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儋州写的著名诗

2022-03-02 苏轼

  在艰苦环境里,东坡笔并没有停留,他以超然心态,以著书为乐,下面是小编整理苏轼被贬儋州写诗词,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别海南黎民表》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二、《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

  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

  道人轻打五更钟。

  三、《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溶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四、《椰子冠》

  天教日饮俗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五、《出游纪游诗》

  半醒半醉问借黎,竹刺藤捎号号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拓展:苏轼被贬儋州事迹

  儋州是苏轼生命中最艰难岁月。那个时候海南岛还是一个蛮荒之地,是朝廷流放那些严重、死不改悔罪臣首选场地。到了那里,真乃天高皇帝远,你造不了反,发点儿牢骚也没有人听得见。家破人亡苏轼作好了死在海南心理准备。“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

  已经62岁苏轼,随他两位妻子先后去世,跟随他红颜知己王朝云也已在惠州离开了人间。苏轼四月十七日接到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诰命,第三天就与家人痛苦诀别,他孤身携带着幼子乘船离开广东惠州,一代文豪又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经过两个多月行程终于到达贬所中和镇。他曾将自己路线形象地描述为“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说是自己在海南西北部走了一个半月形弧线。开初东坡在官府租了一间房子暂避风雨,没几天被政敌知道后,下令把东坡逐出官舍。苏轼写到自己当年惨景:“此间居无室,食无肉、病无药。”

  拓展:中国古代名人苏轼简介

  苏轼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 这些事例适合话题“肩膀”、“仰望” “我想握住你的'手”、“豁达与成功”、“宽容与成就”等。

  苏轼,《题西林壁》《明月几时有》《赤壁怀古》《江城子》《赤壁赋》等(高中语文第三册),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文。

  【原文再现】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摘自《赤壁赋》

  【素材评析】

  《赤壁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选文中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

  【适用话题】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这些性格特点适合话题 “丰碑”、“谈意气”、“沉稳与灵动”、“高洁与志气”等。

【苏轼在儋州写的著名诗】相关文章:

苏轼写的著名诗11-30

苏轼写的诗大全02-08

苏轼写的古诗大全07-30

苏轼写的古诗参考07-28

苏轼被贬写的诗句10-09

课外的苏轼写的古诗08-01

写元宵节的著名诗句02-22

六篇韩愈写的著名诗集11-16

苏轼和王安石写的诗11-08

苏轼被贬后写的诗12-01

宋苏轼写的有哪些诗 苏轼春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