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经典亲情散文

2024-06-13 散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怀念母亲经典亲情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怀念母亲经典亲情散文 篇1

  “那一天我拉着你的手,多么希望能把你挽留,为什么你要一个人走,甚至你都没有回回头,我任凭泪水肆意的流,你已经不会再牵我的手,我不想再祈求你的保佑,只盼来生和妈妈常相守,多想你再摸摸我的头,多想你再牵牵我的手,多希望你是到天国去旅游,可天堂的路啊来去不自由,妈妈呀妈妈呀我想你,再喊你只能是在梦里,妈妈呀妈妈呀我想你,来世我们约好再相聚……”无意间听到天堂飘雪唱的这首《想念母亲》,被朴实无华的歌词打动,被歌者深情歌唱打动,喜欢唱歌的我,跟着学唱,没唱几句,就哽咽着唱不下去了。

  妈妈,我好想好想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想您的心在疼疼痛痛中打旋,念您的心在恨恨悔悔中沉浮,前日又在梦中见到您,不那么清晰,却十分肯定那就是您,是您五十多岁的模样,您站在一张桌子前,而我,在结束一个活动后发现自己钱夹里的钱被人偷去了,我十分着急的问周围的人谁见我钱夹里的钱了,急切中,看到了您,我正要上前问您,梦醒了。

  “妈妈呀妈妈呀我想您,再喊您只能在梦里!”

  妈妈呀妈妈,想您念您,喊您见您,只能是在梦里!

  想起腊月里梦您的那一回!捡拾起那回敲不下去的文字。

  “母亲那么清晣的出现在我梦里,母亲的五官、母亲的神情、母亲苍老面庞上的线条、母亲的言语。

  睡眼惺忪中,看看天色,窗幔外是大大一片灰,无一盏亮起的灯,摸过手机,已经过了六点四十了,天是越来越短了,不知不觉而已,长长的白天已倾斜于漫漫的黑夜了,然而,过了夏至一天也只是早黑一分钟罢了,一分钟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的,说它多,它却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滴水、一个浪花,我们从没把一分钟看的多么举足轻重,说它不多,若急需时间创造价值的人,一分钟创造的价值大到我们想都不敢想,若,生死悬殊之际,一分钟足以挽救生命。

  也就是素日里我不介意也不留意的一个个一分钟的叠加与累积,缩短了白昼,拉长了夜晚,也就是生命中我眼里不起眼不重视的一个个一分钟的走过与流失,带走了这世上最疼我的父母亲。

  梦中清晰的,好似被我刻意加固般更加清晰了,也宛如被我用心梳理过般格外有序了。

  母亲,坐在家里那张极老旧的、红漆斑驳的桌子边的一个小凳上,桌上面是我再熟悉不过的母亲切菜用的薄薄的小板子,小板子旁边放着一个大瓷盆,母亲脚边有一口也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大铁锅,母亲正往盆里挑捡炖好的一大块一大块的排骨,母亲一边挑捡一边歉意的说,我去收拾了一下别处,这排骨就糊了,母亲歉意的面庞里竟有几分诚慌诚恐,像极了犯了错误的小孩子。

  我看着母亲把上面未糊的排骨一块块摆放在盆子里,糊了的排骨放在小板子上的碗里,母亲一边捡拾,一边夹起一块没糊的排骨递给我,“英英,你吃,这个没糊。”我愣在那看着母亲没反应,母亲象要给我证实排骨和以往的排骨一样好吃般,夹起一块糊排骨津津有味的吃着,边吃边说,“英英,好吃,你快吃呀。”

  泪奔。

  母亲浅笑着招呼我吃排骨,浅笑里有歉意、有不安,面对母亲的我傻愣愣在错愕中,没一句话,也没接母亲给我精挑细选的那块排骨。

  梦中的我在那个瞬间,恍如隔世,母亲,我很久很久不见的母亲,我千思万念的母亲,还,活着,我还能吃上母亲炖的排骨,还能看到母亲这张历经沧桑却依然温暖的脸,还能听见母亲喊我"英英",温暖来得这么突然,幸福来得这么突然。

  这突然让我措手不及,这突然让我除了傻傻的立在母亲对面,就是不言不语、一眼不眨的看着母亲。

  唯恐惊动了这温暖,唯恐打破了这幸福。

  这么久不见母亲,母亲去哪了?这么久不见母亲,母亲可好,让我好好看看。

  母亲,头发剪的.齐耳边的长,黄黄褐褐间夹杂着一些些白发,从不营养的头发干干噪噪的,但却比以往齐整,没有母亲有时忙碌过后的乱发飞扬,母亲,满脸皱纹的脸庞上有我格外想念的大大咧咧、亲切柔和,母亲,穿着那件我曾穿过的暗红色套头羊毛衫,只是被母亲改成前开口的对襟毛衣了,母亲,那双一年四季劳作不休的手更加粗糙了,母亲,那只因风湿疼了大半辈子的手还是青青肿肿的,看着母亲,我热泪盈眶。

  敲着文字,我泪如泉涌。

  梦中的母亲是暮年时的母亲,添了更多的母爱,染了更多的慈祥。

  梦中的家是我儿时三道坎的家,是父母带着他们的五个儿女共同劳动历经种种辛苦凭借自己的力量,凭借一家人的努力盖出的房,是父母带着我们运泥、担水、脱坯、捡砖拾瓦,备好一切后,一层层垒起的房,那个家,是我这一生中住过的,我深刻记忆里极简陋、极简朴、极粗枝滥造(和后来的家比)的家,也是锁住我人生最温暖、最幸福时光的家。

  梦中的桌椅、板凳也是我儿时用过的桌椅板凳,我们围着桌椅玩耍过,我们围着桌椅学习过,我们围着桌椅一日三餐过,我们围着桌椅享受快乐与温馨过。

  梦中,我自始至终,没开过口,话没说一句,肉没吃一口,定定的看着思念中的母亲,看着家里的那桌那凳,看着母亲手边的小案板,看着母亲脚边的大铁锅,幸福到无以伦比。母亲、老屋、旧物、旧光阴,最美的记忆泛滥在我的定定中。日积月累的思念,在梦中得到满足,朝朝暮暮的想念,在梦中得以慰藉。真希望,时间能定格在梦中,然而。梦醒了,我被打回到现实,也被打回了原形。温暖、幸福都是美梦一场。思念母亲的泪,汹涌澎湃!

  妈妈,时光好快,在这念念思思、疼疼痛痛中,一晃三年,都说时间会改变什么,也会带走些什么,但这三年的时间,不但没带走我对您的思念,也没淡化我对自己的痛恨,想一次哭一回,念一回悔一次。

  妈妈,您的无私、您的伟大、您的渺小、您的操劳、您的辛、,您的病痛、您的所有,三年来,越来越清晰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也越来越深刻的烙印在我脑海里!

  母亲,您是我趟不过的怀念的河,您是我生命中不朽的丰碑!

