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相思湖”,指的是位于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的“相思湖”,而不是位于新疆巴音郭楞州焉耆县的那个“相思湖”。
“相思湖”这个地名是很有来头的,她跟“广西民族学院”这名字原是紧密相关的。在文学上,每当“相思湖畔”这几个字映入你的眼帘时,你就会联想到广西民族学院的。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5月已经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但这并不影响她与“相思湖”的亲缘关系的。
南宁人一听到“相思湖”,便知是指广西民大校园内的那个湖泊的。虽然在广西还有一个地方也叫“相思湖”,但是那个湖很小,极少有人知道它也叫“相思湖”的。那个地方就是南宁市的“青秀山风景区”中的一方池塘。
“青秀山风景区”是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开发的,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断打造和美化,如今已成为广西首府最美的风景区了。“青秀山”上建有一个人工湖,初时起名“相思湖”,旧的游览示意图上标有这个名字,但不知现在是否还叫此名呢?
三十年多前,南宁人就有“西乡塘风景区”的说法,还有另一说是“南宁西郊风景区”。为什么当时的南宁人会建立起这样的概念呢?是那里有个“相思湖”的缘故。据说在旧时代,曾有一位风水先生将“相思湖”这一带的地貌誉为“三盘曲水,九龙朝珠”之地。
“相思湖”原来并不是湖。在广西民族大学东北方向的七八公里处,有一座大型水库,叫“天雹水库”。平时此水库的溢水流经“下雷村”到广西民族大学校园内,最后汇入“可利江”,形成一条小河流。河水在经过校园的时候打了三个弯,形成“s”的形状,这也许就是“三盘曲水”的缘由。“可利江”之水流入邕江,是邕江的一条小支流。
广西民族学院有史以来,校园内的地名以“坡”称呼。因为校园的地面不是平地,而是由九个缓坡组成,于是地名就有“一坡”、“二坡”、“三坡”……直至“九坡”之称。这种以“坡”为地名的情况,在全国的大学校园里是绝无仅有的。这九个“坡”也许就是那位风水先生所谓的“九龙”。
早在1952年广西民族学院建校时,学校就把流经校园的小河拦起来,建成一座小水库。这使水面变得宽阔了,于是形成一个小湖泊。当初这个小湖泊名叫“团结湖”。记得1975年我在民院图书馆里,偶然发现一张广西民族学院的老地图,在那张地图上,校内的那个小湖泊的位置,赫然写着“团结湖”。
那么,什么时候又为什么改称“相思湖”了呢?这有两个说法:
一说是1958年10月21日,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诗人谢觉哉到广西民族学院视察,他在工作之余,漫步于校园湖畔。此时环布湖岸的相思树正长得茂密,又见校园内芳草萋萋、绿树成荫、景色奇丽;校内各族师生,团结友爱,干劲冲天。于是诗兴大发,挥笔作诗一首:“一轮红日飞腾日;千载荫云消逝时;红水永泄鱼信远,瑶山寄险我心夷;垦田植树地为动,善舞能歌月亦迟;学习好兼劳动好,还从湖畔觅相思。”由于此诗中有“还从湖畔觅相思”的佳句,这个校内之湖泊就以“相思湖”为名。
另一说是“相思湖”之名早在谢老题诗之前就有了。据有关资料显示:“1956年党的八大确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掀起了以农村兴修水利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全国人民鼓足干劲,为建设社会主义作贡献。而我们民院怎么办?特别是1958年1月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南宁人民公园接见广西各界各族人民代表,受到很大的鼓舞,作为荣获党中央和毛主席接见的民院师生,都希望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关怀。于是1958年2月,由广西民族学院、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广西行政干部学校、广西农业学校共同发起在可利江修筑水库的倡议。这一倡议很快得到省、市领导批准,接着由四个学校领导组成工程指挥部,工程很快开工了,叫什么名字呢?总指挥广泛征求意见,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叫‘可利江水库’;有的叫‘西湖水库’;有的叫‘大跃进水库’……可是这些名称都得不到大家的认同。经过实地勘察,大家看到从广西农业学校到广西民院大门的道路两旁,生长着两排又高又大的相思树和红豆树(那时民院校园里也到处是相思树和红豆树),郁郁葱葱,非常好看。