 湘灵乃湘水之神,非湘夫人也。”此处暗指弹筝姑娘飘渺超绝。
⒀“欲待”三句:用唐代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译文】
雨后初晴的凤凰山下,云淡风清,明丽的晚霞映衬着湖光山色。湖面上的一朵荷花亭亭玉立,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对白鹭,它们就好像有意来倾慕弹筝人的美丽一样,特意停留在水面上。
忽然听见江上哀伤的调子,含着悲苦,又有谁忍心去听?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一曲终了,她已经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回荡在山间水际。
【赏析】
作者富有情趣地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者的美好与音乐的动人。词把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
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开头三句写山色湖光,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画面。“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从结构上看,这一表面写景,而实则转入对弹筝人的描写,真可说是天衣无缝。据《墨庄漫录》,弹筝人三十余岁,“风韵娴雅,绰有态度”,此处用“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的比喻写她,不仅准确,而且极有情趣。接着便从白鹭似也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词中之双白鹭实是喻指二客呆视不动的情状。
下片则重点写音乐。从乐曲总的旋律来写,故曰“哀筝”,从乐曲传达的感情来写,故言“苦含情”;谓“遣谁听”,是说乐曲哀伤,谁能忍听,是从听者的角度来写;此下再进一步渲染乐曲的哀伤,谓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最后再总括一句,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倾诉自己的哀伤。湘灵,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词写到这里,把乐曲的哀伤动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与此同时,“依约是湘灵”这总绾乐曲的一句,又隐喻弹筝人有如湘灵之美好。词的最后,承“依约”一句正待写人,却又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正面去描写人物,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山间水际。“人不见,数峰青”两句,用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那样的自然、贴切而又不露痕迹。它不仅意象动人,而且结构上还暗承“依约是湘灵”一句,把上下用典结合起来。“数峰青”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真可谓言尽而味永。
【背景】
此词是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著名词人张先同游西湖时所作。据《墨庄漫录》载:东坡在杭州,一日游西湖,见湖心有一彩舟渐近,中有一女风韵娴雅,方鼓筝,二客竞目送之。一曲未终,人翩然不见。公因作此长短句戏之。
苏轼的古诗15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赏月诗词往往清逸孤寒,东坡这首词直如缥缈于云端,掩映于清辉之间。
抒酒问月,有李太白酒仙遗风,一片奇趣横生。
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间是相思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此事古难全”,已是豁达,但“但愿人长久,千里其婵娟”更至乐观诚挚,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顿成千古绝唱。
胡仔评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出,余词尽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苏轼的古诗】相关文章:
苏轼的古诗08-31
苏轼的古诗04-02
苏轼的古诗11-16
苏轼古诗大全04-24
苏轼的经典古诗大全11-02
水调歌头古诗苏轼01-25
浣溪沙苏轼的古诗01-25
关于苏轼的古诗01-25
水调歌头古诗苏轼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