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诗诗意赏析方法及技巧

2023-08-16 思乡诗

  游子思乡,自古有之。看看诗人如何将这思乡之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的。下面思乡诗赏析方法及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一)、羁旅行役诗简介

  羁旅思乡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

  (二)、羁旅思乡诗的主要标志

  (1)诗题中多含有“驿站”“客舍”“登高”“望月”“忆”“孤”“寄”“行”“宿”“思”等能够体现漂泊客居之意的词语以及元宵、寒食、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古代节日名。

  (2)羁旅思乡诗 常用的意象:

  月亮: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丁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芭蕉: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杜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鹧鸪: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鹧鸪已不是纯粹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了。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猿啼: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

  水: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高楼:西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茅店: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意与思乡之情。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青鸟:青鸟是传书的信使。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莼羹鲈脍 chún gēng lú kuài 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沙鸥: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秋风、秋霜、衰草 :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寒山、烟、暝色、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声音: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天涯、他乡、孤灯等

  (三)、羁旅思乡诗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思乡诗或触景伤情,“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或感时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或伤春悲秋,感慨韶华易逝,“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或日暮思归,“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的《登黄鹤楼》);或因梦寄情,“夜来幽梦忽还乡”(苏轼的《江城子》)。其思想感情大致有三类:

  (1)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书写漂泊无定的孤苦。借旅途所观、所闻等,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3)羁旅他乡幽怨愤。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四)、羁旅思乡诗的主要艺术手法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羁旅思乡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怀想,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生活的憧憬。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乐景来衬托哀情是羁旅思乡类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3)对面落笔(又叫“对写”)。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常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

  (4)细节描写。如张籍的《秋思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中摄取“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进一步将“意万重”“说不尽”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尤能表达诗人对这封家书的慎重和对故乡深深的思念,细节典型,生动感人。

  (5)因梦寄情,虚实结合。羁旅思乡诗中的许多悲情都是借助梦境得以宣泄的。悲情起于理想的追求和失落,明知不可能,却还要坚持这种虚幻的梦境,以求一丝慰藉。然而梦境破灭之后带来的是更大的悲情甚至是绝望。即便如此,诗人还是惯常使用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来倾诉自己的离情别绪。

  (6)对比 衬托 等修辞手法, 想象、以景结情等技巧也应重视。

  (7)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形象含蓄、耐人咀嚼。如王勃《山中》。

  (五)、羁旅思乡诗的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初悟情感

  (2)抓住意象,分析关键,构建图景

  (3)确定情感,体会意境,明确技巧

  (4)精细审题,规范组织,形成答案

  注意:

  (1)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因何而生情,寄予何种感情?

  (2)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些“眼中景”,什么样的景?

  (3)诗人是怎样把心中之情与所见所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4)依题解文,依题解题,模式化三步答题,以译为主,针对性组织语言。

  拓展阅读:

  《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渡江汉》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望月怀远”,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鸿雁传书”,如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

  “折柳送别”,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杜鹃啼血”,如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思乡怀人诗词歌的表达技巧

  1、直抒胸臆 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典范之作。两首诗歌的诗眼“思千里”“起相思”都比较明确地表明了思乡的情感和主题。

  2、以景衬情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苦情”;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以乐景衬哀情: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姿态娇艳的花朵、清脆婉转的鸟鸣都是常态下人们喜爱的景物,但是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这些良辰美景不但没让“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高兴,反而更让他伤心落泪。宋代诗人方泽的《武昌阻风》“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作者不说自己为排遣愁绪,去江边赏花,却说看飞花忘却归思,正话反说,使诗歌含蓄又有变化。

  3、即事写情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4、虚实结合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象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5、巧设空间错位

  此类诗歌的共同之处在于诗人不直接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是借家中人对自己的思念含蓄写出,使得诗意曲折含蓄。如:李商隐的《巴山夜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以李诗为例,李诗中的不得归之苦,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想到将来归家后的欢聚,回头再说此时此地的思念之苦。用对未来欢乐的憧憬反衬当前苦况,则思归之切,不言可知。这种借助联想巧设的空间错位,使诗歌显得曲折深婉,余味无穷。白诗写法与李诗并无二致,不过是诗意的表达更显豁一些罢了。

  总之,思乡怀人诗词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 相关推荐

【思乡诗诗意赏析方法及技巧】相关文章:

《木兰诗》诗意赏析03-14

思乡诗《望月怀远》赏析10-13

思乡诗:《黄鹤楼》赏析09-19

思乡怀人诗鉴赏方法10-28

柳宗元诗《江雪》原文诗意赏析10-26

《赠汪伦》全诗诗意及赏析12-24

《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及赏析12-25

思乡诗《商山早行》赏析08-03

古诗游子吟全诗的诗意赏析03-01

贺知章思乡诗《回乡偶书》解读赏析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