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击鼓全文

2022-08-02 诗经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邶风击鼓全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邶风击鼓全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赏析:

  这首诗是指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

  孙子仲:当时卫国的元帅。 平:《集传》:“平,和也。合二国之好也”。有说当时陈、宋二国作乱,孙子仲平之则“平”应为“平伏”,或不战而使蕃国归顺,并不是两个平等的国家缔结和盟。孙子仲当时是“天子师”的出兵,不是卫国战争。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传》:“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笺》:“不还,谓死也,伤也,病也。今于何居乎?于何处乎?于何丧其马乎?”爰音yuan2,即哪里。

  契阔:离合。马瑞辰《通释》:“契当读如契合之契,阔当读如疏阔之阔。……契阔与死生相对成文,犹云合离聚散耳”。契即合,阔即离。

  成说:《通释》:“成说即成言也。……《传》训说为数者,盖为预有成计,犹言有成约也。”即已有约定。

  洵(音xun4):远。

  信:即“言而有信”的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极,信、极连读,犹言终古。按通篇意旨,均不从)

  “丧其马”与“不还”相对,马应是比兴,借指宁静的田园生活

  【译文】 敲鼓声音响镗镗,鼓舞士兵上战场。人留国内筑漕城,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要去调停陈和宋。长期不许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系马不牢走失马。叫我何处去寻找?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曾发誓对你说。拉着你手紧紧握,“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再难与你来会面。叹息相隔太遥远,不能实现那誓约。

  注释

  ⑴邶(bèi)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九首。邶,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汤阴东南。

  ⑵其镗(tāng):犹言“镗镗”,形容鼓声。古代敲鼓以召集民众。

  ⑶踊跃:犹言鼓舞。一说跳跃,奋起,此为喜好的意思,是穷兵黩武的疯狂模样。兵:武器,刀枪之类。

  ⑷土:挖土筑城。国:城郭。城:修城。漕(cáo):城墙外的护城河。一说卫国城邑,在今河南滑县境。

  ⑸南行:指出发到南方去打仗或服役。

  ⑹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出征的主将。

  ⑺平陈与宋:调停陈、宋两国敌对关系,使之和好。平,和,讲和。陈,春秋诸侯国,帝舜之后,都城在今河南淮阳。与,于。宋,春秋诸侯国,为殷商遗民国家,都城在今河南商丘。

  ⑻不我以归:“不以我归”的倒装,有家不让回。以,在此有让、使、允许的意思;一说通“与”。

  ⑼有忡:犹言“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⑽爰(yuán):发声词,犹言“于是”,在这里。一说“于何”的合音,在哪里。

  ⑾丧马:丢失战马,意味着难以逃离战场,有丧命之虞。丧,丧失,此处谓跑失。

  ⑿于以:于何,在哪里。

  ⒀林之下:山麓树林之下。

  ⒁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聚合。阔,离散。

  ⒂子:指其妻。成说(shuō):约定,发誓,订立誓约。

  ⒃偕老:一起到老。

  ⒄于嗟:吁嗟,叹词。于,同“吁”。阔:指远别。

  ⒅不我活:不和我相聚。活,通“佸”,相会,聚会。

  ⒆洵:遥远,久远。《韩诗》作“夐”,即迥远之义。

  ⒇信:守信,守约。一说古“伸”字。

  白话译文

  战鼓擂得震天响,士兵踊跃练武忙。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

  跟随将军孙子仲,要去调停陈与宋。长期不让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系马不牢走失马。叫我何处去寻找?原来马入树林下。

  一同生死不分离,咱们誓言立心里。我曾紧握你的手,到老和你在一起。

  叹息与你久离别,再难与你来会面。叹息相隔太遥远,难以实现我誓言。

  创作背景

  《邶风·击鼓》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是一位远征异国、长期不得归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乡之歌。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它是“戍卒思归不得之诗也”。关于此诗的时代背景有不同说法。《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夏,卫联合陈、宋、蔡共同伐郑。许政伯认为是指同年秋,卫国再度伐郑,抢了郑国的庄稼。这两次战争间有兵士在陈、宋戍守(《诗探》)。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则认为:“此乃卫穆公背清丘之盟救陈,为宋所伐,平陈宋之难,数兴军旅,其下怨之而作此诗也。”姚际恒以为《毛诗序》所说“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而被晋所伐之事,在卫穆公时期。

  • 相关推荐

【诗经邶风击鼓全文】相关文章:

诗经邶风全文范文12-25

诗经邶风静女全文08-05

有关《诗经·邶风·击鼓》原文及赏析12-07

诗经·邶风·静女10-28

诗经·国风·邶风·绿衣10-23

诗经·国风·邶风·谷风10-08

诗经邶风·式微赏析01-05

诗经击鼓全文赏析12-25

诗经击鼓全文读音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