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冒着毛毛细雨,随曲靖M富源文旅采风团一行,来到墨红镇彝族村寨进行探访,走村串寨实际了解当地彝族同胞的刺绣文化,重点探访的是鲁木克村委会鲁祖必村的绣娘赵粉梅以及她的刺绣。
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盘旋而上,我们终于来到了清秀的鲁祖必村,踏入绣娘赵粉梅家。
进入赵粉梅家,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各种绣品,有背兜、衣服、帽子、鞋子、门帘等生活用品,绣上了麦角、狗牙、马樱花、窗格、鱼等各种图案,这些图案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被赵大姐全浓缩到了绣品上。各种图案都有一定的内涵,其中,麦角代表丰衣足食;狗牙是避邪之物;鱼蕴含了粮食和钱财一年到头都吃不完用不尽,到年底了还有余有剩;马樱花表示幸福美满。听说春天一到,鲁祖必村四周山上开满了马樱花,有粉红的、大红的、白的、黄的,犹如花的海洋。
在探访中我们了解到,鲁祖必村全是彝族,没有文字,所有的文化被彝族妇女们记录在了日常绣品上。经赵粉梅介绍,我们知道了女孩子十五六岁就开始为自己准备嫁妆,其中枕套需八至十对(现在改成一个大枕头,表示同心同德),嫁衣六至八套,鞋子无数,因此全村十五岁以上的女人,个个都会刺绣。彝族刺绣包括挑绣、插绣、滚绣和别绣,各种绣法的用针技巧差异很大,每一针都饱含着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个赵粉梅,约摸五十岁上下,中等个,周身着粉红的彝族服饰,满脸的质朴中带着喜悦的笑。赵粉梅告诉我们,她自小喜欢刺绣,十五六岁学绣成品,开始把各种图案画到纸上,订到布上,照图片纹理一针一线的绣,线的颜色全靠自己的喜好选择。二十八岁学习机绣,虽然速度提升了,但始终没手工的好看、耐用。现在的她,为了把彝族刺绣传承下去,不但自己绣,而且不厌其烦的手把手地教前来请教的村民,方圆几十里地的老姐妹们都会过来给她要花样。赵粉梅既要给姐妹们画花样,绣好后又要给装边,这样一番折腾,收费160元。她绣好的背兜一床1200元,新嫁衣一套1600元,包括帽子、上衣、裤子、围腰。一套新嫁衣,成天不停地绣,差不多用时三个月,如果连带做家务,时间会更长。作为一个农村主妇,家务农活是必做的。做好的成品,除了订做的,都要拿到集市上去卖。因为地理位置和自身家庭的原因,只能在离家很近的清水村委会的溪流水和法土村委会的李家坟这两个村街子售卖,墨红镇的集镇街从未去过,更别说更远的地方。
“赵大姐你在家啊,我来拿鞋样!”“我的背兜领子做好了,来找你教我镶一下。”正当我们聊得起劲时,来了三个妇女,一个来拿鞋样的,一个来学装背兜领的,一个来拿枕头花样的。见到我们,她们都腼腆地坐到一旁,听我们聊天,不时补上一两句。
“现在通讯发达了,有了手机,稍远一些的人也会与我联系,有马龙的、曲靖东山的、陆良的。”说到此,赵粉梅大姐脸上现出了喜悦。
“希望你们信任我,帮助我,让我的绣品出售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鲁祖必彝族的刺绣文化,并让我们的刺绣文化得以传承下去!”临别时,赵粉梅向我们说出了自己的心愿,纯朴的语言中带着期望。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墨红镇的彝族刺绣已于2016年成功申报为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今年6月29日至7月9日,也就是农历六月初六至六月十六,墨红镇将举办首届彝族民间刺绣文化节,到时把你们最好的绣品拿到墨红镇文广中心去参展,相信你们的绣品一定会走得更远的!”采风团负责人带来的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赵粉梅及在场的众姐妹兴奋了,“太好了!太好了!”“到时一定选几样最好的拿去参展!”“我们的绣品文化终于能走出深山了!”
赵粉梅及彝族众姐妹,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把本村彝族文化传承下去,也为了生活,不断地努力着,一针一线地绣着,不断呈现着自己心中的美好愿景。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是否也该学习她们的乐观精神呢?只管努力,做好自己,“莫怕深山无人问,只怕人问你不行。”相信她们的绣品一定会走出鲁祖必,走出墨红镇,走出富源,走出云南,甚至走得更远!
- 相关推荐
【深山里的绣娘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山里的人散文07-13
娘经典散文05-05
雨后的山里写景散文08-04
深山里的童趣经典散文10-23
娘的腰散文11-11
疯娘经典散文11-11
绣,灵魂散文08-14
家里的娘散文09-08
大山里的孩子现代散文09-04
又见山里红散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