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行宋 王安石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2024-03-01 诗词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赏析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郊行(宋 王安石)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郊行(宋 王安石)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宋]王安石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

  如何勤苦尚凶饥?

  注释:

  【1】柔桑:嫩桑。

  【2】芦箔:用芦苇或芦竹编的养蚕工具。

  【3】聊:暂且。

  【4】风俗:这里指年景、收成。

  【5】凶饥:凶年饥岁。这句说:(你们养蚕人)这样勤劳辛苦,为什么还闹饥荒呢?

  作品赏析:

  本诗先写桑叶采尽,蚕茧肥密,这是蚕农大获丰收的喜悦之景。这本是令人欣喜的,诗人也欲借此机会与蚕农分享收获时的快乐心情。于是他随便问了问农家的生活,结果却让世人困惑惊异:农人长年勤苦,生活却一贫如洗,如同遭遇荒年饥岁。

  诗人在作品中并未写出疑惑的答案,但是他一定也和作者一样心知肚明:正是统治者的残酷盘剥,让百姓愈劳愈贫,最终民不聊生。

  本诗首联“稀”字用法巧妙,写出了桑叶被采摘后树阴稀疏的特点,与后文“尽”、“密”、“肥”互相照应,暗示了蚕农的丰收。颔联中“密茧肥”连用两个形容词修饰蚕茧,更突显蚕农丰收的场景,为后文的疑问埋下伏笔。后两联主要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将养蚕农民的辛苦劳动、丰硕的劳动成果与他们依然像荒年一样凄苦的生活形做出鲜明对比,在如闲话家常般的语句中,在只问不答,而答案尽在问中的含蓄技巧下,体现作者对对劳动农民深深的同情、对统治阶级剥削的不满及作为封建官员的自责。

  这首诗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寓深刻的社会现象于朴素平实的语言中,反映作者对民生的关心之情。

  本诗印证了颜习斋对王安石的如下评论:“荆公廉洁高尚,浩然有古人正己以正天下之意。及既出也,慨然欲尧舜三代其君。”

  《郊行》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写蚕农辛勤劳作却依然面临饥荒的悲惨境遇,表达了王安石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同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当时统治阶级征收苛捐杂税的强烈不满。以下是该诗的全文及翻译:

  诗作原文: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译文:

  世上那些奇特雄伟、珍奇古怪、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存在于险峻遥远的地方,而且是人们很少到达的地方。因此,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即使有了志向,如果不持之以恒,也是无法到达的。然而,即使志向和毅力都足够,如果在黑暗迷惑的环境中没有东西来辅助指导,也是无法到达的。如果有人力量足以到达那里,但对他人来说是可笑的,而对自己来说则是后悔的;如果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却不能到达,那么我可以没有遗憾了,谁还能嘲笑我呢?这是我所得到的体会。

  赏析:

  1. 主题深刻:《郊行》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更深层地反映了王安石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他通过对蚕农生活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农民的艰辛。

  2. 情感真挚:王安石在诗中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批评,这种情感是真挚而强烈的,体现了他的民生情怀和政治理念。

  3. 语言朴实:诗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却饱含深意,通过简单的描写传达出深远的社会意义,显示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4. 哲理性强:王安石在《郊行》中融入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如“新故相除”的辩证法思想,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哲学深度。

  综上所述,《郊行》不仅是王安石文学成就的体现,更是他对时代、对社会、对人民的深刻关怀和反思的表达。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安石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的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

  • 相关推荐

【郊行宋 王安石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相关文章:

登快阁宋黄庭坚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11-07

辛弃疾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11-01

示儿(宋 陆游)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06-08

卷珠帘/蝶恋花(宋 魏夫人)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08-19

好事近·梦中作(宋 秦观)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04-15

浣溪沙宋·晏几道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11-09

雝(先秦 诗经)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06-08

还旧居(魏晋 陶渊明)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06-12

月(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