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本诗歌总集,流传下许多优美的篇章,其中就有大量的植物意象,并隐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千百年来,花一直是浪漫的象征,美丽的代表。花的美丽得益于外在的色彩,而花的内在本质更进一步增添了花的美丽。花进入了文学的领域,使文学中的“花语”更加丰富多彩。中国是花的国度,也是诗的国度,《诗经》给我们的文学留下的不仅仅是艺术的宝库,也是精神是财产,同时也是一座花卉的园林,促使花根植于中国文化之中,在《诗经》中充分体现出来。花令我们的文学更加摇曳多姿,也给我们生活添加了乐趣,聆听《诗经》中的“花语”,感受花的审美艺术,陶冶人的情操。
一、借花拟人,表达美好情意
花外在的美丽,抒发着浪漫的情怀。它的精细、柔嫩、敏感、漂亮都和女人一样,让人觉得花就是女人,女人就是花。以花喻女子,借花拟美女,在《诗经》中就有直接的表现;《郑风,有女同车》里就有“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舜即槿花,直接把鲜花比作美女,写出了女子的美丽,使男子难以忘怀。再如《郑风・出其东门》也有“有女如茶”的比喻。荼就是茅花,颜色洁白、轻巧可爱,写出了姑娘美丽可爱,但男子并不为所动,突出男子对自己的爱妻不离不弃,表达出了对爱人忠贞不渝的感情。诗中把美丽的花儿比作美丽的女人,让人陶醉;也比作忠贞不渝爱情,让人感动。所以,人们把美丽的花看成美丽的人,美好的事,自然也代表了人类许多美好的情感。
花的美丽不仅给人以喜悦,同时也给人以伤感,外在的美往往会联系到自身、社会。《郑风・山有扶苏》,描写道:“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山有乔松,隰有游龙。”其中荷华就是荷花,游龙即水荭。诗人直接点出扶苏与荷华相配,乔松与游龙相合,意指君子与美女匹配,但天不随人愿,不幸嫁给了一个品行不端的丈夫;用“荷华”与“游龙”来比喻女子的美丽高洁,来表达一种不幸的婚姻,内心的痛苦。再如《小雅‘苕之华》也写道:“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之花,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苕,就是凌霄花。诗人看到凌霄花的凋谢、老黄,也联想到自己慢慢老去,心中不由伤悲;又看到凌霄花长势茂盛,生机盎然;而对照自己落破,流离失所,更加痛不欲生。所以身处乱世,感物伤怀。
因此,当人的感情融入到花中之后,花与人的命运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小雅・白华》首句写道:“白菅华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当“白华”被认为“菅草”,用白茅草来捆它,代替它,从而自己失宠受疏远,使我孤独。《毛诗序》解释说:“《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诗也。”白华正是申后的自况,被视为菅草而受疏远,受冷漠,白华的高贵,玉洁此时全无,心中的忧伤。哀怨,凄凉油然而生,与花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诗经》中往往把花比作美人,比作美好的事,以此来诉说着自己内心的感情,用景语来表达内心喜悦或不平,所以,把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相结合,以花喻人,花格和人格相联系,传达出内心的心声。花开花落,情感起伏不定,在对花的审美感受过程中,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自己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二、以花喻事,歌颂优良品质
美丽的花儿代表了人类许多的情感,尤其如爱情。爱情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诗经》中有许多描写爱情的篇章,运用了丰富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爱情画面。《郑风・溱洧》描写郑国的风俗,每年三月三在溱、洧举行盛大集会:“士与女,方秉�兮,女日:‘观乎?’士日:‘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这首用愉悦、轻松的笔调,写一对青年男女相约河边游玩的情景,并用一束兰花和一把芍药把他们情意连在一起,采兰赠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以示相爱。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花的推崇和喜爱,因为芍药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品种之一,在先秦时为第一名花。茼又叫香草名,菊科,亦名兰花,江南人以之为香祖,青年男女游春时,手执茼草,既有避不详之意,又象征自己品德芬芳如兰。诗中用采兰赠药一事来表达两相取悦,生动,活泼又意味深长。花的美丽往往赋予吉样如意的意愿,看到美好的花儿这种感情更为强烈,表达出的情感也更为真诚。
