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风雅的精神

2022-06-23 诗经

  今天我要讲的是春秋时代的文化精神,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是可以用风雅精神来概括的。春秋时代是因为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的,以一部书命名一个时代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唯一的。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53年,共317年的历史,简称春秋三百年,就是我们要讲的春秋时代。

  春秋三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激荡人心的三百年。有一个时代是春秋时代,有一种精神是春秋精神,有一种风度是春秋风度,有一种气象是春秋气象。这并不是政治上最美好的时代,但却是历史上少有的思想自由的时代。伴随着王纲解纽,诸侯争霸,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充满生机。春秋士人或效命于战场,或奔走于列国,他们可以敲击着古老的编钟而赋诗断章文采斐然,也可以驾驶着战车而披坚执锐豪气凛然,由此开启了一个时代特有的文化精神。

  雅斯贝尔斯在其《智慧之路》一书中说:“发生于前800年至200年的这种精神的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正是在那个时代才形成了我们与之共同生活的这个‘人’。我们就把这个时期称作‘轴心时代’吧。非凡的事情都集中发生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孔夫子和老子,中国哲学的全部流派都产生于此,接着是墨子、庄子和诸子百家。……希腊产生了荷马,还有巴门尼德、柏拉图等哲学家,悲剧诗人。”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53年的春秋时代正处于这样一个轴心时代里,是整个‘轴心时代’文化的动人心魄的一幕。

  对春秋时代的认识我们必须超越两个误区:第一,是在政治上仅仅把春秋当作一个乱世来描绘。孟子已把春秋时代描写成“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孟子?滕文公下》)的混乱局面。汉代的经学家们更认为这是一个“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的世界。站在经学的立场上春秋时代是不足取的,因为经学家们普遍怀念一个西周盛世,而这种思想的影响相当深远,连那些近现代史上激烈的经学反对者,在理论上他们可以和经学家们水火不容,但一写到春秋其口吻又是惊人的一致。在他们笔下春秋时代依然是周文疲敝、王纲失坠、礼崩乐坏、政治失序的一幅黑暗图画。其实,假如没有王纲解纽,假如春秋诸国依然小心翼翼地侍奉一个西周王朝,春秋时代怎么能有一个空前的思想解放?更何况春秋诸邦脱离周代王权其实质并不是地方政权脱离中央政权,而是城邑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城邦自立,而恰恰是这种自立促成了思想的自立,也形成了充满丰富性与多元性的城邦文化。如果我们不是以经学的眼光看待春秋文化,这种变革正是新文化新思想展露生机的时代。

  人们习惯上把春秋当作一个礼崩乐坏的乱世描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春秋一世固然有许多礼乐制度的僭越和破坏,但同时也是礼乐文明的坚持和创新。《左传》评论记载春秋时期评论得失臧否人物的道德标准就是以“礼”为基本评价准则的。合乎礼乐,便是合乎道德合乎历史发展的规律;违反礼乐,便是背逆道德背逆历史发展的传统,这在春秋士人中是很流行的观念,《左传》“君子曰”的基本评判标准就是如此。而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文化经典如《诗经》《易传》《春秋》《国语》《论语》《老子》《墨子》等也大都完成于这一历史时期。因此简单地把春秋时代描绘成礼崩乐坏是不对的,准确地说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文化时代,一方面是礼乐的被僭越被破坏,另一方面是礼乐文化精神的被坚持被建设。僭越的是制度层面,建设的是精神层面的。随着王官解体,史官散在四方,宫廷雍容持重的西周文明风范也走出宫廷散入民间,经过新的城邦精神的洗礼与滋养,实现了一种文化的飞跃与哲学的转折,而生成出一种新的充满活力的、空灵优雅的新的文化精神。

  另一个误区是人们习惯上把春秋战国联在一起表述,一些历史著作常常把春秋战国作为一种形态的文化进行研究。其实春秋自春秋,战国自战国,两者呈现出不同的文化风貌。这一点顾炎武早就意识到了。他在《日知录?周末风俗》里说:

  “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尊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绝不闻矣;春秋时犹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春秋时代尚有礼乐文明的风流余绪,尊礼重信,重大义重然诺的君子人格屡屡见于史书。春秋虽已城邦自立,但对城邑联邦盟主的周王朝至少还有一丝名义上的礼貌;国际交往间还有大家相互遵守的公约,行人间往来赋诗,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有士大夫的文雅风采;春秋人对祖先对神灵,还心存几分虔敬。而降至战国,风气骤变,呈现出一片刀光剑影急功近利的面貌,各诸侯国已完成了从城邦到军事帝国的转变,已彻底走出城邦文明的范畴,不再讲尊王,不再讲礼信,列国间不再讲赴告策书,其思想主流不再是老子的智者风范,不再是孔子的圣人气象,而只是法家的冷峻急切和纵横家的博辩辞章。以孔子和孟子论,孔子有一种从容祥和睿智通达的歌者风范,相比之下孟子多少有些急切多少有些面部表情紧张。

  宋代理学家常常倡导“圣人气象”:“学者不学圣人则已,欲学之,须是熟玩圣人气象,不可止于名上理会。如是,只是讲论文字。”(《二程集》)圣人气象的实质就是春秋气象,因为我们不能脱离春秋时代的背景理解孔子和他代表的文化风韵。“圣人气象”是在春秋时代的文化土壤上诞生的,尽管孔子本人对自己身处的时代时时表现出一种悲怆和忧患,但离开了那个伟大的时代也无从理解孔子的文化精神。只有理解了春秋气象,才能理解从容恢弘的圣人气象,圣人气象是春秋气象的集中代表:自由而充实的思想流派,风雅而健朗的人格风范,鲜活而生动的艺术精神,使春秋时代成为滋养中华文化沃土的源头活水。司马迁对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赞叹,体现着士大夫对圣人气象与春秋精神的怀想。因此解读春秋精神理解春秋风韵,是我们理解传统文化,获得民族自信力的一项重要课题。

  • 相关推荐

【诗经中风雅的精神】相关文章:

诗经中的风雅颂07-21

诗经风雅颂划分标准08-30

风雅颂是什么诗经的12-26

诗经中风雅颂各多少篇02-28

《诗经》中的爱情08-05

诗经中的诗句03-18

《诗经》中的名句04-13

诗经中名句11-18

诗经中的励志诗句03-23

诗经中的经典句子大全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