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袁山散文

2020-11-06 散文

  (一)

  晚饭后,与妻去袁山散步,留儿于家做家作。因居住袁山脚下,对我来说,游袁山如从客厅走厨房一般随意。刚出门,天空飘落了几颗雨点。我思忖了一番,天空透亮,云霞中隐约显出散射着光芒的夕阳。估计就算有雨,也能撑得一时半刻的。

  袁山也叫五里山。相传东汉年间,有隐士袁京,不愿入朝入仕,于宜春城北五里山隐居。死后,追封为高士。后来,往返于城内至五里山的羊肠小道,便唤作高士路;那耸立的五里山,遂改名为袁山;一条穿城而过、蜿蜒流淌的秀江,也被称作袁河;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得名的“宜春”,则因避讳更名为袁州。

  (二)

  从山南的桔园旁进山,步入一段郁郁葱葱、绿荫匝地的林荫道。这是袁山的环山路,三米余宽,沥青路面,环绕一圈约二点六公里。环山路是禁止机动车入内的。因此,这里每天人流如潮,往来于山中观光、闲游或健身。绿荫交织的长廊,多为合欢、桂树、女贞、柳树等江南常见的树种。走了一会儿,便是竹博园了。竹园与天工开物广场邻接,各占一半。园内幽径极多,弯弯曲曲,如入迷宫,在园中迷路是常事儿。此处的竹子,聚集了全国各地的奇异竹种,有方竹、紫竹、水竹、佛肚竹、湘妃竹、铺地竹等。不同的竹种,却有相似的竹叶,更有相同的竹节。步入竹园,空气清新,竹香扑鼻。胸内豁然开阔,藏着万千世界,磅礴大气回旋于心田,令人觉得心中无念、无欲、无思。曰:吾修浩然之气也!

  竹,以清香飘逸、节气高雅的品格,入居“花中四君子”。概取其修身、虚心、正直之意,以寓人的品格。“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难怪风雅的古人咏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不过,我等凡夫俗子,虽品尝不出竹林的“肉味”,但那竹丛的清幽、芬芳,伴着你如兰的气息,让我流连痴迷,心旷神怡。

  (三)

  穿过竹园,来到袁山湖畔。湖上波光潋滟,池水浮金。湖中有桥,桥头有岛,岛上有树,亭台楼阁于垂柳之中,若隐若现。偶见湖心泛舟,映衬于霞光之中。闲情逸致,追随着风儿,于湖面吹皱一圈圈的涟渏,粼粼细浪,围着小船朝着远处推涌扩散而去。此际,风吹雨至,天空半雨半晴。细雨纷飞,烟云涌起,将小船裹卷在与雨帘平行的柳荫处。堤岸边柳絮含羞,柳梢依依,与山脚下的梧桐飞花,交相辉映。在那樱桃树、满天星、夹竹桃、美人焦等汇织的绿荫处,不时点缀着,无数悠然自得的火红火红的石榴花。石榴花红,艳得让人心悸不已,心神不定,仿佛胸口装了一只忐忑的兔子。这便是梦里的江南水乡的景致了,在这样的景致里,会叫人情不自禁地,呤诵起“杨柳岸,晓风残月”了。

  每一次踏入袁山,空气中总是弥漫着,数不清的温馨、缠绵与香艳。那种感觉,是潮湿的、柔软的,似喝醉酒了的样儿。令人沉溺而永恒地颓废,使人蘼糜不振却不能自拔。仿佛这种空气,来自那同样香艳的秦淮河上,并捎带着纤手的指尖间拨弄的琴声。“酒垆寻卞赛,花底出陈圆。”这样的气息,我曾经在丽江古城里偶遇过,在清澈的泸沽湖边也邂逅过。相比于丽江的华彩和泸沽湖的妖媚,宜春城的旖旎,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四)

  从袁山湖穿过湖心桥,再沿着曲折的游步道,直达山顶。为了防火和美观,游步道两旁,尽是栽种着长势葳蕤的株萸。袁山山中,最多的树当数樟树。樟树为宜春的市树,这种树木高大挺拔,四季常绿,生命力极强。走在林荫小道,让人感觉不到累:人在林中徜徉,心在林中漫步。身处生机盎然的密林,呼吸着清新自然的空气,心也跟着彻底地松散了,懒慵得像躺在襁褓中的婴儿。

