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苏轼赏析

2022-09-23 苏轼

  导语:这首词《水调歌头》是苏轼创作进入全盛时期的代表作,是一首绝佳的赏月词作。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水调歌头》赏析,欢迎阅读!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⑵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

  ⑶达旦:到天亮。

  ⑷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⑸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⑹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⑺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归去:回到天上去

  ⑻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宫。

  ⑼不胜(shèng):经不住,承受不了。胜:承担、承受。

  ⑽弄清影:意思是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弄,玩弄,欣赏。

  ⑾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一说何时。

  ⑿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⒀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亮)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⒁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⒂但:只。

  ⒃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共同,一起。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形容月亮。

  译文

  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并有些思念弟弟苏辙。

  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去问问故人,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哪里比得上此刻银光乍泄下,犹如宫娥起舞的影和这水波微荡的风呢?

  流光瞬息,月儿从高楼檐角,又跳入满是雕花团簇的窗棂,盯着我这样辗转反侧的外乡之人看啊看。月儿呀月儿我可有哪里惹恼了你吗,不然为什么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的圆呢?哎!其实我也知道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只望远方的亲朋都平安喜乐,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沐浴在这同一月色下,就和我们相聚时是一样的。

  赏析:

  本篇为熙宁九年丙辰(1076)把酒赏月而作。时苏轼出川宦游,滞留密州,生活上与胞弟七年阔隔,政治上同变法派意见抵牾。中秋之夜,望月怀人,感慨身世,激荡出如许感喟遐思。词由探询月轮开始、开阙年代摇曳入题,足见对超尘表示兴趣。继而虚幻憧憬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在人间?现实眷恋终于战胜了虚幻憧憬,归结为人间即是仙境,识度何等明达。人间毕竟不无缺憾,月移夜深,月光转过朱红楼阁,低洒在绮窗前,照着床上惆怅无眠的人,怀人无寐,月圆人缺,倍添离索。其实人不长聚,月不长圆,天象人事,同此一理,自古而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唯愿顺其定则,各保康泰,共沐明月清辉,襟怀何等旷达。本词思路由虚而实,由实而虚,由天上折转人间,由星体妙悟人生。“人有悲欢”三句,以宇宙意识观照人生,涵盖自然与人类共同律动,意象愈空灵,意境愈澄澈,意蕴愈玄奥,意念愈明达。

  此词想象奇拔浪漫,笔势矫健回折,形象洒脱生动,“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其清旷健朗之格调大异于花间、金奁之柔媚婉约,初露东坡豪放词风范,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但更为启人心智、隽永有味的还是苏轼对人生、对物理的睿智的'思考。宇宙里、自然界、人生中原本有无数的缺憾。鲜花娇美,芳草茂绿,但枯荣有时,美景不永;亲情系心,相依相恋,而悲欢离合,聚散无常;时光无限而人生短促;怀才有志而机缘难凭……大千世界竟是这样美好而又缺憾地奇妙融合,诗歌赋吟因此才有那么多的惜春悲秋、伤离叹老之作。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士哲人困于这种人生的缺憾而悲愤不平;有多少骚人墨客惑于这种人生的缺憾而颓唐忧伤。岁月悠悠,现在轮到东坡。他“奋励有当世志”,但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只好自请外任,当有壮志难酬之恨。中秋佳节,兄弟同在齐鲁,相望而不能相晤,是有亲人不得团聚之苦。年届不惑,人生入秋,渐知人生短暂之紧促。时值中秋,霜风渐紧,将近万物萧杀之萧条。洞悉事理的东坡此时此刻对人生、物理的缺憾该有多少深切的感受!所以,他的词里才有那么多情感、思想的跌宕、回折。但是他绝不沦于忧伤颓唐。他站高一层,放开视野,以古今事理排解一己之郁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虽因离别而苦,月也并非永远团圆。万事万物之圆美、欠缺总在不容抗拒的循回轮转之中。既然如此,又何必耿耿于月圆人散呢?继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超越了时空、地理的局限。“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共赏明月意味着双方健在并互相思念,这就足以令人庆幸和宽慰。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在任地方长官期间,苏轼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苏轼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苏轼的其他古诗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南乡子·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

  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5、《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7、《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9、《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相关文章:

苏轼《水调歌头 苏轼》 赏析11-03

苏轼的《水调歌头》赏析12-01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12-01

苏轼的水调歌头赏析09-27

《水调歌头》赏析-苏轼10-01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11-20

苏轼《水调歌头》的赏析11-21

《水调歌头》苏轼的赏析08-24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