于是自然想联想到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红豆诗,而我们民院在可利江修水库的初衷是表达对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思念之情,最后一致同意命名为‘相思湖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也定名为‘相思湖水库建设指挥部’,‘相思湖’一名由此而来。‘相思湖水库’,1958年3月动工,6月31日竣工,7月1日举行落成典礼暨庆功大会。历时3个多月时间。在3个多月时间里,四院校师生边学习边劳动,轮流出工,在上级没有拨专款和没有机械化条件下,全靠大家用锄头挖,用肩膀挑,推着石磨等石器碾压,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上帝’。这个‘上帝’就是附近的群众和省市区的机关干部,他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积极投入创修建‘相思湖水库’的队伍中来,经过大家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终于在可利江流入邕江的出口处,修起了一条长300米,宽80米的拦江大坝,并在大坝内侧用石头砌成‘相思湖水库’5个大字,从此‘相思湖’象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镶嵌在南国大地上。民族学院内的小水库,在很早以前就修建起来了,但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命名,曾有人叫‘团结湖’,但得不到公认。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联想1958年10月30日革命老人谢觉哉同志在广西民族学院视察时作的一首诗,其中有‘还从湖畔觅相思’的佳句,才叫‘相思湖’。”
从上面的两个说法来看,前者说的是“狭义的相思湖”,即民族学院内的“相思湖”,是将流经校园内的小河改造而成的“相思湖”,是个小的“相思湖”。而后者说的却是“广义的相思湖”,是指将可利江改造而成的“相思湖”,是个大的“相思湖”。
这里有几个问题要厘清。
一、不论是“小相思湖”还是“大相思湖”,都是筑坝拦水以形成水库为目的而建成的。前者是小水库,后者是大水库。
二、“小相思湖”的拦水坝在今民族大学侧门至“相思湖国际大酒店”这一路段。而“大相思湖”的拦水坝则在今“江北大道”与“相思湖西路”的交叉路口附近,也就是可利江流进邕江的大水闸之北面。
三、“小相思湖”是由流经民族学院(现称民族大学,下同)的小河改造而成,原先校内自名“团结湖”,谢觉哉老先生来民院视察题诗之后,才改名“相思湖”的。
四、“大相思湖”是将可利江改造而成的,原名由四个学校公议后命名为“相思湖水库”,而非仅为“相思湖”三字而已。当然,“相思湖水库”一名,其实义就是“相思湖”,这是无可争辩的。
五、谢觉哉老先生到广西民族学院视察题诗,诗中的“还从湖畔觅相思”所言的“湖畔”,应是民族学院校园内的湖畔,而不是可利江边——“相思湖水库”的岸边。
六、民院校内的“小相思湖”,自1958年10月之后一直到2011年都叫“相思湖”,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广西境内没有别的“相思湖”可以混淆的。然而,可利江的“相思湖水库”这一名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它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如今生活在西乡塘区的七八十岁的本地老人,能有几个记得“相思湖水库”这一名称呢?
七、21世纪之初,南宁市才规划将原“相思湖水库”即可利江水库建设成湿地公园的。2011年4月28日,南宁市政府举行“相思湖公园”竣工开园仪式。从此就存在大概念相思湖和小概念相思湖的区别了。市政将这座湿地公园命名为“相思湖公园”不是没有依据的,这个地方本来就叫“相思湖水库”,如今建成公园了,将它叫做“相思湖公园”是顺理成章的事儿。有人说,市政将民大的“相思湖”之名称“挪用”去了,这样的说法是不恰当的。
八、因为校内的小“相思湖”与可利江的`大“相思湖”水面不相通,它应该是个独立的湖泊。如果说如今广义的、大概念的“相思湖”已经包含了民族大学校园内的小“相思湖”,似乎是有些牵强了。如果真要分得清清楚楚,那必须是其中一个要改名了。然而这样做似乎都难以接受,似乎也没有必要。
九、“相思湖”这三个字,原来一直是广西民族学院的“文化符号”,虽然没有将它当作“无形资产”去注册,但它与这所学校的历史共存。一直以来学校不是有“相思湖广播站”、“相思湖文学社”、“相思湖诗社”、“相思湖印社”、“相思湖诗群”、“相思湖诗刊”、“相思湖学院”、“相思湖作家群”等等的存在吗?这就是证明。