  怀念母亲经典亲情散文 篇2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保存当时真实的感情,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篡改当时的感情,我现在不加叙述,不作描绘,只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12月6日

  近几天来,心情安定多了。以前我真觉得二年太长;同时,在这里无论衣食住行哪一方面都感到不舒服,所以这二年简直似乎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下来了。

  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我暂时引用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不少,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总之,我不想在国外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在1936年7月11日,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现在到国外来了,在我的怀念中就增添了一个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怀念母亲经典亲情散文 篇3

  一轮火团似的落日,渐渐隐入苍茫的天际,天地之间瞬间由空阔明澄演变为肃然与庄重。走在故乡田野被积雪湮没的垄顶上,我被殷红的落日余晖沐浴着,内心深处却流淌着一种无以言状的伤感与悲凉。

  屯北那座高高的、寂寥的坟茔,在落日的余晖映照下,呈现在我的视野里。坟茔上的萋萋衰草被积雪掩埋一截,剩余部分坚强地在冷风中摇曳,有如我冰冷、颤抖的心。

  母亲就在这里静静地躺着,守护着她一生也没离开过的这片广袤的黑土地。我一步步走近我的母亲,心中的感伤犹如落日后铺天盖地的黑暗,包围了我的整个微小的灵魂,一切的一切都在这静穆中不覆存在,唯有我这颗在冷风中的心瑟瑟地抖着。

  我伫立在母亲坟前,静静地、静静地如同一棵母亲生前悉心栽培如今逐渐长大的小树。许久、许久,头脑中一片空白,已没有了时间的印记。

  远处,一个人的轮廓从屯北渐渐向这里走来,从越来越近的步姿和体态中,我一下猜出这是我年过七旬的老爸。爸爸走到我身边,用冰凉的大手攥住我的手,说:“海波,在屯子里找了好几家人家也没找到你,我一猜,你肯定是自己来看你母亲来了,因为你昨晚半夜说梦话,喊你妈来着。”此刻,泪水再也无法宁静在眼中,顺流直下,澎湃有声。爸爸也呜咽着劝我,“走,回吧。天这么冷,别冻感冒喽!”尽管爸爸用力地拉着我的手,我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走吧,太阳都落山儿了。”爸爸停止呜咽,又用力向回拉我,我仍一动未动。这时,爸爸无限伤感地说:“唉,太阳落下去还能重新升起,人却不能了。”刹那间,爸爸极富有哲理的话又触痛我那颗流泪的心。(妻说过,自己的亲人去世,儿女们意识里都以为是去串门还会回来。)爸爸的这句话,使我第一次意识到作为一个农民的父亲,对人生的感悟,永远是他那个作家、记者儿子的老师。

  爸爸松开我的手,僵直地站立在我的身边,也一动不动。爸爸好像又禅悟到一代代人都无法抵抗我们脚下埋葬生命的尘土,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贫民百姓,谁都无法超脱这种从历史到未来始终如一的宿命。

  我跟在爸爸的`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垄台上薄薄的积雪,向屯里走去。爸爸瘦削、羸弱的身影,深深地嵌入我的目光里。父前子后,一路行走,儿时的许多场景,浮现眼前。两节地、一华里的路程,尽管天气异常寒冷,我却希望和爸爸就这样在故乡的田野里多走一会儿。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释放母亲走后四年里郁积在我心头的许多苦闷与伤痛,也只有这样才能用心去感受我那位农民爸爸辛苦勤劳的一生。

  母亲的离去,爸爸身上的担子卸了一头,失去了平衡,于是,不得不付出不止双倍的努力去扛剩余的那点儿可怜的人生。

  回到爸爸家,坐在母亲生前总手拿尺长烟袋盘腿大坐的炕头上,心早已飞到从前,脑海里又浮现出近年时常浮现的母亲的音容笑貌……

  母亲,儿想您!

  怀念母亲经典亲情散文 篇4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品读了《怀念母亲》一文,学完课文,我感悟良多。

  我也有一个深爱着我的母亲,生活中,我总是觉得妈妈对我要求过于严格,什么都要管,管我写作业、管我吃饭、管我看电视、管我穿什么衣服、管我几点睡觉……我也不知道妈妈哪来的旺盛精力,每天不但要忙工作上的事情,还要时刻关心我的学习生活,妈妈的管束常常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总想着有一天能摆脱妈妈的.束缚,那就太好了,终于,一个周末,妈妈告诉我,单位派她出差,她要离开家几天,一听这消息,我乐得差点蹦了起来,终于盼来了我渴望已久的自由!妈妈刚走,我就打开了电脑疯狂地玩了一个上午,吃过午饭我又跑出去跟朋友玩了一个下午,等到傍晚才回家,可一回到家,我才感觉到少了妈妈的家,有些冷冰冰的,安静得让人有些烦燥,心里有些空落落的,少了妈妈的监督,做什么事,都提不劲来,脑子里总是不断地回忆妈妈出差前对我说的话:“别忘了写作业,不要总玩游戏对眼睛不好,晚上睡觉盖好被子,一定要按时吃饭……”一想到妈妈的叮嘱,我的眼泪开始不听话地往下掉,妈妈不在身边,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人,直到妈妈回来,我的心情才开始好起来。妈妈出差的这段日子,让我体会到了没有母亲的日子是多么的难受。

  课文主要讲了季羡林爷爷怀念她两位母亲的事。季爷爷六岁就离开了自己的母亲,跟母亲生活的时间并不长,他原本想着大学毕业后,就奉养母亲,弥补多年来对母亲的亏欠,可母亲却去世了,这让他很懊悔。后来,他又到国外留学,异国他乡,他不仅怀念母亲,更思念着自己深爱的祖国母亲。文章中,季爷爷对自己母亲的思念,让我感同身受。

  我懂季爷爷怀念母亲的心情,是季爷爷教会了我要好好珍惜母爱!

  怀念母亲经典亲情散文 篇5

  月光柔柔地洒在屋后那一片草地上,初夏地风轻轻的吹拂着湖畔的杨柳。我和父亲静坐在窗前,cd里传来熟悉的旋律,是父亲最喜欢听的一首音乐,父亲常会在这样的夜晚,在流淌着这首歌的.小屋里给我讲母亲的故事。

  母亲是在我十岁那年离开大陆的。我是奶奶唯一的孙女,每年的暑假我会在乡下渡过。那年开学的时候,父亲来接我,我说妈妈怎么没有来,父亲说她去了美国,会很久才回来,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母亲。

  母亲住在芝加哥美丽的密执安湖畔,她经常给我写信。天凉天热的时候会嘱咐我多穿衣服,我讲每一个成长阶段应注意的生活琐事,告诉我做人的道理,那时候,给母亲写信,收到来自大洋彼岸的信,是我最快乐的事。

  母亲是云南人,家乡有傣家的竹楼,有凤尾竹。经常父亲会在夜里,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手捧着一杯茶水,微迷着眼睛,静静地听那首《月光下的凤尾竹》。我知道,这时候一定是父亲思念母亲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悄悄地走开。有时候看见父亲孤独的样子,我会乖乖的坐在他身边,他便会给我讲母亲的故乡,讲美丽的傣家小楼,讲他当兵时和母亲相识的情景,讲月光下象绿雾般迷人的凤尾竹。

  怀念母亲经典亲情散文 篇6

  母爱的伟大,是不能磨灭的记忆,留在心里铭记一生。留在脑海里怀念时心里总是会有一种温暖,充盈在心里,陪伴着流浪的脚步走着路途的每一天。

  ———写在母亲节里的文字

  总是想写些纪念母亲的文字,一直也不能下笔,因为,那些时光里记忆盈满脑海里满满的,不知道从哪里下笔,不知道怎么写才能够写出心里真切的心情。

  生命的世界,母亲的角色是很伟大的,它十月怀胎,孕育了一个生命的诞生。那种舔犊之情,那种为儿女献身精神是最伟大的贡献。

  母亲怀抱里的温暖是每一个儿女记忆犹新的怀念,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母爱的温馨。我的母亲是新中国第一批林业学校的中专生,从母亲的照片里看到她上学的时候那种青春靓丽,自信的样子,还记得曾经问起母亲,为什么年轻时候那样时尚,而后来怎么变得懒于打扮自己呢?

