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十笏园散文

2022-06-14 散文

  山东潍坊市胡家坊街有一座私家园林,因其玲珑小巧,轻灵别致,紧凑匀称,被称为十笏园,用十个笏板丈量一家园林,足见其小。胡家牌坊街是一条悠长的古巷,古巷呈现给的你是一片古朴的黛青色,墙是青色的,瓦是青色的,路也是青色的,十笏园的门楼就镶嵌在这优雅的黛青色之中。这是一座极为普通的门楼,没有显赫,没有张扬,与寻常百姓家的门楼形同无异。走进门楼,对面影壁的侧面,一株苍郁的葡萄架的枝蔓掩映着一块碑刻,碑上的文字是十笏园的简介,简介大概的意思是:“十笏园建于明代,原是明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后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改建为私人花园,取名十笏园则是形容庭院的精小与巧秀……此园在仅有的二千平方米面积上,建有亭台楼榭二十四处,斋馆、客室、书房等六十七间,其间还点缀着一池碧水,半环假山和傍池的亭榭,映波的曲桥……”庭院墙角上,一棵粗壮的柿子树上缀满了晶莹剔透的灯笼柿子,颇有生机地闪烁着光泽,悄然地把亲切、舒适和宁静袭入游人的心田。

  十笏园分东、西跨院。迈进东跨院的门槛,一池碧水,倏然映入眼帘,这便是十笏园的“眼睛”了。池水宛如泻玉泼翠,葱绿中摇曳着几朵洁白的荷花,几尾金红色的鲤鱼在硕大荷叶下面游动。水中的太湖石上卧着一只小铁牛,它仿佛在守护着这一池寥寂和空灵。沧浪亭是一座草亭,它连接着依傍在水边的一条回廊,隽刻在回廊壁墙上的古今名人诗画,令我与同游的知己遐思无限,久久地驻足在这散发着淡淡墨香的雅境之中。回廊的尽头,一株苍茂的石榴树像是破墙而出,丫杈上圆溜溜的石榴在微风里颤动着,仿佛是在迓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树荫下,回廊巧妙地和横卧在水面的一座曲桥相连,曲桥弯弯曲曲地前伸,又与傲立在水池中的一座水亭依偎在一起,水亭名曰四照亭,水环四面,荷风水月,颇饶诗意。我与知己踱过曲桥,在亭中小憩,凭栏四顾,不禁遐思似涌,缠缠绵绵的回忆碎片也依次地映入了心头。我又想起曲桥与回廊相接处悬着那桢对联,反复揣摩“于心有不厌,即事多所欣”这两行字,告诫自己,要快乐生活。亭北面对着一座六角形的门,门的上方书刻着“鸢飞鱼跃”四个大字,原为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所书的自勉之作,字体飞动婉转,气贯长虹,有形神兼备、意到笔随之妙。面前的这片石刻,为清中期书画家翟云升所临摹,亦是维妙维肖,真伪难辨。突然,同游的一知己从六角门侧旁露出一张笑脸,叫我拍照,那顽皮与活泼的样子,使我们的年龄又回缩了三十几年。近旁还矗立着一座形态如舟的小亭,门楣上嵌刻着“稳如舟”,门框两侧有对联为:“山亭柳月多诗兴,水阁荷风入画图”。随波逐流,稳如轻舟,平和也是一种境界。水池的东面是半壁假山,山不过数丈,但乱石簇拥,叠嶂起伏,山径斜挂,瀑布直流,其势尽显峥嵘。假山之巅建有蔚秀亭、南端建有落霞亭,亭上所悬“聊避风雨”四个字为郑板桥的手迹、山角下,有一座六角攒尖顶的小亭,名曰“漪岚亭”……我们一次次地按下快门,把十笏园里最精华的、最动人的景致永远记录下来。

  我们还游览了砚香楼、静如山房、秋声馆、深柳读书堂等庭院,感触最深的怕是参观郑板桥书画展室了。郑板桥曾任潍县县令七年,正如他讲的:“七载春风在潍县”,画展室中展有他大量的诗画笔墨。看到他的笔墨,就可以察觉出他的正直和清廉。他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又写道“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但他无力将民众救出苦海,自感愧疚,只能闭上眼睛去装糊涂,其良苦用心为世人所盛赞。由郑板桥联想到丁善宝,又联想到十笏园,这时,似乎理解了丁善宝的造园心境。

  走出十笏园的大门的时候,望着身边同游的知己,心里默默而言:为自己营造一小块快慰心灵的静土吧!

  • 相关推荐

【小游十笏园散文】相关文章:

小游黄花河写景散文(精选47篇)08-08

小麻雀散文07-01

老舍散文《小麻雀》04-14

叙事散文:游大连的感悟06-27

游密峰寨瀑布散文07-04

汪曾祺小散文(精选8篇)12-09

游天生桥记写景散文08-16

游南宁孔庙散文(通用41篇)08-01

游记散文《游天游峰》(通用35篇)10-25

儿童节小散文《喜欢》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