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二次来看鄱阳湖。
余秋雨老师说过:在这喧嚣的凡世,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我也想寻觅一个宁静的地方,真巧,遇见了鄱阳湖。
早在六年前,为了“感受天人合一,聆听天籁之音”,我曾和四十余名驴友来看烟波浩瀚的鄱阳湖,参加鄱阳湖湿地帐篷观鸟季、鄱阳湖国际湿地旅游文化节。
那一次,来到“山有林麓之利,泽有蒲渔之饶”美誉的鄱阳县,这个濒临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人口有一百六十余万人的县城,让我感受到“湖光山色、地肥水美”的奇妙。
时隔六年,嗅着金色的稻香,再一次抵达这座“鸟语下的乡村,浪花上的城市”,发现此地的广告语变了:“水境界,鸟天堂”,清爽的六个字,突出了水的浩渺,鸟的任性。
那一次,我们抵达的第一站是白沙洲。“千里鄱阳湖,一片白沙洲”,凑着星光和灯光,我们在沙洲上搭起了帐篷。“浩浩鄱阳湖,美在白沙洲。一瓢浮绿水,群鸟舞蹁跹。”美丽的白沙洲成为候鸟保护区。
第二天一大早,天上繁星闪闪,湖面凉风习习,近千顶五颜六色的帐篷,就像开在白沙洲上绚丽的花朵。我沿着木栈桥,一点点地亲近着鄱阳湖,感受着“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在清冷的晨风中,我独自一个人,面向东方,我在等,等“鸟啼啾啾水如烟,波光粼粼日如盘”的一瞬间。
设想中,那一轮即将出场的红日,应该是湖面上最热烈的歌者,那宁静的湖面,应该是最奢华的舞台。
天微亮,东方渐红,我的眼睛紧盯湖面,盼着太阳跳出来,又不想让它马上呈现,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犹如初恋。
一眨眼功夫,太阳像个红球,毫不费力地出现了。栈桥上已经聚集了很多游客,大家兴致高亢,感受着大自然的瑰奇变化,感受着天人合一的神秘壮观。
每一次,与自然和谐的景象相遇,就是一种缘分。
也许是人多声噪,再加上千顶帐篷的喧嚣,成群的鸟儿故意和我们躲起了谜藏,没有朝着太阳的方向飞翔。虽然丝毫感受到“万鸟翔集,千鸟争鸣”的盛况,但从导游的介绍中,知道了大天鹅、小天鹅、白鹤、灰鹤、黑鹤、豆雁、灰雁、朱缳、驼鹅、鸬鹚、灵鸟、河鸥等候鸟,一直是白沙洲上的老熟客。
六年前的境况,历历在目。第二天上午十一点,组织方用绿色的乡村客车,把我们送到一个小渔村旁边等渡船,前往下一个旅游点香油洲。香油洲,也叫江南大草原。如此近距离地亲近小渔村,于我,还是第一次。
阳光下,岸边晾晒着经年的鱼网,错综交间的小木船停在岸边,就像“长”在沙滩上的水墨画。渔民翻晒着一竹筐一竹筐的鱼干,大姑娘小媳妇分挑鱼类的娴熟动作,孩儿们好奇的眼神,那画面,就是生动的画面。
这次再来看鄱阳湖,依然兴致不减。早晨还“拧”起来的黑云,一点点散开,最后,天气晴朗得稳稳当当。昨天还担心下雨,怕大草原泥泞难行,还说要准备高筒胶鞋和雨伞。这下,全不需要了,真是天随人心愿。这一次,我们是坐着“高大上”的机动船,从一个叫“乌金汊”的地方游鄱阳湖,看大草原的。
那个穿着皮夹克的导游讲,鄱阳湖的水质好,鱼也好。原来,渔民辛苦一天,卖鱼的收入可以换得一锭乌金,这也是“乌金汊”的来历。
船行在湖面上,风,翻动着浪花千片。我隔着船窗放眼望,想寻见“雁点青天字一行”的景象。还好,快到目的地时,一群鸟儿忽高忽低,像轻柔的“五线谱”,掠过天空,我的内心,在湖面瞬间活泛起来。
邻座的.小媳妇身着红衣黑裤,她站起来,指给我看瓢岛。她手搭凉伞,目光向远方伸展,这头是瓢把,那头是瓢肚,她说得头头是道。因了瓢岛,因了湖水,因了渔民的生活,我们聊得格外投缘。她家住在三十公里开外的湖边小山村,这次,是带亲戚看鄱阳湖大草原的。她一再替我们遗憾,说来晚了,应该在端午节举行国际龙舟赛的时候来。那几天,好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也来了呢。
说起鄱阳湖的鱼,她掩饰不住的自豪:“我们这里的水好,鱼自然也好,从湖里捞上来的鱼,就是白水煮都好吃的。”她的话,在餐桌上得到有力的印证。在虎山生态鱼庄,白鱼、青鱼、鳜鱼、黄丫头,还有一种叫“鰟鮍”的小鱼,哪一样都味道鲜美。
虎山农家乐临湖而居,在餐桌上吃饭,可以瞧见远处的湖水。近处的全鱼宴,远处盈盈的湖水,如鄱阳湖两道盛宴,款待我们这群远方的客人。
步行到了鄱阳湖国家级科学馆后,见到了在这里疗伤的丹顶鹤和鸿雁。一个扎着粉红蝴蝶结的小女孩,指着其中的一只颜值很高的丹顶鹤,告诉我这只鹤会跳舞。话音刚落,这只通人性的丹顶鹤真的手舞足蹈起来。
又经过一条长长的栈道,我们换成机动筏去外湖看草原。
岸边,成群的牛在吃草,有三五船工在岸边等候来往的船只。
