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读法”教《关雎》兼谈古典诗歌的教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朗读
对于古典诗歌的教学,朗读成为必经之路。但是同样要认识到古典诗歌在音韵节奏上的多样性,朗读的指导要有的放矢。对于《关雎》一诗,在朗读这个环节我要求第一读准字音,第二读出节奏,第三读出韵味。读准字音,是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雎鸠”、“窈窕”、“参差”、“寤寐”等词的读音,同时告诉学生,这些双声叠韵词的使用让整首诗具有了音乐感。读出节奏主要是把握四言诗的特点,采取两次一顿的读法。而对于读出韵味这一要求,老师指导学生抓住诗眼“求”字,把男子的衷情读得如泣如诉。
二、意读
对于此环节,余映潮老师的课例是译读。这一字之差,实际上是由诗歌内容和形式决定的。余映潮老师设计此环节,目的是“以诗译诗”,培养学生对于律诗格律的把握和生动的表达。而我上《关雎》在这一环节中,更想突出其故事性,让学生通过描绘故事的方式把握诗歌大意。我先提出两个铺垫性的问题:其一,这首诗发生在哪?其二,诗歌中人物的形象如何?学生通过第一环节的朗读,很容易回答出第一个问题,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加入了很多想象。我根据他们的回答,让他们把整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叙述出来,并要求他们尽量用美的语言表达。结果学生根据诗歌改编的故事在课堂上迎得了掌声和笑声。意读这一环节的设计,让诗歌的内容更加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三、品读
对于古典诗词的品读方法是多样的,但笔者比较认同“古典诗歌阅读要基于写作的表达方式”这一观点。每一首古典诗歌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抓住其表达方式,实际上就是掌握了品读诗歌的钥匙。对于《关雎》一诗,我从“赋”、“兴”、“重章叠唱”这三种表达方式出发,引导学生品读诗歌。学生了解赋的作用是直言其事之后,品读“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这些句子,就能品出其中执着且热烈的情感。了解“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特点后,理解并品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就变得不再困难。而对于“重章叠唱”,学生们在朗读过程中就有所领悟,再加上修辞知识的迁移,很容易参透其对于诗歌的意义和作用所在。在品读这一环节中,老师教表达方式在先,学生用表达方式去品在后。连接这教与学的,正是课堂的语文实践活动。
四、创读
余映潮老师的课例中,最后一环节是说读。这一环节给学生揣摩诗意、探求诗境留下了很大的发挥创作空间。《关雎》一课最后一环节我设计为创读,也是想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个性的读来展示对诗歌的理解。这一环节让同学们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体创作并演出。所谓“创读”,我在课上的解释是:用富有创意的设计让诗歌的朗读变得鲜活起来。课堂上有的小组充分占有第三环节的学习成果,分角色朗读的“赋”和“兴”的部分,对于“重章叠唱”的部分则集体诵读,让朗读仿佛变成一个多声部的演唱。有的小组设定角色,采取对话加旁白的形式朗读,让朗读者更有代入感。总之,创读看似没有约束,实则是考查学生整节课的学习成果,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主动、参与感更强。
笔者通过朗读、意读、品读、创读四个环节,让《关雎》的教学变得颇有条理。而且仔细分析,用“四读法”教授古典诗歌,有理论依据,有可操作性,有可迁移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古典诗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有诸多的讨论。本文借助具体的课例阐述了对于此问题的认识,同时也是对名师课例的一种学习和提炼。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教无定法,学无止境。
《关雎》教学反思
《关雎》是一首古老经典的爱情诗歌,尽管其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这堂课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令人耳目一新。
本节课借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充分体现了“主导——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借助多媒体和网络,设情激趣,导读点拨。学生在轻松活泼、优美和谐的情境中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之间其乐融融。
本节课既突出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又发挥了信息技术的特有优势:
其一,学生课前预习中,通过在网络上学唱歌曲《关雎》,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等。
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其二,教学过程简洁流畅。
一唱三叹吟诵《关雎》、美不胜收品味《关雎》、诗趣盎然唱读《关雎》、环环相扣,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琅琅书声一直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读书方式灵活多样,范读、自读、指名读、齐读、美读相映成趣。老师的范读,极大调动了学生的读诗热情,很好地体现了老师的示范作用,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尤其是学生的演唱更是将整个课堂气氛调动到了高潮。
其三,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注意创设课堂优美的意境。
所选的图画、音乐做到了轻柔、欢快,让人充满憧憬。引导学生感受美的氛围,特别是情景赏析中,对学生理解诗的思想感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将学生带到优美的诗境中。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的情景尤为重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撞击学生情感的火花,陶冶学生的情操。创设好适合的情景,也有利于学生争取理解诗歌中所展示的人物形象。
其四,在“知识拓展”《诗经》名句欣赏部分。
通过展示学生收集整理到的资料,畅谈感受、理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让学生开阔了视野,体会到了《诗经》的语言之美。
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发现、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总之,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体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了解学科教学的需求。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
通过了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真正了解到《诗经》所含有的独特的魅力,那优美的意境,让我们流连忘返:那真挚的情感,更让我们赞叹不已。上完这节课很长时间,那优美的音乐,依然萦绕在耳边。
- 相关推荐
【“四读法”教《关雎》兼谈古典诗歌的教法】相关文章:
中国诗歌古典名句集锦08-13
古典诗歌中的花意象08-23
席慕容诗歌中的古典意境03-23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比喻04-13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04-13
戴望舒《雨巷》的古典诗歌情结01-03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显隐04-13
谈曹操诗歌中的“气”01-06
关雎赏析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