花是美的象征。形、色、香集于一体,同时又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因而博得人类的青睐。人们把花比作美人,但也比作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魏风・汾沮洳》里有“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毛诗序》:“《汾沮洳》刺俭也。其居俭以能勤,刺不得礼也。”这首诗为了“刺俭”而作,但是诗中没有利意,也没有提倡节俭之意。陈子展先生《诗经直解》引魏源《诗古微・魏唐答问篇》:“盖叹沮洳之间,有贤者隐居在下,采疏自给,然其才德高乎在位公族、公行、公路之上。古日虽在下位而自尊,超然其有以殊乎也。”说此诗是赞颂处于下位的人,倒有高尚品德,远胜于处于上位的贵族世禄的子弟。“美如英”就是美得像花英,而花英正是指有才能,有品德的人,花英比作了君子,以花喻人,赞扬高尚品德的人,是对品才兼备的人的肯定。花谢花落,不免带上伤感的情怀,自我价值得不到肯定,心中有说不完的悲伤。《小雅・四月》中写道:“山有嘉卉,侯粟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写出山有繁花,红梅凋谢,我心伤悲之隋。方玉润《诗经原始》:“《四月》,逐臣南迁也。”“愚谓当时大夫,必有功臣后裔,遭害被逐,远谪江滨者,故于去国之日作诗以志哀云。”写出了自己身为功臣后裔,被逐南方,红梅凋谢,意含自己不被重用’,逐去远方,自我才能、价值无法实现的怨愤之情,把红梅花落化作自我遭遇不幸,用“花语”来诉说不满之情。然而红梅的桀骜、不屈、向上的性格也表达出自己积极向上的性格,提升了自己的品德。
繁盛的花往往也被比喻成盛大的场景,如《召南・何彼矣》中描写齐侯嫁女的盛大场面:“何彼称矣?唐棣之华。曷不肃?王姬之车。何彼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诗三家义集疏》日:“三家说日:‘齐侯嫁女,以母王姬始嫁之车远送之。”’点出齐侯嫁年时,用郁李花和桃李花的繁盛,来比喻车辆服饰富丽而堂皇,装饰奢华,以花喻事,但婚礼车辆服饰侈丽和齐侯女的“肃”不够形成强烈的对比,起到了讽刺的作用,以此来揭示礼制的开始分崩。由此来教导统治者为君之道,重合于礼仪,提倡礼仪制度。
三、以花喻理,咏赞生命主题
花是大自然的精灵,是生机盎然的生命象征,花的短暂是生命的延续,开花就是为了结果,能延续下一代,代代不息。因为植物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让人们为之感叹,植物一年一度开花结果,叶片无数,有着无限的生命力,古人很自然对它们产生了崇拜的心理。《周南・桃夭》中描写道:“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毛诗序》解释为:“《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不过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认为:“《桃天》不过取其色以喻‘之子’,且春华初茂,即芳龄正盛时耳,故以为比。”我认为,方玉润解释更合诗意。桃花的盛开,来暗指女子的青春美貌,是最理想的新娘,会给全家带来美满兴旺,借用桃花揭示了繁衍的生命主题。
青春蕴涵着生命与活力,就是我们经常把青春比喻为花季年华,也是最佳的延续后代的时节,所以处在青春年华的女子对爱情充满了希望与憧憬。不过也是一个短暂的时节,所以花的短暂也揭示了容颜易失,青春难保之情,《召南・摞有梅》中写道:“摞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梅花落,梅子黄,无人采的`感伤心情;女子正在焦急等待着意中人来求,可是青春流逝的无情,佳偶难等的心情跃然而出,这首诗歌直指了追求生命延续的主题。梅花的凋落,无意中人追求,感叹生命流逝的无奈的感伤心情,从梅花到梅子,每处都诉说着生命的意识。
《诗经》中的“花语”常常点出时令,进一步诉说着生命。如《小雅・采薇》描写道:“彼尔维何?维常之花。彼路斯何?君子之车。”维常就是棠棣花。这是一首写士兵爱国与思家的复杂心态,有久戍不归的悲伤,棠棣花点出了时间。棠棣花在春天开花,使他们发出了又是一年之始的感叹,久戍不归的伤感油然而生,思家之情更为强烈。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对家的思念正是对自己亲人的一种期盼,也是一种担心:担心他们的现在的生活以及将来的前途。戍守边疆就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保大家就是为了小家,春天也是孕育着希望,有希望才有奋斗的动力,所以棠棣花也是一种希望之花,是生命之花。所以,“花语”点出时令,从另一方面诉说着生命的主题,使诗文更具感染力。
《诗经》中对花具有一种特殊的怜爱,其实是对植物一种崇拜的心理,植物有其内在的特点和生存空间,不过它的形象已经被赋予了文学的色彩,并不单单是自然的植物,而是有着文化的内涵,一种民族的意识,成了大自然的灵魂。
花融入到《诗经》的文学作品中来,其中借花拟人、以花喻事,借花达意,让人感受到花的美丽;而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结合,使花的品质更为高雅,这正是君子品德的表现,表达出情感的更为真切,同时也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所以,诉说着无限的花语,让花根植在中国文化之中;为后来中国文学的花文化更为丰富多彩。把人品与花格联系在一起,人格寄托于花格,花格依附于人格,形成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花的文化内涵。
【《诗经》中的“花语”】相关文章:
《诗经》中的名句11-14
关于诗经中的美11-27
诗经中母爱的诗句05-10
诗经中的名句翻译11-15
诗经中的关雎的意思11-19
诗经中名句大全11-14
诗经中关于亲情的诗句08-13
诗经中的唯美爱情名句12-29
《诗经》中的温暖和爱12-14
诗经中的美句集锦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