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足,是知道自己有哪些欠缺的地方,这是成长的第一步。
知不足的方式可以是良师、益友、诤友、畏友指出来的,也可以是通过一些事情自己发现的,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值得高兴的事,因为那是你改进的方向,古人所谓的“闻过则喜”大概也包含这个意思吧。
古人有对自己要求很高者,注重修养身心,首先要杜绝的就是“傲”气。传说书法家王献之小时聪颖、勤奋过人,自认为字写得很可以,写了一幅字后,其父在其中一个“大”字下加了一点,其母来检查,说:我儿写尽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而这一“点”正是王羲之点上去的。这让王献之大为惭愧,从此发愤,终成一代名书法家;也是传说,苏东坡少年时熟读诗书,自认为没有不认识的字,于是写了对联“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一天一位老者来访,奉上一书,苏东坡竟然一个字也不认识,脸红之余,将对联各加二字,变成“立志读尽人间书,发愤识遍天下字”,终成一代大家;成语“蜀犬吠日”说四川因为大雾,很少见到太阳,一旦碰到难得的晴天,那里的狗就会对着太阳汪汪乱叫,以为见到怪物,和“夜郎自大”一样,也是对见识不多的人的一种讽刺;而那个著名的“盛石之钵,石间可加入沙,沙间可注入水”的'故事更让人警醒。那是一位师父考验其自满的徒弟的办法,徒弟自认出师,要下山前,师傅让人端来一个装满石头的钵,问徒弟:满了吗?徒弟说,满了;师父让人拿来沙子,沙子从石头间加入,直到溢出,问“满了吗?”徒弟说,这下真满了;师父又让人端来水,水灌入沙石间,直到水再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无言,也领悟到自己还有许多欠缺的地方,于是静下心来,再次跟随师父,投入研习之中。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常言“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艺无止境,学无止境,何敢轻言没有不足呢?
缺陷是客观存在的,而能否知晓就是关键了。古人每日三省吾身,就在于发现不足;周总理提倡“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指正。正是这样的态度才有了伟人超凡脱俗的成就。
与一位朋友聊天,其对自己的不善表达、不善与人相处很苦恼。我告诉这位朋友,一定要从语言上下功夫,可以多读一读古代的成语、典故,这些都是浓缩的语言精华,长此积累下去,就不会产生驾驭不了、理解不了语言的苦恼;还要多用尊重别人、体谅别人的心态与人相处,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好感;至于别人是不是真诚相待,时间自会说明一切,你只需做好自己就好。这当然需要毅力、时间,但人的每一次成长都不是那么舒服的,比如学走路,比如学说话,比如学认字……这些,今天看来都不算什么,可当时付出了多少,只有父母和自己知道。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找借口的懒。
知不足而后进。正如学外语,有人说在国外学得快,为什么?因为你一旦身处那个语种的环境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语言不通的苦恼,所以也就时时处处的留心、用心学,这样的结果便是外语水平的突飞猛进。所以说,许多事没有做好并不是因为我们不聪明,而是我们没有那种知不足的清醒与紧迫感。
知不足是成长的第一步,浅尝辄止与半途而废一样,都让生命止步于高层次的体验面前;至于因傲而无事生非、而横生枝节者,更是可悲的。
最后,用一句名言与朋友们共勉——“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知不足是成长的第一步散文】相关文章:
季羡林散文知足知不足阅读答案参考01-27
流年知何处散文10-03
成长的散文11-07
张爱玲有关成长散文11-25
我是谁散文08-22
老舍是齐白石的粉丝散文07-25
柳永是别离的笙箫散文09-24
成长经典散文随笔08-03
我是漂流散文10-01
家是温馨避风的港湾散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