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诗人王勃却一反别离的愁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抒写送好友上任的情怀。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阅读练习题。欢迎大家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练习题
1.对王勃的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_________,诗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以是为07年襄樊中考题,以下为03年连云港中考题)
3.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4.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答案:
1. B
2. 不要、无须 豪迈旷达(爽朗乐观)
3.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4. 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了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意境开阔。
拓展阅读
赏析:
此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诗人王勃却一反别离的愁怨,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抒写送好友上任的情怀。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觉间已来到城外。回望那长安城在三秦的护卫下显得如此无奈;遥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风烟迷雾中竟是如此凄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会?离别的伤感,袭上王勃的心头。但想到为官的友人与自己,上任、调离,实在是平常之极的事,又何必徒伤别离。悲伤的情绪也去了不少。高兴地面对别离,只要我们彼此心中着对方,即使远隔千里,我们的心却紧帖在一起。念及此时,所有的离愁别绪似乎都已荡然无存。
送君千里,终有别。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湿润。“快别像女孩子一样,流泪送别。看,只要我们彼此心里有着对方,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这是何等开阔的胸襟,何等超脱的情怀。空间上的距离永远隔不断心灵的联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将千古传颂。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作者简介: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关于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说。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岁。据此,王勃应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赋》载:“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据此推算,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年)。
此为王勃自述,当可信,所以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岁。王勃是初唐诗坛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只活了27岁,确实令人痛惜。
- 相关推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阅读练习及答案09-1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及解析09-2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练习及答案12-0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08-2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11-0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鉴赏12-2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文06-2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06-1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释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