此时,我的脑海里,在尽力寻找六年前的那个画面,那位老人。
那一年,在码头,我看到一位吹口哨的老人,在认真提醒乘客注意安全。在等船的片刻功夫,他佐着灿烂的阳光,细心地捧着书本阅读,凑近一看,原来他在看一本卷了边、过了期的初中课本。一打听才知道,老人叫王显正,也才五十几岁,是一九七三年小渔村里唯一的高中生。
他每天在这里吹着口哨,辅助指挥着航船的安全,乐此不疲。
他的春夏秋冬,都飘落在浩淼的鄱阳湖上,虔诚而自豪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从他单纯而执著的眼神里,我感受到了鄱阳湖的庄重和威严,湖边渔民的质朴情怀。
其实,这一次,在船快要抵达草原的那一刻,我就想打听这个老人。只是,我们这一次是从另一个方向而来,不可能看到老人,也不可能看到那些渔民忙碌晒渔网、晒鱼干的画面。转念一想,时过境迁,即使是在同一个渡口,也不可能见到他的,定格在脑海里的画面,老人那孤寂的眼神,进而清晰起来。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凿井耕田逍遥垂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上溯祖先,下到后代,人们都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把每一个故事,种在灵魂深处。不管草青草黄,鄱阳湖都是人们的信仰,大家乐意在此尽职尽责。
听一个船工说,每年的元宵节,鄱阳县民间都会举行渔灯表演,蚌壳灯、鳌鱼灯、虾米灯、螃蟹灯、螺蛳灯等,一个个彩灯。这一切,都和鄱阳湖有关,都和这里的水有关。
据说,还有乡韵悠悠的“饶河曲”,一招一式中,既是对浪漫情怀的出彩展示,也是对美好生活的诗意吟唱。他也遗憾我们来早了,要是元宵节来,那才有看头呢!
这一次来,洲上的草长得有半尺高。同来的雷姓女子,还在草原上摆起了茶道。禅意悠悠间,草,安静了,风,隐秘了,心,净化了。
湖畔发出腥湿的气味,蘸着浓郁的青草味道,如阴柔至极的母亲。我们任性地匍匐在草地上,或托腮、或伸脖、或两手枕头,尽情地拍照。“自在翠草轻似梦,无边艳阳细如纱”,此时,望不到边际的草原,让安静的心灵,井然有序。此时,耳边,没有喧嚣,眼睛,充盈着绿色;此时,让人有一种“今夕是何夕”的错觉;此时,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此时,“天水秋云薄,草长遥无隔”,视野再一次被拉长。我想将百里草原一眼望穿,“贪婪”地从它的“全世界”走过。
在远处,看到一弯明如镜的水,像草原上跳动的音符,再远方,是一片淡淡的绯红,如烟似雾。正迟疑,牵着褐黄色大马的马夫告诉我说,那是草原上的蓼子花。
蓼子花小如苔米,一朵朵孤傲地盛开着,它的那种小,让人不忍心踩疼它。非常奇怪的是,近处看,星星点点,不成气候,远处看,又是一片薄薄的粉红,“花色遥看近却无”。此时,出现在裸露的湖底,有绿色、有红色、有水色,叫醒着属于鄱阳湖的秋韵。
此刻,我想为这奇妙的场景鼓掌。此刻,“淡雅”和“葱茏”两个词语,一并飞奔而来。
有那一抹绯红的“海”引路,我向着草原的外围走。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大姐躺在蓼子花海里自拍,我也学着她的样子,让本真的性格复原。
此刻,我的心次第打开,我把蓼子花一瓣一瓣的美都收纳;此刻,在这个充满母性的湖底,我和时光一起深呼吸;此刻,我似乎听到了“花开草碧”的吱呀声,又似乎闻到古琴流出来的香气。心,一瞬间没有了魂。
我甚至想让鄱阳湖为我预定这样一幅画面:绯红的蓼子花海上,一行丹顶鹤飞起来,我用镜头捕捉的画面里,有动有静,有起有落,有虚有实,那才好哩。
收起视线,我暗自猜测,这浓密的大草原,这绯红的蓼子花,它们衬托出的美景,其实是以鄱阳湖水位下降、生态失衡为代价的,湖底上长出的花草,有着看不见的疼痛。
深秋,青草和小花的香气,是否会从湖面绵延到湖底呢?那散落在淤泥里的贝壳,是哪个朝代遗留的呢?我想侧耳细听大湖的秘密。
在这里,天高、湖阔、草碧、花红,我的脑海里,不停地遐想。
躺在草毯子上,借助一把黄黄的油纸伞,我尽情地摆着各种姿势,定格一个个瞬间,鼻尖碰着草尖,如触电一般。那些碧绿的语言,都汇成湖底安静优美的诗篇。那绿色的韵律,在秋光中蠢蠢欲动的样子,让人怜悯而喜爱。
邂逅鄱阳湖,邂逅一片草原,只需要片刻功夫,大自然最慷慨。
我的脚下,一缕缕的青草,它们任性地在风中舞动着,把整个秋天染绿了。
一半在泥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飞扬,一半洒落诗意,一半沐浴阳光,说的是这里的草吗?说的是这里的花吗?梦一样的草原,可以梦见梦一样的渔舟唱晚吗?可以梦见梦一样的天心月圆吗?
