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节,我同妻子一道去江口镇安平村睄节。我看到在妻舅邻居金生家院坪里摆放着好几辆小车,觉得很“上镜”,便拍了下来。农家院坪小车多起来,一方面说明收入高日子好,另一方面也说明现在农村的年轻人都不种地清一色的在外务工经商赚现钞,逢年过节便开着或坐着小车回家过节渡假“做客”。
这点真的不假,就拿本人来说,家里还种着963平方米(1.5亩)水稻田,那是上等的良田啊,三个孩子都在外工作,回家的日子也净是双休、节假日,是回家做客的,地里那繁重劳累的农活是不会叫他们去干的。再说了,他们有那么点孝心想帮父母老人减轻点农活的劳顿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自小读书、毕业后在外工作农活也不会干啊!每年春耕在即也还是要我本老汉早早起来赤脚下水田去作田绳(打田埂)哩,我毫无怨言,毕竟木有人能代替你啊!哈哈,劳累着快乐着:做一早晨农活回来赶紧吃饭上班去!
农村里的年轻人都开着小车回家“做客”了,将来,老一辈那个什么的了,留下的地谁来种呢?不种地,那维系生命的“卡路里”又从哪里来呢?工厂里的流水线能生产出来么?不能,哪怕科学再怎么发达,也不能工厂化生产粮食。于是乎,人们便忧虑沉沉了。20XX年4月20日的《XX》9 版就刊登了朱隽的一篇署名文章:《谁来种地,谁来把地种好?》文章说,无论是农业生产经营队伍,抑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提供者,其核心都是人。如何稳定住这些人,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关键;如何提升他们的素质,则是解决“谁来把地种好”的关键。如果他们的素质跟不上,创新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甚至建设美好乡村,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没有什么高深的精神境界,我只知道,地总的有人去种,千万不要将种地这门非常大众化的“手艺”变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遗”对象。呵呵,是么是“申遗”呢?幸好我去年在南昌培训时老师给我们讲过,知道一点点。“遗”即是指世界遗产。“申遗”即是指世界上国家和地区以某一地区的特殊遗产价值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申请加入世界遗产的行为。申遗成功之后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并接受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监督,可受到“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世界遗产不仅仅是一种理念的传播与接受,更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与提升。珍惜并保护世界遗产,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世界遗产地更加对外开放和放开,吸引外商、扩大旅游的同时也带来其他消费,拉动世界遗产所在地的经济效益。
话题扯远了点,回到目前,关键的就是不能耕田作土没有后续人,不要把“种地”这门赖以生存的宝贵技艺失传变为“申遗”对象。农村广阔天地期盼“农才”施展聪明才智、让广袤阡陌田野“雄起”“农”的传人啊!
【莫让种地也申遗散文】相关文章:
《长恨歌》的遗音散文09-29
遗梦江南情归雨巷优美散文分享07-12
江南春也说王维散文04-18
岁寒,而知松柏凋零也散文11-28
若遗守静观其复燕处超然隐无名散文11-20
曾巩《遗兴》06-24
心经拾遗06-15
曾巩《遗兴》介绍06-26
相信我,你也一直被爱着散文11-27
望江南也说张九龄散文欣赏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