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字经的体会

2024-11-11 三字经

  看书给我增长了不少知识,那大家有没有看过三字经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读三字经的体会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读三字经的体会【一】

  从一年级开始,学校就开始让我们背诵《三字经》,<<弟子规》。我心中一直疑惑不解,为什么要背那些东西呢?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背这些的真正含义。

  以前,老师让回家背时,我总是心不在焉地读几遍,然后合上书就跑出去玩,第二天时,别人都熟练地背诵,只有我在滥竽充数。放学一回家,就找出书来背。但是,无论下多大的工夫,总是背不过。为此,我没少哭过,可每次都是垂头丧气的结束,我梦想着什么时候才能胸有成竹的背一次。

  有一次,妈妈看见了我的背诵方法后说:“怪不得你一直背不过呢,你一直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永远也背不过,你应该看着书下的解释来背,这样才会背过嘛!”我半信半疑地点着头。

  果真不出我所料,没几天,我就能熟练地背过一部分了。

  记得有一次,我正背到“对饮食,勿拣则,食适可,勿过则。”书上没有解释的意思。我想,可能是对于饮食不要太挑剔;要适当的吃,不要吃太多”的'意思吧。为了按照书上的做,天真幼稚的我,每顿饭都只吃到温饱就不吃了,从而得了重感冒。而每次吃饭时,我总是不挑肥拣瘦。那天中午吃饭时,妈妈把一碗酸了的米饭端到我面前,我便狼吞虎咽的吃起来,把吃不完的米饭递给了妈妈,她一尝是酸的,便把我叫去,问我为什么要吃酸米饭。我便把那句话原封不动的说给她听。爸爸妈妈听了后哭笑不得,而我却振振有词:“你不是教人家要向书上的小朋友学习吗?”

  《弟子规》,《三字经》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下来的优美传统,从这几本书上能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为中华民族能流传下这样的书而感到自豪!

  读三字经的体会【二】

  我读过很多书,有童话书,有漫画书,有历史书,有科幻书等等。这些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视野,还使我从中懂得了许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经》这本书。每一次读它,都能引起我的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三字经》这本书中的每一句虽然很简短,却蕴含着一个个深刻的道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最初,本性是善良的。这样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后天的努力、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一样,品行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让我懂得了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更是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从小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有“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等许多通俗易懂的哲理。《三字经》真是中华文化知识的宝库、思想的宝库,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每当我读起《三字经》时,便会陶醉在其中,最令我感动的一句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句讲的是东汉时期,一个叫黄香的孩子,九岁的时候就非常孝顺。每当夏天,总是先把枕席扇凉了、蚊子赶跑了再请父母歇息。冬天时,自己先躺下,用体温帮父母把被窝暖热!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妈妈告诉我,这个故事讲的不仅仅是孝顺,更是爱!

  黄香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对我的`爱,也想到了我对父母的点点滴滴。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无微不至的关爱我、呵护我,而我却不知道关心爸爸妈妈。好吃的东西我总是抢着吃,很少主动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想到这些,想到黄香,我觉得好惭愧!真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反思、去学习、去努力做好!

  读《三字经》,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孝顺,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爱!这本书给了我智慧的结晶和学习的精神,让我在成长的路途中不断成长、无所畏惧。

  读三字经的体会【三】

  一直想给四岁不到的儿子讲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之前就接触过《三字经》的朗读和背诵,觉得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短小、精悍、又有故事,小孩子虽然不能全部理解其中的含义,但确实是呀呀"学语"的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专程去买了一本幼教版的回来阅读,和儿子一起背诵、欣赏,虽然还没有完全参透其中的韵味,但已被这本"千古奇书"的古代文化经典震撼。

  在经过连续一段时间的陪读,对《三字经》的了解和认识又增加了少许的理解与感触,以前,一直只停留在它是一本古老的书、篇幅很长,一直不以为然。偶尔从老师的朋友圈得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把《三字经》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丛书》,那都说明《 三字经》的文化地位是何等重要,同时为了让四岁的儿子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的熏陶,为了自己补上《三字经》这一课,我和儿子每天一起认认真真抽空读这本书,虽然读完,但发现《三字经》里面确实有许多宝贵的东西,有的还并未真正的参透,但是值得现代儿童,甚至成年人都来读一读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广泛深动而又语言简洁。为了实现和孩子共同成长进步的目标,自己耐心细致的开始教孩子理解朗读《三字经》里的故事,以期培养孩子的品德、礼貌、文化素养。读《三字经》,和孩子一起读《三字经》,我觉得具有现实意义.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现在我们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孩,并且有很多家庭因为只有一个,都比较娇生惯养,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子女的重要性。

  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而最大的收获是对孩子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如何做人。在和孩子一起读书讲这些历史故事的时候,时时的以小故事的深刻的'道理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这些道理,我想也是很有必要的。

  作为孩子的家长,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如果我们不提高自身的修养,又怎么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呢,所以,我觉得读《三字经》、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做真人的好教材,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从小学做小真人而努力吧。

  读三字经的体会【四】

  《三字经》,最初认识是在小学的时候,当时只是随便都了几句,也没有深入理解。如今再看,虽说懂得不多,但也有所感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四句大概是讲:人在最初的时候,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人与人之间本性相近,但习惯却大相径庭。其实我有点不认同前两句话,怎么说呢?

  我依稀记得上个学期语文考试,阅读有一篇大概是讲“幽暗意识”的议论文。其中就说了人性本恶之类的话,大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一开始我也觉得有点疑惑,认为人性怎么本恶?后来我想了很久,也许从某些方面来说,人性,还真是本恶。

  首先,人在一出生时,应该都是无意识的吧,怎么能说“善”?再者,人渐渐长大以后,性格就会有差别,是因为有的人抑制了他最内心,最深处的那种本性,我认为那种本性是恶的。举个例子:人一生下来就是懒惰的,没人会一生下来就特别喜欢写作业,是吧?没人喜欢从白天到晚上干活干个不停,是吧?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人的本性——懒。

  而且你说人性本善,谁一生下来就会知道要把好吃的留给别人而不是自己?孔融让梨也是在他父母生活行为中受影响,潜移默化地抑制了本性的表现,不然如果他父母吝啬的.要死,估计让梨的就不是孔融了。

  其实现在的教育就是为了抑制本性而存在的,若人人天性本善的话,有什么理由会有小偷之类的角色,那就应该天下太平了吧?正是因为人性本恶,所以才要改变这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本性。

  仅仅两句话就令我思了这么久,写了这么多(可能不算多),看来要想读懂《三字经》,还是不简单啊。

【读三字经的体会】相关文章:

读《三字经》的体会11-22

读三字经的心得体会06-23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15篇)10-01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15篇08-04

学习从读三字经开始09-17

读赵译《三字经》的启示08-27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800字(通用20篇)10-21

《三字经》阅读心得体会10-05

《三字经》观后心得体会08-22

三字经心得体会10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