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苏轼的《中秋见月和子由》

2024-09-20 苏轼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赏析苏轼的《中秋见月和子由》,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赏析

  苏轼,是一代文豪,亦是一个哲人。他的文作,往往深蕴哲思。读苏轼的诗文,不只在于感受他翰墨之间的劲健旷达,更在于体味蕴藏在这劲健旷达之下的情旨邃思。

  此诗前两句写时写景,道出在明月尚未高过群山之时,已出白芒千丈。白毫在此处指明月白色的光芒。银阙金宫,出瀛洲之下。道家谓天上有白玉京,故苏轼以银阙代指明月。一杯酒还未饮尽,明月已如水流般越涌而出。乱云脱坏如崩涛句应和前句的涌字,写云波因明月之涌如溃奔的涛水般四散开来,羁乱无缚。谁为两句,大展想象,以天上皎月喻天公的眸子,指出天公的眸子,应当以银河千斛的水才能涤洗。湛然在此指淡泊,于是令它静看世间之人,照得我深感恬淡,连心都静下来了。角尾指东方。西南边如火闪动的星星像弹丸一样渺小难见,东方星宿则光明熠熠宛若盘卧的青龙。注眼指集中目光看,萤火在这里应当指微弱的灯光。舣舟即泊舟,鱼龙形容灯火相连的景象。是何人靠近古汴城停泊,看一夜万千灯火舞动,如鱼龙所变。

  曲折四句,描写当夜诗人泛舟行游时的情景。青荧指青光闪映的样子,灭没指无影无声。随着闪映的青光渐渐无影无声,小舟已转过了前山;这山日夜经受浪的摇动、风的环绕,岂能永远像初时一般坚固。明月容易低垂,人也容易散去;我泛舟归来以后也仍然可以呼唤童仆斟酒再重看明月。青荧四句,皆有哲思。青荧一句点出一种渐变之感,随后深感山峰也应该像这些青光一样在风浪中渐变,不复当日坚固。明月易低写出自然规律,人易散写出人情规律,渲染出一种物兴则将衰的世事之感。然而归来句笔锋一转,点出明月虽然低垂可是仍在,人虽散去可是还有我在,我自己依然可以斟酒望月,以尽情怀。明月两句,前句无情但后句有情,世事无情但是人有情。我们不能改变世事的变化,却能掌控自己的心态。在这份无情与有情之间,一展诗人洒脱淡然的胸怀。而这般胸怀和哲思只凭轻舟转过前山的那一瞬、只凭归来的那一刻、只凭这四句诗便由诗人感受到并呈现在我们面前,如何不令人钦佩!在这份洒脱淡然的胸怀下,诗人写出堂前月色愈清好等四句,指出自己卷帘推门,寂无他人,只有在窗下哭泣的楚老。南都从事即诗人的弟弟苏辙,诗人此诗就是和韵苏辙之诗《中秋见月寄子瞻》,其中有南都从事老更贫,羞见青天月照人两句。因此诗人劝弟弟莫羞贫,像你我这样对月题诗的又有几人呢?南都两句正应和了诗人之前的那份洒脱淡然的胸怀心境。明晨人间百事又随着日出开始了它的兴衰更替,而如今一切都仿佛是在梦中做了一回瑶台的客人。

  恍然一梦,正是诗人此刻的感觉,而这种感慨并非是只在此时才有,苏轼在念奴娇中也曾写道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可是这种一切皆如梦境的慨叹是如何才有的呢?在本诗之中,诗人也写道明月易低人易散,道尽盈虚有数。可纵然是盈虚有数,依旧是卒莫消长。世间阴阳万物都在盈虚兴衰间不断变化更替,可最终却不会在总体上消减增长,不会真正的消亡。正因为诗人虽然明白盈虚有数,可他同样知晓卒莫消长,因此才有归来呼酒更重看一句;因此他才在历经磨难之时,依然心存乐观,依然胸怀一份洒脱,依然说出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然而正因为盈虚有数,变化难定,诗人才会渐感人生如梦。可是人生真的如梦么?对苏轼而言,他心系的是天下兴衰,可是官场难容。面对宋朝政治上代代加深的弊端,苏轼虽有心匡国辅政,却是不在其位,无能为力。所以他对天下的这份忧虑无可排遣,渐成悲戚。一句人生如梦,其中又有多少是无奈呢?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相关推荐

【如何赏析苏轼的《中秋见月和子由》】相关文章: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歌赏析10-24

苏轼的古诗《和子由渑池怀旧》赏析03-31

关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的原文及赏析06-12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06-27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全文及鉴赏09-17

《满江红·怀子由作》苏轼古诗赏析05-16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苏轼06-07

《行香子》苏轼词翻译赏析02-21

中秋月苏轼赏析05-19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苏轼赏析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