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

2024-01-04 苏轼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定风波》《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①。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②。中秋谁与共孤光③。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②〔妨〕遮蔽。③〔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两词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但基调和抒发的情感大不相同,试结合诗句加以阐释。

  答:甲词基调昂扬、乐观。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莫听”“何妨”“谁怕”三个词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表现得特别充分。

  乙词基调低沉、哀惋。通过对秋凉夜中风叶、孤光明月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词人谪居后的苦闷心情(咏人生之短暂,叹壮志之难酬,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慨知音之难觅)。

  【解析】

  甲诗,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可知甲诗的基调昂扬、乐观、洒脱,表达词人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废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乙诗,“世事一场大梦”把人世喻为梦境。梦总是空虚的,转瞬即逝的。词人借梦抒怀,以此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人生几度秋凉”中“新”与“几度”搭配,更好地表现了人生坎坷,人生的短暂,似如过客一样来去匆匆,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凄凉之情;“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进一步通过时令风物,来表现时光匆匆而引起心中的惆怅。下片写独自一人于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和伤时感事的思绪。“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势利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可知乙诗基调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独的黯淡灯光等情感意象,苏轼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抒发诗人词人谪居后的苦闷心情。

  • 相关推荐

【苏轼《定风波》《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苏轼10-10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10-19

苏轼诗词《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03-07

苏轼《定风波》阅读及答案06-15

《西江月 苏轼》阅读答案06-13

定风波 苏轼07-29

《定风波》苏轼07-16

定风波苏轼04-01

定风波诗词阅读试题及答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