  记得母亲曾经眼睛里泪光闪闪的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吗?”四岁前我的家在海拉尔,那时,苏联还在和中国建交,由于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内的物质贫乏,苏联有物质会运到边境的海拉尔,把技术人员派到海拉尔来帮助新兴的国家建设,对于那时的条件来说就是很得天独厚的。

  那时,母亲在海拉尔的机械厂工作,有苏联的专家指导,那时母亲就是一个小领导,在那个年代,领导没有什么特权的,反而要付出很多的辛苦。

  在我还没有到百天生日的时候,母亲就因为工作去北京学习,让我的一个表姥爷来照顾我的生活,我的表姥爷是一个没有结过婚的人,对生活里的事情都不是熟练。

  我的食品改成了喝牛奶,鲜牛奶每天会有人给送到家里,姥爷会在炉灶上熬开,再倒到奶瓶里喂我喝。他不会掌握牛奶和水的配比,有时,牛奶熬的很干,喝了就会干燥,上火。有时熬的很稀,就会不到时间就会饿。有时老姥爷也不注意卫生,经常拉肚子,所以,很多时间晚上我都是哭闹的。

  医院是我常去的地方,母亲三个月的北京学习回来,我不认识了妈妈,妈妈看到我瘦弱的样子,整天如同一只病猫一样,就心痛的直掉眼泪。

  母亲发誓再也不离开我的身边,即使不要了工作也不会离开我,母亲回来以后日子里我的身体有了很大的恢复,不再夜晚哭闹了。去医院的次数渐渐的少了。我的心里也有了安全感。

  四岁那一年,爸爸为了支援八大关铜矿建设,离开了海拉尔林业局。离开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母亲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爸爸要到那样的环境去,她担心孩子在那样的穷山僻壤里会得不到发展,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可是,爸爸的执意,不能改变什么的,所以,母亲为了这个家,牺牲了自己的前途。

  母亲说;“到了新开发的铜矿的第一眼心里就凉了半载,没有什么房舍,医疗条件很差,生活用品匮乏,一切都是那样的落后。”加上几天的路途颠簸,母亲病倒了,加上后悔来到这样的地方,一病就是两年没有怎么起床。

  开始我怎么也不能适应新环境里的生活,身体变得瘦弱,母亲就去到附近的.屯子里给我买牛奶。不知道听谁说的,说喝生的鸡蛋可以补养身体,家里养的几只母鸡下蛋时就给我留着,听到鸡窝的母鸡嘎达,嘎达叫起来的时候,我就可以去鸡窝取鸡蛋,趁着鸡蛋的热乎喝到嘴里。

  这个特权一直延续了好几年,后来,母亲硬是撑着起来,逐渐的变得刚强起来,那是因为儿女的缘故,现在想起来很是感慨。为了孩子们,从开始的不能面对,到后来适应环境,真是一个坚强的母亲。

  现在做了母亲以后,才知道母亲当时付出该有多么的伟大。还记得那一年姥爷去家里和我说:“要好好的照顾妈妈,她为你们做出了很大的牺牲。”虽然,那时我懵懵懂懂,但是,我知道没有母亲的日子在我幼小的心里是恐惧的。

  我依赖母亲的温暖,看到母亲多病的身体,那时,很害怕她死去,心里总是提心吊胆的担心着。尽可能的去多做事情帮助母亲,减轻她的负担和压力,看到她高兴的笑我也心情非常快乐。

  生活把母亲磨练得坚强豁达起来,对于儿女的教育一直是关注的,一直希望我们能够走出去,得到更好的环境,有更好的发展。

  幸福的是,母亲一直陪伴着我走到社会上,在我离开家乡很多年以后她得了尿毒症,在病床上和疾病搏斗了七年,她一直是那样坚强,一直那样的乐观。

  时光仿佛眨眼间过去,母亲去了天堂,她心里的不甘是我清楚记得的,她为儿女无私的奉献让我铭记一生。她的母爱让我心里感到温暖,如果有来生,还要做母亲的女儿,好好报答她给予的养育之恩。

  在母亲节的日子里写下我对母亲的思念,感谢母亲的付出和培育,铭记母亲的教诲,母爱永恒。想念你,母亲!

  怀念母亲经典亲情散文 篇7

  怀念母亲 (上)

  凌晨四点醒来,没有了睡意,忽然想起了去世已近二年的岳母,胸中不免一阵阵拥堵心慌,这样的情况常常出现,困扰着我。屋处,传来清脆的蟋蟀声,还夹杂着稀疏的落雨声,我起了床,找来纸笔,写下了心中的感触。

  母亲去世已近两年了,她是在与疾病斗争了九个多月,无奈地走了。母亲患的是胰腺癌

  (晚期),一种凶险的癌症,其特点是隐蔽性强,诊断难,发现后多是晚期;且疼痛厉害,

  病人难以耐受。

  在与疾病斗争的日子里,母亲的坚强,让我难以忘记。胰腺癌疼痛起来是很厉害的,对一个人的意志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那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袭来的时候,一般人会哭天喊地的。我从没见过母亲大声喊叫,倒常听到她哼哼,我知道,她在忍受巨大的疼痛。有一次,我对她说:“实在受不了,妈,你就喊喊吧,不要忍了,喊喊要好受一些。”母亲总是摇摇头,淡淡一笑,她说:“我在与它斗,斗赢了,就好了。”我常见她咬着牙,抿着嘴,手抵着腹部,我知道,疼痛又来了。我心里明白,住在我这,母亲要顾及我们,楼上楼下是单位同事,而且,大声喊叫,也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影响我们休息和工作。真是难为母亲了。

  初期,我们以为母亲患的是一般的胃痛,几家医院也是这样诊断的.,也是这样开方拿药的。可是,母亲的疼痛老是不见缓解,而且有加重的迹象。母亲被一趟趟门诊,一次次拍片累得几无气力,上下楼要人搀扶或背着,而疼痛的折磨更让她痛苦不堪。医院最终的结论是胰腺癌(晚期),我们痛心不已。要不要告诉母亲,因为母亲不识字,还不知自己得了什么病,病况怎么样。我们决定先不挑明,她不问,我不说。母亲真的不知道吗?她是明白人,肯定知道得了什么类型的病,只是不知道病情到了什么程度。她曾说:“你们不告诉我,我有数,别人生病去一家医院就好了,我去了几家医院;别人拍一次片子,而我拍了一次又一次……”她也曾对女儿表示:我得了不好的病,如果医不好,花钱多,让我回家算了……手术是在肿瘤医院做的,从手术室传来的消息是悲剧性的。医生对我们家属说:长则一年,短则三个月。

  手术后,母亲在我这里休养。这天,天气不错,外面春意盎然,母亲坐在阳台上边晒太阳边与女儿聊天。忽然她对女儿说:“晓莉,等我病好了,以后每年要来你这儿住三个月……”