  从山下往上走,就像是沿着宜春的历史同行。路上,到处散落着宜春久远的历史和沉淀的文化。宜春,始于汉初灌英于此筑城设府,她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袁山深处,隐着云姑亭、状元亭、黄颇亭等亭榭楼阁。在山上每走一段路,就遇得一亭阁,藏在茂密的树丛里。走近,突兀于眼前,让人有措手不及的`窘迫。山顶的昌黎阁,更是造型雄伟,气宇轩昂。唐代大诗人韩昌黎,贬至袁州任剌史,奋笔写下了“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的千古佳句。从此,韩愈的名字就成了宜春的宣传名片,韩昌黎也等同于宜春的“形象大使”。袁山上的昌黎阁内,镌刻着大诗人在宜春供职期间写的诗句。昌黎阁就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煜煜闪烁在这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红土壤上。

  当然,最能凸现宜春历史的,是坐落在袁河边上的鼓楼,又名袁州谯楼。据《袁州府志》,鼓楼系南唐保大二年,由刺史刘仁瞻建造。据考证,谯楼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民间天文台。

  (五)

  登上昌黎阁,凭栏远眺,俯瞰四周,秀丽春城尽收眼底。一条小家碧玉的袁河,蜿蜒地从城邑的中间,回绕而行,将整座城南北而割。那弯弯曲曲的河水,仿佛是从古老而遥远的童话里流淌而来的。听老人说,宜春的地貌属“九龟进城”。相传,九只小龟入城游玩,因贪恋景色,结果误了时辰。鸡鸣后变成了以袁山为首九座秀峰。虽一神话传说,却既勾勒了宜春的由来,又素描了宜春的秀美。“袁山耸翠”也因此居“春台晓日”、“泸州印月”、“化成晚钟”等宜春八景之首。江南的景色,大致都与那青瓦粉墙、水墨山黛联系在一起,就如那水与泥一样混淆不清。亦或绿荫环抱,亦或曲水送怀,亦或烟雨濛濛,亦或烟波浩渺。宜春属于典型的水乡古城,江南的山,江南的水,便是江南的魂,江南的灵气了!

  (六)

  突然,我看见幕色中,人群簇动,游人纷纷往山下赶。原来,当我还沉浸在烟雨美景时,天空的雨越下越大。江南的雨总是来得很柔,很润。润得,让你有将雨丝怀抱的欲望。这晶莹的水珠,润得能融化心中绵绵的烦忧和愁丝。

  于是,我与妻也朝着家的方向奔跑。跑了一会,雨更大了,浇得连眼都睁不开。湿透的衣衫,分不清汗和水了。于是,俩人索性放慢了脚步,在雨中漫步。我拉着妻的手,悠然自得地走。任凭雨水在身上泼洒,倒是心也跟着平静了许多。我想,这定是雨中的一道风景。

  当我们走到山下的八小校门口,猛烈的雨倾盆而下。漆黑的夜空,不时袭来一道闪电,接着,尾随而来的闷雷,迎着耳膜冲击而来。不一会儿,街道的水淹过了脚踝,成了一片泽国,倒映着街上繁华的霓影。我与妻跟随着“鼠窜”的人流,停在一商店的门避雨。店主人是一位老妪,问道:我借两把雨伞给你们,可以吗?见问倒让我不自在了,老人面对素不相识的人,却如此地热心。我说:你不怕我不还吗?老妪听了一笑:我常借雨伞给人,还没有不还的。

  我与妻撑着老妪的雨伞,卷起裤管,走在瓢泼大雨的人行道上。伞外的雨很大,却不如人心大。虽然全身湿了个透,但心里却是暖暖的。更多的时候,人是要感恩的。我想,正是这袁山脚下,有了这些遮风挡雨的人心,宜春的袁山将会绽放得更加艳丽!

【雨中袁山散文】相关文章:

雨中望月散文02-20

那天,在雨中散文10-04

雨中情思散文10-04

雨中的背影散文10-03

山的美丽散文12-05

关于等你在雨中余光中散文原文12-06

巍峨壮观的香炉山散文欣赏10-05

刘长卿风雪芙蓉山抒情散文06-28

爸爸 您是那座山为题目的散文10-07

山那边,留下一片会议散文10-01

还是那首《静夜思》散文 曾经的那个二合院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