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神韵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创作理论,为清初王士祯所倡导,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达百年之久。
②王士祯之前,虽有许多人谈到过神韵,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神韵的概念并没有固定的、明确的说法,只是大体上用来指和形似相对立的神似、气韵、风神等一类的内容。到王士祯时,他才把神韵作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提了出来。王士祯所提出的神韵说的根本特点是,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
③神韵为诗中最高境界,王士祯提倡神韵,自无可厚非,但并非只有空寂超逸,才有神韵。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可见神韵并非诗之逸品所独有,而为各品之好诗所共有。王士祯将神韵视为逸品所独具,恰是其偏失之处。
④王士祯对严羽的以禅喻诗或借禅喻诗深表赞许,同时更进一步提倡诗要入禅,达到禅家所说的色相俱空的境界。他说: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还说:诗禅一致,等无差别。他认为根植于现实的诗的化境和以空空为旨归的禅的悟境,是毫无区别的,而最好的诗歌,就是色相俱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逸品。从诗歌反映现实不应太执著于实写这一点讲,他的诗论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他是以远离现实为旨归的。
⑤关于诗歌风格,王士祯推许冲淡自然清奇三品,而不提雄浑劲健豪放悲慨等。他反对诗歌以沈著痛快为极致,一再强调严羽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和司空图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并认为唐诗主情,故多蕴藉;宋诗主气,故多径露。最明显的是他对几首咏息夫人的诗的评论,有评论认为杜牧的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是正言以大义责之,他颇不赞成;他认为只有王维的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才更不著判断一语,此盛唐所以为高。正因为如此,所以王士祯撰《唐贤三昧集》时,竟不选李白、杜甫的诗。
⑥在王士祯之前,由于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运动,言必汉、魏、盛唐,造成了诗走向肤廓、貌袭的流弊,而公安派矫正前后七子之失,其弊又流于浅率。王士祯企图矫正两派之失,提倡神韵说,倡导诗应清远、中淡、超逸,在表现上应含蓄、蕴藉,片面强调诗的空寂超逸、镜花水月的境界,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同时他反对现实性强的诗歌及沈著痛快、酣畅淋漓的风格,抹杀了诗歌积极的社会作用,这又导致诗歌走上了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道路。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神韵说是王士祯第一个提出来的,之后便统治诗坛达百年之久。
B.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把诗歌分为九类,其实每一类诗歌中的精品都讲求神韵,并非诗之逸品所独有。
C.严羽提出以禅喻诗的诗歌理念,王士祯很赞同。
D.从含蓄、蕴藉的角度来讲,同是咏息夫人的诗歌,王维的诗比杜牧的诗确实更胜一筹。
E.明代前后七子和公安派都曾对诗歌进行过改革,只有王士祯的神韵说矫正了两派之失,让中国诗歌重新回到良性发展之路。
2.下列诗句中,符合王士祯神韵说的创作主张的一项是( )(3分)
A.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B.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C.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无题》)
3.王士祯所说的神韵与前人谈到过的神韵有什么不同?(4分)
4.作者对王士祯神韵说作何评价?请分条简答。(4分)
答案:
1.A、E
2.C
3.①前人谈到过的神韵概念没有固定的、明确的说法,只是大体上用来指和形似相对立的神似、气韵、风神等内容。②王士祯所说的神韵是作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提出来的,其根本特点是在诗歌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每点2分,共4分。主要从文章第二段信息来整合答案,是局部题。)
4.①王士祯将神韵视为逸品所独有,作者认为有偏失。②作者认为,从诗歌反映现实不应太执著于实写这一点讲,王士祯的诗论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他是以远离现实为旨归的。③王士祯为矫正两派之失而提倡神韵说,作者认为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同时作者认为其主张抹杀了诗歌积极的社会作用,这又导致诗歌走上了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道路。(答对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
答案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原文出现在第一段一、二行。选项第一个属无中生有,原文是为王士祯所倡导。E项,原文出现在第六段第二至六行。选项混淆是非,矫正了良性发展错,原文是企图矫正抹杀了导致脱离现实。
2.
试题分析:本题为推断题,原文相关信息出现在第五段开头部分。选项C属冲淡、自然、清奇其他项属雄浑、悲慨。
3.
试题分析:从原文王士祯之前,虽有许多人谈到过神韵,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神韵的概念并没有固定的、明确的说法,只是大体上用来指和形似相对立的神似、气韵、风神等一类的内容。到王士祯时,他才把神韵作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提了出来。王士祯所提出的神韵说的根本特点是,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这一段很容易概括出答案。
4.
试题分析:此类题一般要着眼全篇作答,从多个段落或首尾段来整合。答案主要从第三至六段中整合,注意关键词作者评价。第三、四、六段的段尾句正是答案对应信息。
- 相关推荐
【阅读分析《诗歌的神韵》】相关文章:
分享北国神韵精选诗歌08-12
秋之神韵阅读及答案07-29
秋之神韵阅读练习及答案10-26
徐志摩的诗歌分析07-14
阅读-诗歌欣赏08-03
诗歌的大众与小众的分析09-09
诗歌鉴赏案例分析09-30
分析王维诗歌的特点11-28
分析苏轼诗歌风格06-09
黄庭坚诗歌理论分析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