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诗歌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美诗歌:水调歌头·次韵柏年兄《重阳感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美诗歌:水调歌头·次韵柏年兄《重阳感怀》
每到菊花日,总是又重阳。半钩明月斜挂,欲堕桂枝香。共与登高相望,把酒临风欢唱,何恐鬓添霜。群雁从头过,万里载秋黄。
叹往事,看今夜,正清凉。几曾追梦,几曾空自断人肠。记得当时一别,依旧云天一月,对影验词章。莫怨千秋老,只把梦延长。
柏年兄原玉
今日老年节,能不醉重阳。虽无一地青色,却有菊花香。篱下谁来拾趣?我上楼台望远,意韵在晨霜。红叶借天秀,白露染秋黄。
伤云冷,悲月缺,叹风凉。浮生多事,终为欢娱作愁肠。不去堆金积玉,不去登峰造极,得乐即文章。但愿世人好,把酒共天长。
水调歌头简介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会曲·九金增宋重》为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两仄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两仄韵;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五叶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五叶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等。
词牌沿革
“水调歌头”词调来来源于《水调》曲。《水调》曲,为隋炀帝所制。唐刘餗《隋唐嘉话》说:“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脞说》也说:“《水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自制,声韵悲切,帝喜之。乐工王令言谓其弟子曰:‘不返矣,《水调》《河传》但有去声。’”(《碧鸡漫志》卷四引)杜牧《扬州》诗“谁家唱水调”句自注亦说:“炀帝凿汴河成,自造《水调》。”(《樊川诗集注》卷三)虽然《水调》究竟是开汴河前还是汴河开成后所制,三家说法不一,但为炀帝自制,则无异辞。
到了唐代,《水调》成为传唱不衰的名曲。盛唐王昌龄有《听流人水调子》诗:“岭色千重万重而,断弦收与泪痕深。”玄宗朝乐家许和子,开元末选入宫,改名永新,“善歌,能变新声”。安史乱后,避地扬州,于舟中“奏《水调》”,金吾将军韦青一听,即知是“永新歌也”(段安节《乐府杂录·歌》)。可见当时《水调》之为人所熟悉的程度。玄宗本人也喜听此曲,逃奔蜀中之前,登楼置酒,令善唱《水调》者登楼而歌,“闻之,潸然出涕”(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又见《本事诗·事感第二》《明皇杂录》)。中唐白居易有《听水调》诗:“不会当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晚唐罗隐亦有《席上歌水调》:“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直到五代北宋,《水调》仍在传唱。郑文宝《南唐旧事》即载元宗“尝乘醉,命乐工杨花飞奏《水调辞》进酒”。冯延巳《抛球乐》亦有“水调声长醉里听”之句。北宋张先《天仙子》之“水调数声持酒听”更为人所熟悉。与张先同时而略晚的刘敞《公是集》有《扬州闻歌》诗:“淮南旧有于遮舞,隋俗今传水调声。”一支乐曲能传唱四五百年,其魅力之大,不难想见。
- 相关推荐
【优美诗歌:水调歌头·次韵柏年兄《重阳感怀》】相关文章:
苏轼《水调歌头》诗歌09-19
《水调歌头》诗歌赏析10-18
苏轼诗歌《水调歌头》赏析08-15
醉中感怀诗歌赏析11-29
中秋感怀的诗歌11首08-08
立冬的感怀优美诗句11-07
优美诗歌03-23
重阳节诗歌《重阳登高》10-19
重阳节诗歌12-20
今又重阳诗歌大全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