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2020-11-03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重要的注本有《毛诗正义》、宋朱熹的《诗集传》、清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清陈奂的《诗毛氏传疏》、今人程俊英的《诗经释注》、今人余冠英的《诗经选译》、今人赵缺的《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等。 据说春秋时流传下来的诗,有三千首之多,后来只剩下三百一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诗:南、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后来为方便,就称作“诗三百”。孔门弟子中,子夏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他传诗。到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而如今世上只剩外传10卷。至于当今世上流传的诗经,则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所传的毛诗。

  一、基本信息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重要的注本有《毛诗正义》、宋朱熹的《诗集传》、清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清陈奂的《诗毛氏传疏》、今人程俊英的《诗经释注》[1] 、今人余冠英的《诗经选译》等。

  民间有孔子删诗之说,但据史料可证孔子并不曾删书。现今流传本有三百一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诗:南、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后来为方便,就称作“诗三百”。孔门弟子中,子夏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他传诗。到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而如今世上只剩外传10卷。至于当今世上流传的诗经,则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所传的毛诗。

  二、作品年代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时期,根据《尚书》上所说,《风·》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的《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500年。

  诗经作品的具体分期:

  西周前期(B.C.11-B.C.10):《周颂》,部分《大雅》和少数《国风》

  西周后期(B.C.9-B.C.8):《小雅》和部分《大雅》

  东周前期(B.C.8-B.C.6):《国风》的大多数和《大雅》的一部分

  三、作品来源

  《诗经》的作者亦非一人,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尹吉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尹吉甫出生于江阳(现州市),晚年被流放至房陵(房县古称),死后葬于今湖北房县青峰山。房县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遗存。他辅助过三代帝王,到周幽王时听信谗言,被周幽王砍了头,后来知道错杀,做了一个金头进行了厚葬,为了防止别人盗墓,做了十二座墓葬于房县东面。

  周宣王大臣。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

  西周宣王时,北方迁居焦获,进攻到泾水北岸,侵扰甚剧。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尹吉甫奉周宣王命出征,率军反攻到太原而返,驻防今平遥城一带。据清光绪八年《平遥县志》载:“周宣王时,平遥旧城狭小,大将尹吉甫北伐曾驻兵于此。筑西北两面,俱低。”又载:“受命北伐,次师于此,增城筑台,教士讲武,以御戎寇,遂殁于斯。” 曾作《诗经·大雅·民》、《大雅·江汉》等。

  四、诗经体裁

  《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 就是类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就是启发(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经》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伐檀》、《鼠》就是“风”的代表作。

  包含“风”“雅”“颂”和修辞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风、雅、颂,是诗经的体裁,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根据十五国风的名称及诗的内容可推断出诗产生于如今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等。

  “雅”是“王”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以今考之,正小雅,燕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陈戒之辞也。辞气不同,音节亦异。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毛诗序》中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修辞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修辞。

  赋:反复铺陈。“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朱熹《诗集传》,赋即铺陈,也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打比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比即比喻、打比方,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人》连续用“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兴: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兴即烘托、衬托,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兼有了比喻、象征、烘衬等的手法,但正因“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如《关》开头的“关关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的,但关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 “兴”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风篇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

  蒹葭

  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 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桧即“”kuài)、曹、[bīn])

  1.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国风·陈风·衡门》

  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饥肠。

  2.关关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诗经·国风·周南·关

  译: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在那河的.那一旁。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齿如犀,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人》

  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牙如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 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这(了解我的)人是谁?

  7.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

  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9.有匪君子,如切如,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如美玉经过琢磨。

  10.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送我一只大木瓜,我以美玉来报答。不仅仅是为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注:风诗中,男女定情后,男多以美玉赠女。)

  11.死生契阔(qì kuò),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12.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译:月亮出来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

  13.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鼠》

  译: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的新乐土。(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14.式微式微,胡不归! 《诗经·国风·邶风·式微》

  译:天渐渐黑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15.交交黄鸟,止于桑。《诗经·国风·秦风·黄鸟》

  译:黄雀叽叽,飞来桑树上。

  16.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17.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诗经·国风·唐风·绸缪》

  译:把柴草捆得更紧些吧,那三星高高的挂在天上。今天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呀?让我看见如此好的人呀。你呀你呀,你这样的好,让我该怎么办呀?

  18.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译:不是认为荑美丽,因是美人的赠贻。

  19.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译:为人却没有道德, 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20.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译: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埋怨飞无翅膀。

  21.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译: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2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国风·卫风·氓》

  译: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会变心。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

  2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国风·秦风·无衣》

  译: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共披一件战袍。

  24.江有,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国风·召南·江有

  译:江水长长有支流,新人嫁来分两头,你不要我使人愁。今日虽然不要我,将来后悔又来求。

  雅篇

  《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宴饮所作,小雅多为个人抒怀。固然多半是贵族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其实周代贵族也是参与劳作的,所以学界一般认为《雅》大部分为贵族作品。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路途中,雪花纷飞漫天扬。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它山这个地方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3.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只)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4.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5.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译:皎洁的白色骏马,在空寂的山谷 。它咀嚼着一捆青草,那人如玉般美好 。

  6.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

  译: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啥下场。

  7.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

  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8.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9.兄弟于墙,外御其侮。《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常

  译:兄弟在家内相争,对外抗御他们的欺辱。

  10.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天保》

  译:好比天上上弦月,好比太阳正高升,好比南山寿命长,不会亏蚀不会崩,好比松柏一样茂盛,没有不可你继承。

  1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北山》

  译:广大的天下,没有不是王者的疆土。沿着土地到海滨,没有不是王者的臣子,大夫派劳役不均匀,我做的事独自艰辛。

  颂篇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1.我姑酌彼,维以不永伤。《诗经·周南·卷耳》

  译:让我姑且饮酒作乐吧,只有这样才不会永远伤悲。

【诗经】相关文章:

诗经讲解12-29

巧言.诗经12-22

诗经诗词12-22

板诗经12-21

诗经节选11-30

《诗经》札记11-27

诗经楚辞11-26

《诗经》鉴赏11-25

诗经励志名篇《诗经·大雅·抑》译文11-19

《诗经》诗词赏析10-11

菀柳 渐渐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