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句了吧,诗句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离别诗句: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离别,心寒,凄冷
【名句】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出处】
唐.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译注】
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
【说明】
这首诗是王勃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别之作。诗描绘了江边月夜送别的情景,把送别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入景色的描写之中,句句透露着离别的伤感与痛苦。诗的妙处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赏析】
这首送别的小诗,融离情于清寒的景物之中,让人在景物的欣赏中,感受到诗人的离伤之苦。“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写诗人在送别友人之后,环顾四周,仰望明月,只见烟雾弥漫,笼罩着台阶,明月挂在南边,如飞到天边的明镜。诗人形容烟雾,着一“乱”字,就间接地写出心乱如麻的感受。“飞月”则暗示了诗人伫立凝望的时间之久。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诗人看到离亭门掩,想着友人已经远去,不禁心寒,此夜,连江与山都是寒冷的。“寂寞”,既是离亭寂静环境的写照,又是作者内心感受的流露;“寒”,是外界环境给人的感受,也是作者心底的凄凉之情。“寒”字是此诗画龙点睛之笔,作者的千愁万绪都由这一字托出。“寒”字修饰“此夜”,说明这不是因为夜深而感到寒冷,而是在特定的离别之夜才有的内心感受,因此,“寒”字为全诗注入了离愁别绪,使小诗有了境界。
【作者】
王勃(650年-676年或684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祖父隋朝著名学者王通,父亲唐朝官吏王福畤。中国唐代文学家、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上元二年(675年)随父南下,次年返,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有学者研究认为王勃并非溺水而亡。从王勃随父迁回内地作《游冀州韩家园序》《三月伤己祓禊序》,以及王承烈写于文明元年(684年)的祭奠王勃的祭文等推测,王勃应卒于文明元年,时年35岁。
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王勃主张文学要以“立言见志”为本,注重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其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的作用。王勃的诗现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现存90多篇,王勃的诗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其具体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临高台》《采莲曲》《秋夜长》《滕王阁序》等。王勃还写有许多学术著作,见于著录的有《周易发挥》5卷、《次论语》5卷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总章二年(669年)到咸亨二年(671年)之间,可以与《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江边送别诗相互参证,都是王勃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
- 相关推荐
【离别诗句: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相关文章:
此夜淡如水散文04-30
离别诗句赠言03-22
离别珍重的诗句07-25
离别经典诗句大全09-09
离别的经典诗句07-26
关于离别诗句01-19
离别伤感的诗句11-29
毕业离别诗句09-19
梅花傲寒绽放的诗句07-04
同学离别的诗句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