十、如今的“相思湖公园”是以可利江为中心和主体的。网上是这样介绍的:“相思湖”公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南为江北大道、西为相思湖西路、东为相思湖东路,北至可利大道。该园区是以爱情为主题的特色人文风情园,搭配多种开红花、观红果的乔灌木,形成特色植物主题空间,烘托出爱情与相思的氛围。相思花园是相思湖公园由南向北的第一个区域,在大学路与江北大道之间,与邕江紧紧相邻。
“相思湖公园”自2011年以来,一直都在不断扩建和完善之中。自从开园以来,一直都不收门票,但是游人却很少,一直都很冷清,具体原因不明。诚然,这座公园,水面宽阔、两岸奇花异草、绿树茂密,时禽穿梭,两三人在其中行走,有如置身深山旷野之间,极宜享受独处沉思之妙。说实在,这是一个休闲、娱乐和游赏风景的好地方。
再说校园内的“相思湖”,这倒是广西民族大学历届校友终生眷恋的地方。过去一直听到人们说:广西民族学院的校园是广西最美的校园了。人们都把“民院”当作公园来游赏。在大学扩招以前,那时的广西民族学院,只有东校区,还没有西校区的概念。那时师生加起来,还不足一万人,但是那时的地盘还比现在的大,校内的“相思湖”水面也比现在的宽。那时的楼房很少,几乎都是平房,四五层的都算高楼了。那时的校园象座大森森,房子都被参天大树掩盖了。那时的园丁,主要是种花种草,树木已经很多了,所以校园内到处是奇花异草。现在的校园讲究的是绿色,校园的绿化人员主要是种树,很少种花的。如今很少看到五彩缤纷的校园景致了,每逢重要节日和重大庆典,他们便从市场拉来盆花突击摆一摆就行了。
那时校内的“相思湖”,水很深,且很清,常见有人在湖中游泳。那时校内的“相思湖”是养鱼的,鱼是可以吃的。每逢节日到来,学校农场工人就负责下湖打鱼,并平均分配给每一位教职工,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一样,每人分得四五斤。一年分鱼四五次,都是免费的,一分钱都不用交的。
自从高校规模扩大之后,学校人数逐年剧增,座座高楼雨后春笋般地迅速拔地而起,这当然是个好事。然而学校的生活用水与日俱增,排污就成了问题了。没办法,各栋大楼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湖。日积月累,导致校内“相思湖”的淤污越来越厚,水越来越浅、越来越黑、越来越臭,鱼虾不能活、师生掩鼻过。如此情形持续了十多年,后来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于是,学校师生强烈呼吁治理“相思湖”,要还原她纯洁的旧貌、以还原学校昔日美丽的风光。广西民院校园风景之所以“艳冠群芳”,主要是由“相思湖”支撑的,她一旦窝囊邋遢,校园就风光不再了,这是民大人的共识。
多年以来,学校每年的“职代会”或“教代会”,治理“相思湖”的提案总是少不了的。于是,学校逐年重视和加大治理的力度,立课题、拨经费、到处寻方求计。种荷花、植水草、养浮萍、泵空气、洒药水、填新泥、注清水,几乎使尽各招,终是其效甚微。
校内“相思湖”难以治理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原始的从“天雹水库”流经校园的小河,被新开的“罗文大道”和“相思湖北路”两条大公路给截断了。没有活水的补充和冲刷,这个“相思湖”就变成一潭死水,怎能不臭呢?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源头活水,这个湖要想恢复到原来的清澈程度是困难的。
2016年,学校下大决心意欲根治“相思湖”之污,在最大的排污口建设了污水处理厂。2017年9月学校又采用了“浮岛种植法”,在这个“相思湖”的环湖沿岸水面,种植一圈1米多宽的水生植物绿化带。这些水生植物有“粉花美人蕉”、“梭鱼草”、“再力花”等,这些“挺水植物”具有强大的吸收肥料的能力。通过这两项主要措施,明显地改良了校内“相思湖”的水质。经过近一年的有效治理,校内“相思湖”的水渐渐地由黑变蓝;由蓝变绿;由绿变清。湖水不再发臭了。今年元月以来,环湖的水边绿化带长势蓬勃,“美人蕉”竞将开花,“梭鱼草”密密匝匝,一片墨绿。在春阳的晖映下,景色煞是迷人。于是环湖上行人不绝,有摄影的;有画画的;有散步赏景的;有扶老携幼戏嬉的。还有静坐湖边花荫之下攻读的;隐身竹林练声练琴练笛子的。试想,倘若湖水还在发臭,人们还能在那儿深呼吸练吐纳、练肺活力吗?还能在那久坐用功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之所以人们能如此地亲近相思湖,是因为她不再窝囊和邋遢,她的身体正在散发着迷人的清香。
【闲谈相思湖散文】相关文章:
雨巷里的相思散文01-22
贾平凹散文精选《相思》12-02
一曲相思寄给柳永散文09-24
初夏游月湖散文11-11
钱塘湖春行散文06-26
相思,愿重逢雨巷那场浪漫随笔散文03-13
《相思》王维06-11
相思啊相思爱情诗歌09-26
《相思》诗词鉴赏01-04
关于心醉千岛湖的散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