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的时候,将情爱之情填满胸脯,结果弄得心量极窄,为情爱而生出更多的自私自利。即如世人所说,爱情是自私的。
心量窄小了,烦恼便增多,时时摆不脱,理不清,即如抽刀断水水更流般。其实情感之结是无法理得清的,只有一个方法能摆脱,就是看破,放下,然而要那些热血沸腾的青年放下,是何等难也。不是悟根深者,岂能做到?
孔子说,年轻时应戒于在刚。青年人刚性极强,作事动力十足,然过刚则容易拆,圣人教导我们要保持中庸,在一定的年龄时要降伏一定年龄的习性。这个刚是习性,不是本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本性大家都是一样,是善的,之所以变得大家不同,是因后来形成的习 气所致。
成长是使人成熟的最主要原因。人在经历中逐渐醒悟了许多,于是对宇宙人生有了不同的看法。这个不同的看法是因根性,环境,习气所形成,其实宇宙人生是恒一的,如果能如佛般看到真相,大家都是一样。孔子说,三十而立。其实深一层去理解,这个立并不独指立业或独当一面之说,我认为应作定解。青年人难定,心是散乱的,结果作事容易半途而废;经历了一段人生,心逐渐平静下来,能定下来,这样智慧才能逐渐开;作事有了目标,有了方向,能沉得下去。古人论智慧,不是从书本来,书本只可得有限的知识层面,智慧是从大自然的万事万物中来,这种来不是单从表面,而是从心智中悟得。所以最高深的学问是悟得的,不是学得而来的。试想伏羲创八卦,远古时候的人,又有多少书能读呢?人若能将万事万物都作书来悟读,则必能成为智者。读书首先要悟,然后才是读,不悟,读之无益。
人至四十而不惑,为何不惑?是说不再迷,所以有迷惑之说。不迷,是不迷在世间中,心要能清醒,不再糊里糊涂;要知自己的去与来,知自己的可为与不可为;要懂得顺其天道,随其性习而作努力,此是由定而来生出的智慧。佛家的戒定慧,与儒家有很多相通之处。年青人从小不将不良的习气戒掉,又怎能得心之定境?没有定境,智慧是不开的,更不要说佛家的大彻大悟了。曾国藩年青的时候,脾气,烟瘾等极重,为了戒除众多的不良之习,他痛下决心行动,使其中年得定,终成一代名臣。
古人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之志可谓大也。这种志从哪里来?从其民族的自信心来。对自己,对自己的文化,对自己的祖宗是深信不已,断不似大多的现代人,将外国的东西当作宝,而将自己的文化传统异如垃圾。这种是对自己没有自信心的表现,从深一层来说,已失去民族自尊心,什么都向着西方学,结果弄得人非人。试看现代世界,人心道德之败坏,欲望膨胀之热烈,人们生活在没有一刻宁静之处。社会崇尚竟争,竟争升级就是斗争,斗争升腾就是毁灭整个地球。大家崇拜科学,以科技的发展当作尽情纵欲之工具,结果人心的本真怡然被严重迷失。科技越发达,人心将越败坏,结果就是人类自己毁灭了自己。
远古的人治国,以道来治即可。道是自然,天道,一切顺其人心自然,治理的国家,人们安居乐业,乐在其中,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现代人的幸福感是什么?有钱,有车,有房,有地位,嫁个有财有势的老公,这才是现代人的幸福。这种幸福离真正的幸福将越来越远,处处充满了利,人将会活在一个没有一点安全感的世界。试想,连自己最亲的人都没有安全感,您觉得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值得您依靠的吗?后来古人治国以德仁义礼,现代人连礼都没有了,更不要说道德仁义了。所以说,上级管不了下级,老板管不了手下,为什么?因为上梁不正下梁必歪,没有利益存在,那个服管?不是出自真心的服,夫妻尚且会散,更不要说领导与下属了。
人来到此世,首先要学会作人,作一个善人,然后才是其他,即如古人的修身。自己的身体与灵魂本就是一个大世界,自己都跟自己过不去,又岂能齐家或治国,平天下?所以真正的管理家,先从管理好自己开始。自己做好了,自然影响至别人,进而别人影响了大众,这不就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国,一个天下了吗?其实一个真正高水平的管理,就是不为。不为并不是无为,而是身先士卒,做出榜样,结果形成下层争相而为,并乐此而为。老子说过,最高水平的治国者,就是老百姓不知道这个君主是谁,大家生活得悠然自得;最差的治国者,就是老百姓不但知道他是谁,并心里痛骂不已。这就是真正的无为而大有为了。
- 小城无为的散文随笔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无为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小城无为的散文随笔06-22
易经讲解:形而上道体与无为05-24
巴金的散文随笔10-28
期许散文随笔09-16
愤怒的散文随笔08-18
曹操散文随笔08-02
优美散文随笔精选06-17
美食散文随笔05-05
旅行散文随笔09-12
秋菊散文随笔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