  一席话,让我老婆闪在一边而泪流满面。母亲,尽管你是明白人,可是你不知道医生的结论,你的生命已经不能用年来计算了。我知道,母亲多想病好,多呆在女儿身边,享受女儿的体贴照顾,享受与女儿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母亲多想病好,出去走走,公园转转,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看看这个美丽的都市。然而,她的生命已倒计时。

  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也迷信。她去寺庙烧香供奉,也请过仙姑来家里。母亲以为这样有菩萨保佑,病情就会好转了。或许是心理暗示的作用,确实管过几天用。那几天,母亲精神是好的,疼痛缓解了,饭也吃得多了。然而,几天后又恢复了原状。当然,我是一点也不相信的了,本想劝阻,转念一想,还是由她好了。

  后期,母亲骨瘦如柴,脱了形,流汁也吃不下去了,仅喝点水,再下来,水也喝不下去了,仅能在嘴唇上擦点水以缓解干燥。来看望她的亲属乡邻无不落下眼泪。我知道,她象一支奄奄一息的焟烛,熬干了油,在残风中忽灭忽亮……这时,我只愿她早点上路,少受一点折磨。记得我最后对她说的话:“妈,不要害怕,那边也很热闹的,就着灯光,往亮处走……”我记得演员付彪临终前,朋友是对他这样说的。谁都不喜欢黑暗,黑暗让人产生恐惧,去天国的路上亮起了街灯吗?

  怀念母亲 (下)

  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母亲的情形,那是我与她的女儿初次见面。母亲穿戴朴素,举止利索,给人一种很能干的感觉。她象是从田间劳作归来,又象是来街坊串串门一样,我心里有的担心不在了,也没有了距离感和陌生感,我承现一种难得的松懈状态。

  母亲说话不多,多数时间听我和别人交谈,偶尔问点什么,言语又是那么温和,让我倍感亲切。恕我笔拙,无法用文字准确地还原当时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奇特的,是特定时候,特定的氛围才会有的。我想,如果母亲是幅画,那一定是位白描大师的经典之作;如果母亲是首诗,那一定是顾城式语言,优美而无杂质。也许是母亲的朴实无华,也许是她女儿的漂亮可人,当时我就默默地想,如果有幸成为一家人,我一定要孝敬面前这位母亲的。后来,我一直是秉承这

  个念头做的,尤其是用钱方面,从没眨过眼,而且每次去,从不空手,总要带点吃的或用的。

  如今,我与她女儿晓莉生活在一起已二十多年,儿子今年二十岁了。在南京城里,我的小家有着不错的生活。工作稳定,收入属于中等偏上,儿子长得那么壮实,老婆还是那么漂亮。生活在逐步往上走,一切都顺顺当当。可是,母亲走了,带着对生活的留恋,对儿女的牵挂,无可奈何地走了。时光如穿梭,如今已快二年了。母亲的形象渐渐淡出脑中了,忙碌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苦与乐慢慢冲淡那份痛,那份想念。可是,经常在凌晨醒来,会想到母

  亲,想到母亲病中的日子,尤其是母亲对生命深情眷念的目光,那目光眷念着身边的亲人,眷念着眼中的一花一草,眷念着自己拥有的触手可及的生活。

  那目光箭一般穿过时间和空间,定格在我心底,那就是我隐隐的心痛。

  母亲,你在天堂还好吗?或许,天堂里真象歌中唱得那样,有人来人往,车来车往,煞是热闹,你不会寂寞和惆怅吧?不象我们的生活中总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烦恼与不如意。

  母亲,会有来生吗?如果有来生,我和晓莉会放一曲“天堂”,在腾格尔天籁般的歌声中找寻天堂,找寻你;如果上苍慈悲为怀,营造一个再生之地,与母亲再续来生缘,那多么美多么好。

  思念如水,母亲的形象渐渐地丰富清晰起来,她微微地笑着走来,还是那么亲切自然。

  我的思念就象母亲墓边的常春藤一样,围绕着墓前墓后而不败谢。

  怀念母亲经典亲情散文 篇8

  我成长的年代,文风很不好,看的、写的都是假大空的东西,老师从未布置过写母亲的作文。10年前参加九江市“母亲颂”征文大赛,所写作品《倾诉》虽然得了一等奖,但母亲已卧病在床,再也不能与我分享其中的快乐。

  母亲虽说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但从小却做了别人的童养媳。这户人家的主人是上了地方史志的,不过是个反面人物,在日本人的维持会做过事,朝代更替中被定为恶霸地主枪决了,其儿子亦逃亡。成婚一年,刚刚生下我异父哥哥的母亲,一时漂若浮萍,无依无靠,只得回娘家与外婆相依为命。外婆老了,自己都要依靠两个舅舅,因此,母亲在娘家的日子十分艰难,靠挖野菜和要饭养活儿子,而这个逃亡的地主儿子命运未卜,迟迟不见踪影。三年后,母亲与父亲结为夫妻。

  那时母亲只有二十出头,祖母还健在。家族人丁不旺,祖母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母亲能生个男孩,把烟火传下去。不知为何,母亲生一胎是个女孩,生二胎是个女孩,生三胎还是女孩(其中只养大一个姐姐),祖母的脸就黑得象个雷公样。直到十年后一个初春的夜晚,母亲生下了我,祖母才有了笑颜,可惜此时她已卧病在床,抱我都没有了力气,但还是想抱,叫父亲抱到床前,挣扎着起来,抱着我说:“崽呀,我怕只能抱你这一回哟!”不久就瞑目了。我的出生,让祖母不留遗憾的去到天堂,也让母亲有了很大的慰籍。

  说来别人是不信的,母亲从富贵人家逃出,竞未带出一金一银。她一生不会交易,对钱没有什么概念。后来我们给她钱,她转手就给了父亲。有时不让她给父亲,非让她留着自己花出去,她就把钱压在床头棉絮中。不久,要晒床了,钱就晒在外面去了,她高度近视的眼睛哪里看得见,也许根本就不会去看。弄得别人说我家有钱,竟拿出去晒。此事发生后,她不再保管钱,怕又弄丢了。

  母亲确实很少参加生产队劳动的,就是家里的菜园,她也不会侍弄。对此,父亲不计较,我们更以为是当然。因为眼睛高度近视,走路总是把脚抬得高高的,有些憨态可掬。她每天忙忙碌碌做的就是一日三餐饭,还有缝补浆洗,喂猪养鸡。在家中,起得早最的是母亲,睡得最晚的也是她。虽然她很劳碌,但她觉得在家中干这些事是不足道的,只有在外干活的父亲、姐姐才辛苦,每次从田地里劳动回来的亲人,都能享受母亲热情夸奖,或倒碗水、或打几下蒲扇,说些辛苦着累的话。就是柴、水也是整日挂在嘴上的',因为母亲挑不动一担水,所以非常节约用水,免得家人挑水着累;母亲不上山打柴,但也常在房前屋后找柴。母亲是个真正的柔弱女子,但给亲人的温情和力量却又是强大的。她是那样的善解人意,那样的宽厚待人,那样的喜欢赞美别人,让人不变好似乎就对她不起。

