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笔者最为欣赏的古人。他把兼济型与独善型两种人格,合为一体却不简单相加,这种兼容协调型人格堪称传世典范。在古典气质失落、尘世生命无根的现代社会,有必要反复感受他的人格魅力,以借鉴于自己的人生。
追根溯源,苏东坡所景仰师法的人格标本,主要有三个:庄周、陶渊明和白居易。
苏东坡经常感慨,“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庄子那种随缘自适的生活态度,和同万物的思维方式,对于他而言受益终生。他诗文中的成语典故,出于《庄子》的极多,是以故为新的创作手段。同样是追步庄子,苏轼并不像魏晋文人那样言行诡谲,有意走偏至过火,而是从庄子勾勒的人格原型中,吸取了个性舒张、蔑弃庸俗等积极内涵,而扬弃了那些狂怪放荡、乖违人情之处。
苏东坡在为官与归隐之间选择了“无此无彼”,走的是一条虽官犹隐的道路,就是因为他吸取了庄子独立不倚的人格精神,而抛弃了他否定社会、厌弃人生的悲剧性偏见。他力求在红尘十丈中保持自我的人格,在一切可能的情况下为国为民做点贡献,并且努力使自己在白衣苍狗般变幻的政权角逐中,活得轻松一些,洒脱一些。
苏东坡思维方式明显带有庄子哲学的意味。好像是分身尘外,把自己同时作为人生舞台的演员与观众,以尘外之超我,笑世中之本我,从而达到超然忘忧的效果。他在出处、辞受之际,在兼济与独善之间,寻得一条合情合理却又异常艰难的道路:偏左则为狂猖,必遭灭顶之灾;偏右则为乡愿,沦为芸芸众生。他以其一生的丰富实践,为后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人格典范。
苏东坡单纯直率,在政治上与王安石之流相比,近乎幼稚。官场的逼仄、狭隘,有可能是尔虞我诈、钩心斗角,有可能是琐碎无聊、庸俗乏味,缺少的是一种庄子所说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逍遥自在。然而,他在官场的生存艺术与周旋能力却是无人匹敌的。
苏东坡与众不同的是,他不是前期进取、中岁消极、晚节颓唐那样一种呈抛物线形的人生模式,更不是前期积极进取、后期消极颓唐的两半截人生格局,除了黄州时期短暂的彷徨之外,他一生的精神气象都是明朗乐观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写于苏东坡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之时,那是他的人生低潮期。他本来可以大发
牢骚,甚至一掷官帽,拂袖而去,但是没有那样做。面对相传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吟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立下不世之功的周瑜,以及与周瑜同时代的叱咤风云的豪杰们,今天又在哪里呢?是的,“樯橹”可以“灰飞烟灭”,人不亦是如此吗?眼前留下的除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江山之外,还有什么呢?明白了这点的人,对于进退、荣辱、毁誉为什么还要那么在乎呢?庄子不是这样说过吗——“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从此以后,无论升迁,还是被贬,哪怕是被贬到天涯海角的惠州和儋州,苏东坡的心态总是平和的。他看淡官场,又不离弃官场。无论世事如何,该吃饭时他吃饭,该睡觉时他睡觉,该泼墨时他泼墨,该填词时他填词,该为百姓做事时,他又认认真真为百姓做事。
在苏东坡的眼中,官场与山野、田园没有区别,做官与耕田、游乐没有区别。他活得自然而随性,庄子当为之欣慰。
- 相关推荐
【苏东坡兼容协调型人格散文】相关文章: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与人格07-15
苏东坡经典诗词06-14
苏东坡诗句10-13
李清照和苏东坡08-24
苏东坡有趣的诗词08-30
苏东坡最经典的诗词10-10
关于苏东坡的诗词10-11
苏东坡诗词集锦10-30
苏东坡诗词名篇08-11
苏东坡豪放诗词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