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所接受的启蒙教育应该都是大同小异的,以“文明古国,优良传统”为开头,以“半封建半殖民地”为结尾。听到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时,我们心底就油然而生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听到近代中国遭受世界列强的侵略和欺凌时,个个又都捶胸顿足,破口大骂。我们至今都无法说清,面对我们的历史,是应该自豪多一些呢,还是悲愤多一些?
我注意到中国历史风起云涌,竟与江北的一座小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座小城名叫扬州。
扬州是一座著名的历史古城,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历经风云变幻,几度兴衰,几度辉煌。春秋建城,汉代兴盛,唐代繁盛,明清鼎盛。纵观历史,每逢战争来临,就毁灭得彻底,一旦太平盛世,又很快恢复元气,为此,这座古城变得神秘而传奇。
扬州早在春秋时期就是吴王夫差的都城,吴国人在这里挖了一条中国最古老运河段,叫邗沟。邗沟巧妙地利用了江淮之间的天然水道和湖泊,人工开凿而成扬州城的雏形。然而,吴王夫差最初开邗沟是为了北进中原争霸,并没有想到此举后来造就了这一地区经济文化和航运交通的极大进步。又像后世的隋炀帝,世人都说是为了隋炀帝自己巡幸享乐才下令开凿大运河,其实历史歪曲了隋炀帝,应该还给他一个公正,不因“水殿龙舟”就彻底否认他的历史功绩,这都说后人诟病的结果。我们知道正因为隋朝建造的南北大运河,才有了大唐贞观之治的空前繁盛。
两宋时期的扬州,虽然社会经济曾一度发达,但随着金国入侵,南宋朝廷一路北逃,只是将扬州当做临时迁都的跳板,之后将扬州变成了与金国展开南北对抗的缓冲带,将一个经济重镇推向风口浪尖,于是,扬州废了建,建了废,直到明朝新政权建立,扬州又开始繁荣起来,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清兵入关,一场更大的灾难就要爆发。值得一提的是明末名将史可法,带领扬州人民抵抗清兵入侵,抵抗了十日,屠城了十日,而后又奇迹般的恢复元气,在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达到鼎盛,这不得不令人费解。同在一个朝代,既可以做到覆灭得彻底,又可以做到繁荣到鼎盛,那么,扬州如何可以做到将覆灭和繁荣都做到极致?这是怎样的一群人?
带着无数的谜团,我走进扬州,小心翼翼地探寻扬州的历史遗迹,试图在别人不经意的角落发现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然而,现代的扬州与我的想像实在差距太远。扬州的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就连街道上林林总总的广告牌与全国其他城市都一模一样,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特色。
直到瘦西湖的出现,才改变了我最初的看法。我眼中的瘦西湖才是扬州的精华,她相当完整地保留了“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历史原貌。在这里,我终于找到了久违的历史沧桑感,置身其中,恍若时光倒流。
瘦西湖起源于清代,是一条狭长的人工河流,经过三百年的打造,终于成为国内最美的河岸。如今,我站在当年乾隆爷驻足垂钓的地方,斜看白塔,正面是五亭桥,波光粼粼的湖面折射百年繁荣,那是一个王朝的幻影。
乾隆皇帝很喜欢南巡,所以才会在他的有生之年,六下江南,流连忘返,这还不够,他甚至将扬州的江南园林都搬到了北京的圆明园。可是他的子孙没一个像他一样下过江南,除了紫禁城和圆明园,再也看不到北京城之外的任何地方。
我们知道,扬州的兴起与大运河息息相关。地处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扬州是南北交通枢纽,历来得漕运、盐运之利,自古就是江南的富庶地区。可是,随着铁路的开通,满载历史的沧桑,饱含岁月的艰辛,京杭大运河,在运转了千年之后突然失去作用,成为一条“死河”,并很快被人遗忘。
从扬州悠久的历史来看,扬州是长时间繁华而后在很短的时间走向衰落,就像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扬州经历的这些持续的繁华和无情的衰落,是封建时代持续的繁华和近代社会条件下的无情的衰落。
扬州人显然不甘心这种落后,就像一个末代贵族,矛盾而纠结,久而久之演变成装腔作势,那是历史遗留下的一种普遍心态,所以我看到的扬州人大都是一副不紧不慢的生活状态,就算天要塌了,他们也不打算加快他们的脚步。
我心中一直存在一个疑问:扬州除了“烟花三月”和几处“亭台楼阁”,应该还有而更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种对文化锲而不舍的传承精神。而这种精神又在哪里?
有人说:江南民风文弱,可偏偏表现出好勇的一面,才有了扬州十日的殊死抵抗。文弱和好勇,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扬州?还有,为什么扬州人总是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扮演一个民族脊梁的角色?
这也许是个永远解不开的谜,我却以为这一切与大运河有关。
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实在是根深蒂固,令中国人世世代代守护在自己的土地上,无怨无悔,几千年下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很难改变。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的结果就是要将中国人牢牢地栓在土地上,何曾想过农耕文明之外的世界?
神州大地的物资运输和南北贸易仅仅依靠一条人工运河就足够了,不必去面对波涛汹涌的海洋。所以大运河运转几千年,都不曾想过离运河不足百里的海洋,更不知海洋之外正在兴起的先进生产力,直到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的国门时,中国人才意识到距离世界文明已经很远了。
中国人的愚昧,不是依靠中国人自身去发现,而是靠蛮夷的火炮来唤醒。这到底是运河的悲哀呢,还是中华文明的悲哀?
扬州之行告诉我,古运河是古代中国的文明,然而,内运河的繁华,随着河道关闭已经一去不复返,留下的只是千年的嗟叹。扬州之行还告诉我,扬州的兴衰是中国历史自然进程的产物。扬州的繁华是农耕时代的繁华;近代社会是转向和建立工业社会,工业文明必定要淘汰生产力低下的农耕文明。扬州兴衰,从本质上反映着这一历史特征。
如今,我们哀其扬州之没落,也是哀其华夏之不幸,怒其华夏之不争,意在唤醒包括我在内的国人,不该沉浸在古老文明的幻想中沾沾自喜。
- 相关推荐
【哀扬州散文】相关文章:
哀江头(杜甫)09-18
《哀江头》杜甫09-10
杜甫《哀江头》赏析09-18
古诗《哀江头》原文05-27
杜甫《哀王孙》赏析08-30
杜甫《哀王孙》赏析05-06
杜甫《哀王孙》赏析02-25
写景散文《烟花三月下扬州》(通用7篇)09-06
杜甫《哀江头》诗词鉴赏09-20
【必备】杜甫《哀王孙》赏析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