  母亲对父亲盲目崇拜,在家庭中树立父亲的权威,父亲不管做什么,她都不说七说八。对儿女,母亲也盲目崇拜,在家中,别人都是皇帝,只有她是臣民。母亲常说,儿女是吓大的,为了养大一个孩子,不知要担多少心,受多少怕。她由此对天地神明和生命充满了敬畏。她从不对儿女提什么要求,只求上天和菩萨保佑他们易长易大,并为儿女的成长而感恩,为儿女的进步而快乐。她给我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从小懂得受要报答,予能快乐。刚读书时,有一位小姐姐送了我一截铅笔头,母亲就象受了别人很大恩惠似的,说了那位同学许多的好话,还叫我从家里带了两个桃子给她。后来上初中了,家里有时一个星期给我一毛钱,我在星期六早上就去国营饮食店排队,用一斤米一毛钱换10个馒头,自己一个都不舍得吃,等到下午放学带回家,交给母亲。母亲把它分给家人,反复夸奖。看着她吃一个馒头,仿佛那不是一分钱一个的馒头,而是一堆金子换回来的世上最美的佳肴。母亲不识文化,也没见过什么世面,但我觉得她是最懂得爱的人。

  我们都深爱母亲。母亲知道这一点,怕突然离我们而去儿女受不了,竟在病床上躺了三年,似乎这样可以减轻我们的苦痛。母亲一生都是这样,没有一样不是替别人着想,惟独不考虑自己。

  在一个人的心天中,亲人朋友象一颗一颗的星星一样嵌在上面,某一颗星星陨落了,就没有办法移另一颗去填满她的位置,而母亲那颗星星的陨落无异于天塌。母亲离开我们已多年了,只能常常地在梦中与她相见。

  怀念母亲经典亲情散文 篇9

  又梦见妈妈了。打电话说给妻,她说快到十月一了,抽时间回老家看看。妻的话说得我的心一阵的抽。离开家29年,妈妈去世也14个年头了。尽管谋生的地方离老家不远,14年中回家的次数却能压着指头数过来。不回家的原因有很多的酸楚,但其中一条也很赌气,妈妈,你走了,老家还是家吗?妈妈,原谅你这个不孝的儿子吧,14年,在异乡,儿子一次纸钱都没有给你烧过,妈妈,你知道儿子依恋你的心吗?

  我知道妻的意思,但我也知道妈妈决不会因为这个责怪儿的。妈妈一生养育了七个子女,我是第六个,一连四个姐姐后,才有我们兄弟三个的。父亲给四个姐姐起得名字依次是巧娃、巧过、狗嫌、眼黑。妈妈,当父亲把眼黑姐抱去与人家换子时,是你的坚持才将自己骨肉全部罩在自己的翅膀下的。在那个年代,在那个封建而又贫穷的农村,可想而知,妈妈,你受了多少委屈和艰辛。

  妈妈是不会责怪儿子的。长大后才知道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把我们都养育成人是多么的不易!但我儿时记忆中,生活并不是那么艰难。妈妈,父亲的睿智和你的慈爱和宽容,给了你的子女快乐温饱的童年。妈妈,你不认识字,多少个夜晚,你都是摇着纺车,给我讲着姜子牙如何捉拿土行孙,如何给自己封醋坛神的故事让儿进入睡眠的。生活的艰辛,使得我记忆中的父亲脾气很不好,妈妈,你总是逆来顺受,从不与父亲计较。但当父亲打我们时,你总是护着我们,从不与父亲妥协。

  妈妈是不会责怪儿子的。79年,我离开家去近二十里外的地方上高中,一个星期回家一次,星期六在家住一个晚上。这个晚上,忙完一天后,你就给儿子准备一周的干粮,用家里最好的面麦草细火烙锅盔,妈妈,那清新焦黄香气的锅盔味儿,儿子在你离世后就再也没有闻到过!82年我参加高考,感觉成绩不理想,情绪很低落。妈妈,为安慰儿子,那一段时间,你每天晚上都要去村里爷庙,是你对我说,你问过神了,我儿能考上。当入学通知来了后,我看到了你高兴的眼神里一丝不易觉察的悲哀。我知道,姐姐都出嫁了,哥哥恢复高考后已经上完学到县城工作,弟弟还在上初中,你和父亲多么希望我留在你们身边。妈妈,如果能倒回去,儿子绝不会离开你们上大学的!我的外出上学,使已经上了年纪的`二老还要用劳做支撑这个家。84年上大二的我,已经染上吸烟的毛病。记得那年收麦子的时候,我从学校赶回家帮忙,一回到家里,换了上学穿得行头,就拿了镰刀去了家里的麦子地,一直隐瞒着你和父亲的半包烟还在那付行头里。晚上回到家里,看到妈妈你给我洗的衣服凉在院子的铁丝上,很是忐忑内疚。妈妈,我知道家里境况是不容许我浪费一分钱的。麦子收完了,临走时换衣服时,我想你一定会责怪我的,但妈妈,你依然是那么宽容和慈爱,从家里的柜子里把那半包烟递到我的手上。(妈妈,写到这,我又流眼泪了)

  妈妈是不会责怪儿子的。87年,我已经毕业分配到华山脚下单位的子校教书,那年五一,妈妈,我接你到我教书的学校,选了一个不合适的时机带你上华山。随着一个接一个的游人,我们娘俩一直徒步走到回心石。那一年,你已经67岁高龄。看到再往上挪一步都难的人流,儿子胆怯了,在众多游人的劝说下,在妈妈你一直坚持说你能行的恳求下,儿子放弃了。那一刻,我看到了你坚毅和遗憾。下山后,妈妈,你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妈可能再也能上到山顶了。妈妈,每一次想起这件事,我都恨自己!妈妈,有来世吗?还想当你的儿子,陪你上没有走完的华山。

  又梦见妈妈了,梦中的妈妈永远都是那么善良、慈爱、宽容、坚韧。今年无论如何都要听妻的话,回一次家,在妈妈你的身边和你说我没说完的话。妈妈,你走了14年了,你的魂灵还在那里等侯儿回家,那里还是儿的家,是儿永远的根!

  怀念母亲经典亲情散文 篇10

  昨晚我又梦见了母亲:她穿着一件蓝布衫,正在菜园里除草。我看见了,连忙跑过去,可当我走近时,她却不见了踪影。于是,我一边寻找,一边呼唤:“妈妈,妈—妈—”

  “喊什么呢?你妈妈早已不在人世了。”妻子的一声呵斥把我从梦呓中惊醒。醒来我发觉自己的眼睛湿湿的,那颗因在梦中找不到母亲而失落的心再也无法入眠。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

  母亲虽然离开了我们,可我对她的思念却与日俱增。

  夜晚,华灯初上,人们在霓虹灯下来来往往,此时我总会想起我的母亲:要是她老人家还活着,那该有多好啊!我会把她从乡下接到城里,每天晚饭过后也去散散步,就像小时候母亲拉着我一样,握着她的手,漫步在这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有时走在街上遇见一位老奶奶,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这是谁的母亲啊?他们真幸福!只要母亲还活着,无论她多么苍老,作儿女的都能感受到伟大母爱的存在。当她渐渐衰老时,你也像当年她呵护护你一样呵护着她,扶她上厕所,帮她穿衣服……回报母爱也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我总是回忆童年那些快乐的时光。童年为什么会无忧无虑?就是因为有父母起早贪黑的劳动,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衣食。我的母亲就是一位十分勤劳的人,她常说“辛苦讨得快活吃。” 那个年代,为了把我们抚养成人,她总是拼命地劳动。白天她在地里干活,晚上还要拖着疲惫的.身子做家务,邻居称她是“里里外外一把手”。

  记得念初中的时候,一次放假回家,睡梦中我突然被隆隆的响声弄醒了,起来一看,原来是母亲在磨面。

  我问道:“妈妈,都半夜了,您怎么还不睡呀?”

