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述而不作”的行事作风引领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经典的态度,使得很多人只是注释传承经典,而非创作。后来注释和解读《诗经》的有四家:齐鲁韩毛,流传至今的、影响最大的就是《毛诗》,一个是毛亨,一个是毛苌,他们对《诗经》的评价是: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这个评语太高了,动天地,感鬼神,泱泱中国,浩瀚历史,古代也就只有《淮南子》再用这样的话语赞过仓颉造字。
这大概恰恰就是孔子以《诗经》为“六经”之首的原因吧。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夫妇之道在于经营,人伦之道在于厚道。唯有生存之道,才是解决我们心灵之痛的一剂良方,而生存之道的要点,不在于下政令、严管教,而最好是“美教化、移风俗”。美教化,是诗教;移风俗,是在潜移默化中改良人性。
也不是所有的'男人都能保持这种朴实,大多数男子会被美丽颠倒,并且快乐地享受这种美好。能真诚而准确地向美女表达这种赞美,也不失为一种美好。比如《郑风·有女同车》。
郑风·有女同车
【原文】【译文】
有女同车,有幸美女同车,
颜如舜华,颜如木槿之花。
将翱将翔,心之且翱且翔,
佩玉琼琚。珠翠耀眼光华。
彼美孟姜,感叹孟姜之美,
洵美且都。静美而又娴雅。
有女同行,有幸此女同行,
颜如舜英,貌是花中魁首。
将翱将翔,欲与翱翔天际,
佩玉将将。又恐佩玉锵锵。
彼美孟姜,赞叹孟姜之美,
德音不忘。美好终生难忘。
此诗描写一男子有幸与美女同车,感叹其美貌和娴雅,虽对其有无限向往和爱慕,但又为其静雅华贵所慑,除了赞美还是赞美,不敢有无礼非分之作为。
寥寥几篇短诗,倒也窥出三月三这个春天的民俗节日,更像是女子的节日,女孩子似乎更大胆、更主动、更率真,而男孩子在女子猛烈的情爱攻势里显得有些拘谨被动,其实这也符合男女的生理成长,女孩子要相对早熟些,更何况那是春水荡漾、春意撩人的一天。
其实,这一天也可以称为古代的情人节,至今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依然过“三月三”。那一天,姑娘小伙在河边调情唱歌,唱出感觉了,晚间就在田间地头忙活,以后有感觉了就继续处,没感觉了就谁也不认识谁了,谁也别有什么负担。
要是意外怀孕了呢,就由怀孕的妇女来为孩子指认个父亲,再由部落头人发婚。男人要是不愿意的话,就赔这女子一些钱物,好让女人养活这没爹的娃。听说通常越是强壮漂亮的男人越容易被指认,所以上古时这样的美男子最穷,因为钱都赔光啦。
无论如何,远古有真性情,那时,本能、快乐地活着,是第一位的。现在的人,环境是做作的,本能深潜或被遗忘,想快乐地活着实属不易。一想到我们这个民族也曾经如此纯洁、欢乐、简单过,曾经如此不纠结地活过,生活除了唱歌、恋爱,就是劳动、跳舞,真的令人艳羡和欣慰啊。
在爱情里,有时候,最多的、最美的,是相思。
【诗经的郑风·有女同车及翻译】相关文章:
《诗经》 国风·郑风·羔裘12-14
诗经郑风国风全集12-13
诗经:国风·郑风·褰裳12-14
《诗经·郑风·子衿》鉴赏04-15
诗经的国风·郑风·缁衣12-12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作品赏析08-31
[诗经] 国风·郑风·溱洧介绍12-06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古诗赏析10-09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的原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