不由得又想起六年前的那个午后。在温暖的阳光下,我快速地支好帐篷,躺在如茵的绿毯子上小寐,阳光照在脸上,青草的香味缕缕飘来,此刻,远离喧嚣的红尘,我闭上双眼,把能放下的,不能放下的,全都一古脑儿地放下了,给自己彻底放了个假。
“放眼众草翠,风动蓼花香”,舟车的劳顿,只为看百年一遇的风景,看万顷湖面,看一望无际的江南大草原,来了,就值得。
一程山水,一个路人,一段故事,离去之时,总想向懂的人提起。这一次,我的神情更加从容笃定。在短短的两天里,关于“香油洲”的来历,我打听到两种版本:一个在此地划船的老哥用当地的土话,饶有兴致地做了我的“临时导游”:原来,这个洲上有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因洲上土壤肥沃,村子的四周种了很多芝麻,家家都有磨香油的油坊,叫香油洲,多好记呀!后来,这里发大水了,村子里的人就迁移到洲的外围。
还有一种版本,是听一位年轻后生讲的,他是鄱阳县城人。他说,丰水期,这里的草被肥沃的淤泥淹没了,枯水期,草慢慢发芽生长,有的草可达一米高。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上面就像浮了一层油,并伴有浓郁的清香味,因此,这个洲就叫香油洲。
我一遍遍念叨着“香油洲”的名字,感到唇齿留香。感叹着这江南大草原的辽阔,这一方神奇土地的神秘。
其实,这一次,我们没有抵达香油州。据说去香油州,坐船还要五十分钟。不过,这有什么呢,我们看到了草原,看到了蓼子花,心清气爽,心满意足,这就够了。
“藜蒿炒腊肉”是有名的赣菜,有俗话说,“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藜蒿,补中益气,瘦身防衰,也是美食家的宝贝。在鄱阳,我们还吃到了春不老、米饺、菊花糊、粑包、藕丸等别具一格的美食。
听当地人介绍,这种有点牛气的“春不老”青菜,距县城十公里之内,叫“春不老”,十公里外,就叫芥菜了。有些东西,一较真,就敢这么神奇。
鄱阳湖是一个巨大的碗,任由天和地大胆烹饪,让这里成为游客钟情的“美味佳肴”。在鄱阳,城在湖里,湖在城中,请允许我用点赞的方式,回味看到的美好。
再一次来看鄱阳湖,有新鲜,有好奇。安静的湖水下,那沉默的城堡,那金戈铁马的呼啸声,那随处可见的贝壳,都是谜。
翠鸟、轻舟、碧草、红花、渔民是鄱阳湖最忠诚的守望者。“迷宫寻鹤千百度,白沙落雁三五踪”,不知是谁人写的诗句,慰帖着我的内心。在离开鄱阳湖时,我双手合十,变得虔诚起来,生怕湖水喊着我的名字再一次挽留。我不想摇醒一湖碧水,只想让自然更自然,让生态更生态,让鄱阳湖成为大自然的一张名片。
【鄱阳湖,大自然的一张名片散文】相关文章:
一张诚实的网散文11-10
王勃与鄱阳湖及滕王阁散文06-28
《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阅读答案07-16
一张邮票名人故事08-04
林清玄散文集的经典散文05-22
林清玄散文集里的散文01-05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10-15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03-31
《大自然的启示》原文07-01
摘抄大自然的段落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