  母亲说:“你爸爸常年在外,家里就我一个劳动力。白天要干地里的活,只有晚上把米面整出来,明天人和牲口才有吃的啊!”

  听母亲这么说,我也要帮忙,母亲哪里肯,厉声说:“快去睡吧,小孩子正在长身体,可不能熬夜!再说你明天还要去上学,要走好远的路呢。”

  “没关系,我睡醒了。”我坚持说。母亲扭不过我,只好答应让我帮忙。

  母亲一生勤劳,自己却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她把全部的心血和爱都给了我们。

  那时候,母亲喜欢养鸡,说鸡蛋营养价值高,小孩子吃了长身体快。从鸡能生蛋开始,母亲总是等我们回家了才抄上一盘。吃不完的鸡蛋她还煮了,让我们带到学校饿了吃一个。有时我们夹一点鸡蛋送到她碗里,她又给我们夹回来,说一吃鸡蛋就过敏。懵懂的我竟信以为真。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母亲煎了好大一盘鸡蛋,客人和我们吃得所剩无几。我帮母亲收拾餐桌,进厨房碰巧看见她正在吃剩下的鸡蛋。我的心突然一震,母亲不是对鸡蛋过敏吗?她怎么不顾及了?我一直以为母亲的过敏症会发作,可是到了晚上她什么事也没有。我蓦然明白了母亲的用意,原来她是为了让我们多吃。想到此时,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一个寒风凌咧的夜晚,我突然问母亲:“家里还有萝卜没有?我想吃生的。”

  母亲说:“萝卜都窖在园子里的土坑里了。”

  “那就不吃了。”我随口说。

  没想到过了一会儿,母亲喊我削萝卜吃。我感到十分意外,母亲哪儿来的萝卜呢?原来,她摸着黑用手扒开土层,硬是给我抠了几个萝卜。

  我用责怪的语气对母亲说:“天这么黑,又这么冷,您要是摔着怎么办?”

  母亲却笑呵呵地说:“没事的,都习惯了。我知道你最喜欢吃生萝卜了。”那晚的萝卜吃起来真是格外的香甜。

  母亲对我们的爱,我们今生无法忘记,也无法回报。现在我才真正理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唯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是啊,母亲为儿女付出的,儿女是永远也回报不完的。尤其是那伟大的母爱,就像甘泉一样滋养着我们的心田,无形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母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怀念母亲经典亲情散文 篇11

  我的母亲如果还活着的话,今年应该快80岁了,可是她离开人世已经16年了。在母亲节来临的时候,没有来得及写下片言碎语来怀念她,现在,就让我补上我的思念和愧疚吧!也算是对母亲的另外一种祭奠吧!

  1999年6月3号,母亲突发脑溢血和心肌梗塞去世,从发病到去世就两个小时。当我得知消息,匆忙找了个医生,搭乘同事的摩托车赶到她身边时,看到的是大姐家里满院子的人,以及躺在炕上类似于打呼噜的母亲。只是跟以往不一样,我趴在母亲跟前叫了几声“妈”,她一点反应都没有,依然呼呼大睡。我那时候年轻,没有见过多少世面,以为就跟以前很多次一样,会不久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的。

  大姐哭着说:“妈怕是不行了。”我还生气地训斥了她几句。现在想想,恐怕是自己不愿意面对现实吧?因为多年来,母亲一直有病,我想着这次跟以往一样,吃药打针就过去了,母亲还会跟以前一样去关怀我们,照顾我们。然而就在我转头的一瞬间,她就没了。我突然听不到呼噜声了,然后周围一片喊声,我好像还没有反应过来,邻居们已经张罗着要把她抬到临时搭建的床上去。我这才反应过来,哭着喊着不让他们抬,不让他们动我母亲。可是,她真的是没有了,哭闹还能怎么样呢?人们都说,人去世前,听力是最后一个消失的功能。我想:深度昏迷中的母亲,虽然不能开口说话,不能睁眼看我,但是她一定是听到了我的呼唤,知道她的.小女儿来了。总之,她放心了,踏实了,才咽下那最后一口气的。等两个哥哥匆忙赶到的时候,已经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晚上,我们雇了个大车,护送母亲回家。车上躺着尸骨未寒的母亲,车里坐着伤心欲绝的兄弟姐妹五个。我和姐姐一路哭泣不已,呼唤着母亲跟我们一起回家。

  可怜的母亲,一直担心自己某一天突发疾病,来不及安排后事,只有她知道自己的病有多重,她提前在日常生活中把好多的叮咛都说了,担心自己死在女儿家,让人家笑话。老天爷最后还是这样安排了。大姐说母亲中午的饭还是自己做的烩面,吃完了还帮姐姐收拾,剩下一碗面还放在那,好强的母亲到死都没有靠别人伺候。那天大姐说母亲反常,肯定是身体出毛病了,赶紧找大夫,等大夫来一量血压,高压已经到了240,村子里的医生开的针也已经扎不进去了,这才赶快找人通知我们兄妹几个。

  1999年,电话还不是很普及,一个单位就一个电话,等来人骑着摩托赶到我的单位,再返回去,就已经来不及了。时隔一年,我,二哥都安装了电话,可是我想让母亲坐在家里头的炕上,我们在电话上聊天的愿望再也实现不了了。虽然葬礼很风光,可是母亲的突然离去,让我们做儿女的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哪怕在床上躺一两天,大家也能接受。母亲即使是病了治不好了,我们也可以尽点孝心吧。

  母亲去世后的几年里,我好像都有点心理扭曲了,看到别的老太太就暗自想:我母亲都去世了,凭什么他们活着?我的哥哥,姐姐也都说,他们不敢到人堆里去,怕看见别人叫妈。那种伤痛,很难痊愈。在那段日子里,我真正体会到了魂牵梦绕的感觉,常常从梦中哭醒来。

  现在,每次回去,我都要去双亲坟前转转,哪怕只是看看,回来后心里就踏实了。去年清明节前夕,说好了不回去的。可是在前一天,我在教室看自习,顺手拿了一本《中学生感恩父母100个小故事》的书,其中几个故事让我哽咽不已。我坐在教室里,忍不住抹眼泪。当时就决定:回!无论怎么样,一定要回去看望母亲,虽然她已经不在了,她在天堂一定能看得到我的。在母亲坟前烧点纸,看看母亲的坟头墓碑,心愿也就了却了。

  在我的心里,娘家就意味着母亲,母亲就是娘家。那份温暖,无人可以替代,无地方可以替代。一个女人,出嫁了的女人,哪怕到了80岁90岁,娘家依然是她的心灵归宿。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有我熟悉的乡音,有我熟悉的父老乡亲,有养育我成长的山山水水。是我几十年来魂牵梦绕的地方。无论我走到哪,我永远记得母亲,记得那个小村庄。

