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020-10-0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引导语: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从文学史的角度欣赏这首诗,不难感到它有一股新鲜的气息。

  初唐是我国古代一个强盛王朝的开端。唐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出现了高峰。延续二百年左右的诗歌的大革新、大发展是以初唐为滥觞的。王、杨、卢、骆等当时的诗坛健将是较早出现的开拓者。首先,他们反对唐初那种从六朝承袭下来的浮艳的诗风。

  杨炯说,王勃“尝以龙朔初岁,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可见他是有意识地改革诗坛的弊病,提倡刚健的诗风的。

  就拿王勃的这首诗来说,该诗一洗绮丽之习,质朴雄浑,横溢奔放,曾使那时的读者耳目一新。这种诗风尔后就大大发展起来,成为盛唐诗坛的一种主导的风格。其次,他们对新诗体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以五言律诗为例,这种在唐代逐渐成熟和盛行起来的新诗体,在王勃等人的笔下已经开始尝试和形成了。王勃的这首诗,就是二首相当成熟的五言律诗。再读一读王、孟的五律,进而读一读李,杜的`五律,就会发现这种新诗体在有唐一代的发展如大江奔流,一脉相承,而越往前去波澜越壮阔。

  思想:

  一位朋友要远去四川做官,诗人作此诗相赠。全诗先收后放,先说同是宦游之人,同有惜别之意,然后陡然一转,说哪里没有朋友呢,男儿分别,何必哭哭啼啼作儿女态呢?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成为千古名句。这首诗应当说是送别诗的精品。

  作者简介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一带)人,初唐四杰之一。他是著名学者王通的孙子,很小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文辞,有“神童”王勃画像之称,但不到三十岁就在渡海时落水而死了。

  他做过几任小官,却两次遭到斥逐和除名,短短的一生是在坎坷中度过的。

  留传下来的《王子安集》里,文多,但诗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的代表作。这首诗点明送别的地点是长安。他曾几次到过长安。这首诗有少年进取的精神,没有消极颓唐的情绪,可能是诗人二十岁以前在长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时所作。

  王勃才华早露,14岁,应举及第,后来他的才华更是锋芒毕露,在那时就与,扬,卢,骆并称为初唐四杰。666年(乾封初)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672年(咸亨三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675年(上元二年)或676年(上元三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送别诗精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关文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10-30

送别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0-21

送别经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0-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06-06

送别的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1-0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07-2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主题06-0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鉴赏07-2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赏析05-20

扩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