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庄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狗。那时候,人们尚且在为温饱而发愁,自然没有闲心情去养什么宠物狗,养的都是体格庞大的土狗,还是那种不加锁链进行约束的散养法。养条土狗并不增加多大的负担,几瓢刷锅水加一碗糠麸,搅拌一下就是狗的饭食。养狗自然有养狗的作用,一是看家护院防贼盗,另一个是抵御时不时深更半夜从东山里跑下来侵扰村庄的狼或狐狸。
我家前后养过好几条狗。这些狗性情各异,有吃饱喝足只管将长嘴埋在前腿下面睡觉玩忽职守的,也有坚守自盗偷吃东西的,还有“谁养的狗咬谁”恩将仇报的,大多数还是能够尽到一条狗的一般责任的。其中有一条狗,却是将自己的责任尽到了极致,因此给我留下的印象也最为深刻。
那是一条大花狗。它是什么时候被捉到家里来的,我不知道。我能记事时,它已经很大了,在我还未上小学之前,它就死掉了。
大花狗的底色是雪白的,在腹部和背部“绣”着几大团黄“花”。难为那样的“粗茶淡饭”,不仅将它喂养得身高体长,而且身强体壮、精神抖擞、威风凛凛。它那一对竖立的耳朵像雷达一般转动着收集一切可疑的声息,一只湿润的鼻子翕合着探索一切可疑的气味,一双冷峻的杏眼更是警惕着一切可疑的动静,再加上恪尽职守的品格,只要有人或动物试图进入家院范围,它必然会勃然大怒,张牙舞爪,勇往直前地扑过去,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
由于大花狗凶猛异常,有到家里来的客人,都是站在离家门口老远的地方,呼唤家人“挡狗来”。迎送客人进出,还得提防着大花狗不依不饶地搞突然袭击。在这一点上,大花狗明显过于偏执,不如其它的狗会见机行事了。其它的狗只要看着家里人陪着来客出入,就算是尽到了责任,交出了“接力棒”,自顾休息去了。大花狗却不这样。记得有一次,户族里一个远嫁他乡阔别多年的姑姑,回来探望亲人。父母亲出去迎接,一见面只顾了寒暄,大花狗瞅准机会,扑上去撕扯住了姑姑的大腿。撕破衣服是一方面,伤痛惊吓是一方面,拂了姑姑的面子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父母家人也是十分地难为情,本该是一次情意浓浓的亲戚欢聚变得好不尴尬。送走了姑姑后,父亲用牛皮鞭子对大花狗进行了严厉地惩罚,大花狗蜷缩着身躯满院乱跑,不住的嚎叫,它可能会觉得特别委屈,我是条狗么,不就是咬人的么?受了惩罚的大花狗,好了伤疤忘了疼,还是我行我素,家人在迎送客人的时候,不得不格外小心注意些。
大花狗对其它动物也是毫不客气,猪、羊或者别人家的狗自不在话下,就是体量比它大几倍的大牲畜,它也敢单枪匹马去挑战。家院后面的地里,种了一亩多的胡萝卜。有一天,永利拉着他家的公牛去涝坝饮水,那牛喝罢水,无端发起疯来,一路狂奔,永利哪里拉得住,只能撇开缰绳惊惶失措地跟在后面跑。这牛跑到我家的胡萝卜地里,很快被绿茸茸翠生生的胡萝卜叶子安抚住了情绪,它停下了脚步,伸出粉红色的长舌头,开始慢条斯理地卷着吃叶子。这哪里能行?我和弟弟拿着树枝想驱赶它,它瞪着一双硕大的眼睛,鼻子里喷着粗气,低头拱脑,想向我们牴过来。我们吓得后退不跌。这时,永利也小跑着赶过来了。我们就要他把牛拉走。永利虽说是个主人,但牛欺他人小力单,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他也是不敢上前去。正在我们束手无策的时候,大花狗从家里出来了,看见公牛,就像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老远就奔突而起向公牛直扑过去。公牛大吃一惊,也顾不上吃叶子了,四个蹄子分开站定,立着尾巴,一双牛角直对着大花狗应战。大花狗扑到公牛跟前,发出恼怒的吠声,快速地转了个圈,避实就虚,攻击公牛的腹部和臂部。公牛甩着头、掉转着身子抵御,可大花狗更加快捷灵活,纠缠了几个回合,公牛失去了耐性,撒开四蹄逃窜,大花狗紧追不舍,一个跳跃扑上去,咬住公牛的后腿不再松口,就像突然之间给公牛的后腿上绑了一个大包袱,上下跌荡着跑出了好远,大花狗才被甩下来,在地上滚了几圈,“嗞嗞”地叫着不追了。我们发现它的嘴里流出一丝血迹,也不知道怎么了。事后,永利说,从它家的牛腿上取下来一只狗牙。
大花狗的凶猛,让村里的一个人对它恨之如骨。这个人叫李占江,家住在村西头。他养着一群羊,每天都要赶着去放牧。每次从门前经过,大花狗都要扑出去,吓得羊群一片混乱,李占江也手忙脚乱。李占江没办法,就采取了绥靖的办法。他每次过来的'时候,兜里揣上两疙瘩馍馍,给大花狗扔过去,想着借此搞好关系。可大花狗根本不吃这套,只把那滚动着的馍馍疙瘩当打它的石头,扑上去咬一口,复又追赶羊群。见软办法不行,李占江就准备来硬的。有一天李占江赶羊过来,大花狗正好爬在大路口休息,可能是见这人这羊总过来,多少有些麻痹大意,它瞅了一眼,没动弹。这是多好的机会,李占江藏在衣襟下的手里,攥着一块不知道准备了多少天的大青石,他忽然将那石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砸向大花狗。大花狗腹部被击中,惨叫一声,起身扑上去。可这回还没有吓乱羊群,它就哀鸣着返回身来,踉踉跄跄走到家门口,很痛苦地卧下了。接下来的几天里,大花狗再也不咬人了,也不咬动物了,它一点东西也不吃,只是有时候很艰难地爬起来,趔趔趄趄地走到村东头的涝坝堰边去舔些水,然后再趔趔趄趄走走停停地回到家门口,有气无力的卧下。这样地捱过了几日,大花狗再一次强挺着起身向村东头走去,不过这次它不是去喝水,而是走到与涝坝一路之隔的瓦窑坑边,一头栽下去,悲鸣了几声,蹬了几下腿,瞪着发蓝的眼睛,龇着森白的牙齿,一动不动了。它以自己的具体行动,证实了“好狗不往家里死”的俗话。
大花狗已死,几户人家欢天喜地地剥了皮、分割了肉。我所知道的情况是,大花狗的肋骨被打折了两三根,尖尖的骨茬刺进了肝脏里。
大花狗死了,死于它太过凶猛剽悍、坚持原则、尽职尽责,除了让人畏惧,也妨碍或者威胁到别人,难免招人忌恨,难免会有人安下欲除之而后快之心。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给它遭遇不测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