  母亲去世的时候,我的女儿才不到7岁,因为是母亲一手带大的,跟外婆感情很深。按理说,那个年龄的孩子,还不太能理解死亡的含义,不能彻底管住贪玩的心。而我的女儿,让无数人感动,小小年纪的她,戴个白头巾,跟我们大人一起哭外婆,搀扶我,照顾我。去年再次翻出当时的录像带:我的小小的孩子,没有去玩耍,利索地走来走去,满脸的悲伤搀扶着哭泣的我,让我感动不已。

  如今,10多年过去了,悲伤的心情也好了很多,平静了很多。以前很喜欢唱《妈妈的吻》,妈妈活着的时候我就参加唱给她听过。在母亲下葬前的那天晚上,我们当地有个风俗,乐队的人拉曲子,亲戚朋友要花钱点歌,算是为亲人送行吧。我记得我当时就点的是那首歌。

  怀念母亲经典亲情散文 篇12

  2000年,是母亲去世后的第二年,为了生计,我离开原单位离开了家,在一个职业学校打工。那里条件很艰苦,我又是给单位请的病假,节假日不能回去,一个人孤独,无助。那时候班上有个学生歌唱的很好,他的一曲满文军的《懂你》,让我在课堂上泪流满面。那是我第一次听到那首歌,也许是那歌词道出了我的心声。从此喜欢上了那首歌,喜欢上了歌星满文军。后来,又听到了阎维文的《母亲》,歌词通俗易懂,曲子也很上口,歌唱家也唱得好。我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首歌,跟朋友偶尔出去唱歌,这首歌也成了我的最爱。一次,我的一个同事结婚,婚礼上司仪为了煽情,带头唱起了这首歌,同事的母亲在席上抹起了眼泪,也许她想起了抚养孩子的艰辛;又或许想起了女孩子以后也许会有的命运的坎坷,流泪是能理解的。我自己,作为一个母亲,也作为一个女儿,也情不自禁地眼泪一涌而出。可是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人家的婚礼,喜庆的事情,怎么能那样?但是喉咙里依然掩饰不住哽咽,感谢词作者,道出了我的心声,让我常常可以用这首歌来寄托我对母亲的哀思。

  母亲一生太苦了。人生有三大不幸:早年丧母,中年丧偶,晚年丧子。她就有两个。那些年,我的二哥老生病,大姐也一直有病,母亲心里的苦没有人能理解。她担心自己老了老了,却丧失某一个孩子。整天祈求老天:千万别让哪个孩子没在自己的前头,她已经承受不了那么多的苦难了。母亲8岁丧母。一个哥哥给人家放羊,父亲给人家拉长工。她下面还有个多病的妹妹,才四岁。她带着年幼的妹妹,看尽了人间的冷眼,从小学会了看别人眼色做事。后来嫁给了我的父亲,因为那时候父亲还算是公家人,也因为喜欢父亲,母亲为这个家任劳任怨:洗脸水先把干净的给父亲洗;好吃的先给父亲,孩子。20岁就得了一场大病,在炕上瘫痪了接近一年。从55年到69年的14年里,生下了我们5个孩子,别人都是在坐月子的时候享福。我的可怜的母亲,没有婆婆,没有母亲,没有任何亲人照顾,在月子里还要做好多的活,给自己落下了一身的病。脑膜炎留下的病根,让头疼伴了她一生。

  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中国农村,生活非常的苦,一年忙到头,连饭都吃不饱。我清楚记得:父亲常常半夜就得趴起来去植树造林,去工地做土活,晚上天黑了还不能回家,母亲是经常有病,算半个劳动力,但是遇到忙也得去。不管闲忙,都得一天三晌出工。我们家因为孩子多,劳力少,每年不但分不到钱,还欠别人的。在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何谈营养?母亲看我可怜,不忍心给我断奶,一直让我吃到7岁。我记得那时,我们家隔壁的院子里,知识青年办了个幼儿园,非常的简陋,但是好赖总算是个幼儿园吧,对农村的孩子来说也已经不错了。我上幼儿园回来,还会经常把母亲挡在院子里,掀开衣服,在她的奶上暖暖手,然后吃口奶,再去玩。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不能想象:那么艰苦的年代,体弱多病,又有一群孩子要照顾的母亲,是如何能容忍我那么大了还吃奶,还夜夜缠得她不能好好休息的?我的孩子小时候,在冬天里,想把手在我身上暖一下,我都嚎叫跟啥似的,我可怜,仁慈的母亲,那么冷的天,连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是如何做到那些的?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耐心啊!

  我记事起的好多年里,我家的粮食经常不够吃。父亲好面子,为了家人,为了孩子,母亲只能拉下脸,经常去借钱借粮,面。很多时候,吃了早上的饭,还不知道中午的饭在哪。我不知道是什么才支撑着母亲?也许正是几个儿女让她有了活下去的信心。我的母亲从不打骂孩子,最生气的时候就会说:“到处都死人呢,啥时候死我呢?”我的父母,在那么穷困的情况下,依然能借到粮食钱来维持生活,最主要的就是靠她的为人,她在人们心目的形象是可靠的,值得信任的。每年卖了家里的猪或者土特产的时候,只要有点收入,母亲即使再难,也一定要坚持先还别人的钱。

  我母亲坚信:“爬过面前的高山,眼前将是广阔的平原。我们现在的日子不如别人,但是将来一定比他们的好。”虽然很穷,但是因为母亲的勤劳,母亲的心灵手巧,我们一家人从为有过破破烂烂的形象,总是干净整洁,甚至村子里还有人夸赞我和二姐穿得洋气。我记得小时候母亲用兰色碎花布给我做了一件带兜兜的棉裤,暖和漂亮,我一直都记得那件衣服。还有大姐穿旧的一件红绒外套,因为时间太久了,两个袖子都磨破了,母亲就把两个袖子剪掉了,用兰色的布另外做了两个袖子接在上面,给别人的感觉是套了两个当时还比较时尚的蓝袖套。虽然经常是捉襟见肘,甚至冬天穿的棉袄到了开春,把里面的棉花去出来,洗洗仍然当夹袄穿,但是母亲让我们保持干净整洁,保持做人的尊严。

  记得母亲在很多年里,连件像样的外套都没有。要走亲戚时,经常借二妈的衣服,二妈比我母亲低好多也瘦,我现在常常想:母亲当年是如何穿那些衣服,才不显得寒酸的?我现在常常会想:那种穷困潦倒,吃了上顿没下顿,还有一群孩子要养,经常还有债主上门讨债的日子,母亲是如何熬出来的?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我想,正如她说的,是我们这群孩子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如果不是为了我们,她恐怕早就活不下去了。

  这种艰难的日子一直持续到78年。那一年大哥好不容易熬到初中毕业,看着家里实在太穷了,学也很难再念下去了。为了帮助父母支撑这个家,不到18岁的大哥去了我们县上的煤矿。冒着随时失去生命的危险,一个月挣四五十元钱,除了维持自己最基本的生活以外,把大部分钱都给了家里,买粮食维持全家的生活。经常借人家钱粮的情况才略有好转。我记得81年以后,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地多了,哥哥姐姐也大了,陆续毕业了,嫂子也进门了,日子才比较好过一点了。无论是粗粮还是细粮,至少能填饱肚子了,钱依然很紧张。到了87年,我考上了大学,外语类有个面试,连基本的`10元钱都拿不出来,还是母亲为我借的。

