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江煎茶 苏轼

2020-10-03 苏轼

  《汲江煎茶》是作者苏轼被贬儋州时所作,《汲江煎茶》通过描写作者苏轼在月夜江边汲水煎茶的细节,表达苏轼心中的寂寞之情。

  汲江煎茶

  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汲江煎茶 - 作品注释

  ①深清:指既深又清的江水。

  ②贮月:月映水中,一并舀入春瓶,因此说是“贮月”。

  ③分江:从江中取水,江水为之减了分量,所以说是“分江”。

  ④雪乳:一作“茶雨”、“茶乳”,指煮茶时汤面上的乳白色浮沫。翻:煮沸时滚动。脚:茶脚。

  ⑤松风:形容茶水倒出时的声音。苏轼《试院煎茶》:“飕飕欲作松风声。”泻:倒出。

  ⑥未易:不容易。禁:承受。这一句语意用唐代诗人卢仝《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⑦更:打更。

  汲江煎茶 - 作品鉴赏

  这是东坡二千多首诗中历来较为人称道的名篇之一。较早在诗话中提及此诗的是南宋时的胡仔与杨万里。胡的《苕溪渔隐丛话》卷十一云:“此诗甚奇,道尽烹茶之要。且茶水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东坡深知此理矣。”可见胡叹赏的是东坡对烹茶要诀准确而生动的摹写。其后,清代的吴乔在他的《围炉诗话》中干脆说:“子瞻煎茶诗‘活水还须活火烹’,可谓之茶经,非诗也。”似均未涉及诗的艺术诣趣。只有杨万里的评价有较大的影响。他的《诚斋集》卷一一四称:东坡煎茶诗“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第二句七字而具五意:水清,一也;深处取清者,二也;石下之水非有泥土,三也;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四也;东坡自汲,非遣卒奴,五也。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其状水清美,极矣,‘分江’二字尤难下。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仍作泻时声,此倒语也,尤为诗家妙法,”论到最后一句,杨引诗作“枯肠未易禁三碗,卧听山城长短更。”谓“山城更漏无定,‘长短’二字,有无穷之味。”对于杨的这一评价,历来却有些不同的看法。如清代汪师韩《苏诗选评》称此诗“舒促雅合,若风涌云飞。杨万里辈曲为疏解,似反失其趣旨。”翁方纲的论说更为激烈。他的《石洲诗话》卷三:“《汲江煎茶》七律,自是清新俊逸之作,而杨诚之赏之,则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此等语,诚令人莫解。如谓苏诗字句皆不落凡近,则何篇不尔?如专于此篇刻求其奇处,则岂他篇皆凡近乎?且于数千篇中,独以奇称此,实索之不得其说也。

  岂诚斋之于诗,竟未窥其深旨耶?此等议论,直似门外人所为。”翁方纲的这一说法,未免强词夺理。从杨的审美眼光所及,他特别推崇这一首,但并不等于他否定苏诗的其他佳篇杰构。揣摩杨的意思,主要还在于赞叹苏诗用词的准确精炼。如历来为人所称道的“潜鳞有饥蛟,掉尾取渴虎”,“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等等,都认为是东坡用词用事准确精炼的上好例子。若按翁的论断,则晁补之曾称赞“燕子楼空”句,说“只三句便说尽张封建事”,岂不是晁都看不起东坡的其他名作了?显然不能如此论定。因此,杨万里的评价历来还是为多数人所首肯。

苏轼《鹧鸪天》阅读答案 采桑子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