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相思的诗句

2022-03-25 诗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夜晚相思的诗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夜晚相思的诗句1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唐代: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注释

  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⑸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夜晚相思的诗句2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题解

  此诗创作年代不详,但可以肯定作于公元755 年安史之乱前。

  题曰“相思”,在古代,相思并不限于男女情爱的范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之情,如相传为汉代李陵赠苏武的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这首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江上赠李龟年》,李龟年是唐代著名的宫廷乐师,也是诗人的多年好友。所以本诗所抒写的是朋友间的深切思念之情。

  句解

  红豆生南国

  “红豆”,顾名思义,它的果实鲜红浑圆,而且晶莹剔透,人们常常用它作装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丈夫死在边疆,她知道消息后,在家乡他们分手的树下日日哭泣,泪尽而亡,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把红豆称作“相思子”。在古代诗歌中,诗人们常常用红豆寄托相思之意。

  “南国”是红豆的生长地,也是朋友所在之地。简单平实的第一句,暗含着深意。接下来,便是诗人亲切的问语:

  春来发几枝

  诗人记挂着,春天到了,南国的红豆又新发了多少?诗人为何如此关心红豆?红豆不是无情物。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是诗人们常用的手法。“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是王维的另一首思乡之诗。诗人面对从家乡来的人,最急切想知道的是窗前寒梅开花了没有。这株寒梅已非自然之物,在诗人情思中,它已被提炼成故乡的象征,它代表着家乡美好的一切。同样,在这首诗中,红豆是赤诚友爱的象征。

  劝君多采撷

  诗人叮咛远在南国的友人,要多多地采摘些红豆。古代诗歌中常有采摘植物的描写。汉代有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位诗人无尽怅然:我趟过江水去采摘芙蓉,却不知道该送给谁,因为我思念的人儿在远方。诗人在采摘植物,也在宣泄着自己的思念之情。而王维却缘何要友人多多采撷红豆呢?

  此物最相思

  只因红豆是最能表达相思之物。中国人常说,睹物思人。这“物”可能是他吃过的、穿过的,也可能是他看过的、听过的;可能是他喜欢的,也可能是他厌恶的。只要是与他有关系的,哪怕只有一丝关联,都能激起思念者敏感的神经。诗人所希望的,是友人每每看见这最能代表相思之意的红豆,就能想起正在相思的“我”、正在思念“你”的“我”。从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叮咛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深重的相思之意。正是诗人对朋友的满心思念,才使他希望朋友亦如此。用这种方式表露情怀,语意高妙,深挚动人。

  宋人编的《万首唐人绝句》中,“劝君多采撷”的“多”字写作“休”字。“休”是“不要”的意思,“不要”是因为“不愿”,“不敢”,“不忍”。因为相思,反怕相思,用“休”字说的是相思苦,哀婉低沉。而“多”字体现出的是执著、热烈与饱满,热情高昂。两个字,两种情愫,两种境界。唐人豪放,宋人巧思,这可能与时代风气有关。

  评解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常的素材,提炼朴素自然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意外有意,神韵悠长。这首《相思》就是如此。题为相思,句句不离红豆,满腹情思不曾直露,思念之情却充盈全诗。语言自然明快,却又委婉含蓄。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的这首《相思》也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歌词之一。相传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民间,在一次筵席上再度唱起了这首《相思》,还有王维的另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唱罢,遂昏倒在地,四天后方苏醒过来。一番人事全非后,李龟年重新吟唱友人的诗作,自然难免对王维的一份相思之意,更多的,还是对他们共同经历过的开元、天宝盛世的无穷追忆与眷念。

【夜晚相思的诗句】相关文章:

王维相思的诗句拼音03-23

有关相思的诗句5篇01-13

借明月表达相思的诗句11-19

相思的诗句(通用60句)11-18

夜晚赏梅花的诗句11-26

表达相思的爱情诗句03-09

用明月表达相思之情的诗句11-18

描写春天夜晚的诗句60句03-14

有关明月寄相思的诗句(精选50句)11-18

《相思》王维12-10

形容清明时节的诗句 月圆相思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