  幼年丧母的母亲,到了中年又遇到了一次不幸:母亲刚刚五十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在以后的10多年里,母亲心中的孤单寂寞,只有她自己知道。我们做儿女的即使再好,也体会不了。那些年,她几乎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几个女儿家,亲戚家,到处转。后来,我工作以后,她就大部分时间跟我住在一起。后来我有了孩子,母亲跟我一起住了三四年,直到孩子上了幼儿园。母亲虽然有个家,一年到头却很少在家里呆。只有两个儿子在农忙的时候回去帮忙。不是她不爱自己的家,别人的家再好总是别人的,可是在家里她心情不舒畅。那时候母亲跟两个哥哥,嫂子住在一个院子里,有很多的是是非非。母亲一生好强,不爱看人脸色,经常干活还不讨好。两个媳妇在哥哥面前还有所收敛,哥哥不在家时,就想办法,比赛着气她冷落她。母亲常常说,她在我们姐妹三个家时,觉得能吃能睡,心情好了,脸色也很快就红润起来了;可是在家里时,觉得白天也长,晚上也长,常常脸都是胀的。

  母亲越是到老了,越好看,60多岁的她,发白如雪,脸色白里透红,慈祥善良,人见人爱的一个老太太,我们也都喜欢与老母亲同住。随便她住谁家,她绝对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我们的幸福。那时候我住在学校,一天就两节课,又不用坐班,跟现在比起来,轻松很多。可是母亲依然说:“我娃身体不好,工作太累,我能帮点就帮一点。”在两姐姐家也一样,母亲总是那么勤快,邻居们都羡慕不已。我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母亲过上比较好的日子,我跟她说,衣食住行里,哥哥只管住就好,其余的有我呢。一年四季的衣服,零花钱,日用品,甚至连蜂窝煤。能想到的都做了。唯一遗憾的是:那时候工资太低,很多愿望无法实现,给不了母亲太多。要是她现在还活着,那该多好啊!“子欲养而亲不在。”这种痛痛彻心扉。

  99年春节,是母亲在世的最后一个春节。我依然记得我提前说那天要去,母亲把大炕早早的烧热了,站在路边等我们。晚上我们姐妹几个围着母亲坐了一炕,两个哥哥坐在对面,抽着烟,拉着家常,一家人其乐融融。我对母亲说,春节联欢晚会上,陈红唱的一曲《常回家看看》,很好听感人,我当时看着,听着都落泪了。甚至跟母亲说起的时候,我也是泪眼婆娑,母亲也是很感动。难道冥冥之中,我知道跟母亲的团聚不再?如果我能预测未来,我一定多陪母亲几天。

  我上学的时候,任何时候回去都有母亲为我准备的热饭,有母亲嘘寒问暖的声音;我上班了,每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回到母亲那,在炕头坐一会,说说话,她给我开导一会,心里就回敞亮好多,冬天要回去了,目前总是把炕烧的很热,早早的在路边等;现在,隔一段时间,我依然想回家,尽管没有了母亲可以呼唤,没有了母亲可以看望,但是我知道,母亲知道的。区别只是我们之间隔着一个坟墓,她在里头,我在外头。

  在2015年母亲节前后,在这个“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日子里,在所有人都转发对母亲的问候和祝福的时候,在人们忙着给母亲送鲜花礼物表达爱的时候,在母亲离开我已经16年的的日子里,我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为母亲写点文字,寄托我的一点哀思,也算了却了我的一点心愿吧!

  怀念母亲经典亲情散文 篇13

  我的母亲于2010年腊月初七这天因突发疾病不幸撒手人寰,享年50岁。就生命的历程而言,母亲还是正午的太阳,可正是这样如日中天的年纪,竟然就突然不辞而别。这对于我和家人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

  在母亲离开的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她,她的舐犊之情,她的一颦一笑,无不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多少次,我都想将内心里对母亲的怀念用自己稚嫩的文字记录下来,但总不知从何写起;对于母亲的怀念,也总是无以言表。有的只是内心深处默默的留恋。

  记得小时候家里穷,常常吃不饱饭,大冬天里,又没有多余的口粮来填饱肚子,每顿饭不是搅团(玉米面糊糊)便是糊汤(玉米糁稀饭),根本没有馍馍来充填肠胃。正在长身体的我们,每次刚放下饭碗,出去转一圈回来就又缠着问母亲要吃食,无奈的母亲时常就说:“你们肚子里是有绦虫?刚放下碗就又喊叫饿了?”但说归说,母亲还是生怕我们饿着,实在没什么给我们吃,就只好扛着根竹竿,毫不畏惧地爬到门前柿子树上给我们敲打树顶上根本够不着而留给鸟雀的柿子,这些柿子高挂在枝头,看似完好无损,但被母亲用竹竿敲下地来,就早已经遍地开花,可母亲却还是如获至宝般小心翼翼地将地上稀烂的柿子用粗糙的`手指捏起来喂给我们充饥……

  我走入社会后,外出打工,那年回家时,初出茅庐的我将一年来挣下的工资花了个精光,连根丝线都没给家里买,原本想着会令母亲不高兴,谁知母亲不但不埋怨我,反而还安慰我:“你才刚步入社会,能平安回来我和你爸就已经很高兴了,看你长得还白白胖胖的,穿的还比在家时好,我这就满足了,这挣钱不挣钱,落个肚儿圆嘛。钱是慢慢挣的,身体才是挣钱的本钱……”那年临出门打工返程时,连车费还都是母亲给我凑够的。

  每次出门前,母亲总是大半夜就起来为我拾掇行李,将一件件的里外衣服都整齐的给我装好,并一再嘱咐我:“出门可不比在家里,你自己要照顾好自己……”除了给足我盘缠外,总要多给我钱,我知道父母务农家里经济紧张,就推托不要,但每次出门的前一个晚上,母亲还会很细心地将钱装在我的裤兜暗处,用针线仔细地缝缀起来。并一再叮咛我:“在家啥都好,没钱好凑合,你出了门,由事不由人,多带点钱,花不完了还在身上嘛,宁叫钱吃亏都别叫人受罪……”每次临出门时,母亲都是边给我讲解边泪眼婆娑。我只有安慰母亲:“妈,我知道了,想您了我就回来看您。”但一次次的话语都成了安慰双方的借口,我每次都是年关才有时间回家……我和母亲都压根没有想到,她就这么样和她挚爱的孩子们永别了!唯一留给我的最后印象便是电话中那一句句牵挂的嘱咐和爽朗的笑声。

  但,无论世事变迁,岁月轮回,都无法阻止我对母亲的留恋,也许青春会逝去,爱情会枯萎,友谊的绿叶也会凋零。唯有母亲对我的关爱将永远长青,成为永恒!

  • 相关推荐

【怀念母亲经典亲情散文】相关文章:

怀念天堂的母亲散文06-19

母亲的甜酒亲情散文10-14

怀念母亲伤感散文(精选10篇)07-17

贾平凹怀念母亲的散文05-31

祭母亲情散文(精选6篇)10-26

怀念母亲现代抒情散文(精选12篇)07-15

怀念母亲经典抒情散文(通用32篇)09-23

怀念父亲散文08-06

怀念老屋散文06-06

怀念父亲散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