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过年,我记得我们小时候非常期盼,我的姐姐们最喜欢的是能有一件新衣服穿了,而我最高兴的是,终于可以吃上肉了,还可以贴对联、挂灯笼、放炮、打年火。
先说写对联吧,过去在老家农村过年对联全是自己或者请人现场用毛笔手写,每一家都不会上街去买,不想现在全是买现成的。似乎这一点,年味就淡了许多。
在腊月最后一天,早饭一吃过,父亲就拿来笔墨和一张红纸,喊我来裁对联纸,对联纸也有讲究,老门上的对联最宽最长,窑洞上的对联稍比老门上的小些。最后裁剪好院落中央的墙上、水缸、灶头、磨盘、柜子上等处的对联纸。一切弄好后就开始写对联了,老门上的对联一般是父亲写。因为字写得太丑怕邻居村人笑话,我父亲上过完小,毛笔字相当不错的,老门上的对联一般写响应党的号召、赞美政策一类的对联。这里又一例:“致富不忘共产党,幸福全靠毛主席”,脑眉写国泰民安。完后窑洞和其他处一般父亲让我写,一是让我练毛笔字,二是学会如何写对联。我当时上小学三年级,老师就教毛笔字,每天都交大仿(毛笔字作业),所以我也会写毛笔字,只是字不太圆润和结实。各处的对联都有讲究,比如,院落中央的墙上贴‘满园春光’、马棚贴‘槽头兴旺’、磨盘上贴‘白虎大吉’、水缸上贴‘水内生金’、柜子上贴‘招财进宝’、窑洞炕对面墙贴‘抬头见喜’。总之,过老年写对联、贴对联是一种很重要的事,老门和窑洞对联分左右,贴反了让人笑话没有学问。只要这红红的对联在院子里大小门和各处一贴,似乎就有了一种红彤彤的年味。
再说年关挂红灯笼吧,年关最后一天,中午贴完对联后,就着手扎灯笼糊红纸。先说这红灯笼如何制作,他不像现在的大红灯笼,里面放个灯泡连个电线,完全没有那种过老年味。过去农村都不知道电灯是什么,家家都用煤油灯。所谓的红灯笼就是柳条扎成一个带底有挂钩的方框,用贴对联的红纸把四周糊起来,把一盏煤油灯点亮放进去然后挂到院子里的老门上。我记得挂红灯笼也有时间,从月尽到初六小年,天天晚上点亮红灯笼,完后再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点亮。全村都是统一的,腊月最后一天的傍晚,天刚黑,家家户户就开始把制作好的红灯笼挂在各自的大门上,一般的家户红灯笼都没有装饰,有巧媳妇的家户会在红灯笼四周贴上牛呀狗呀等剪纸画,灯一亮那些小动物纸画就映在灯框的红纸上,真的非常好看,古香古色、很有年味。说实在的比现在那些圆圆的红灯笼好看多了。
天完全黑下来后,从高处、远处看全村哪高低错落的各家各户,都让一个个红灯笼串联了起来,形成一个“一”字型、“之”字型,长长的,从近到远,从村头一直连到村尾,消失在村口天际,就像天上的银河洒落下来的星星,非常壮观,给人遐想神秘。在这年关里,贴上这红红的对联和挂起这红彤彤的.灯笼就有了一种红红十足的年味。
这新年的炮声就等不到腊月最后一天了,离年关还有几天,那些零星的炮声早在村庄里此起彼落了,记得各家的孩子都会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比赛放炮,看谁的炮声大、谁的炮飞得远飞得高,那时候村里放烟花很少,有钱的家户一般到腊月尽晚上和正月十五晚上放烟花。一听说,哪家准备放烟花,可以说一村的孩子都往他家跑,哪场面围得人山人海,就像城里的人赶夜市一样热闹。
再说放年火,那是每家提前准备好一大捆柴火,等腊月最后一天晚上,一般是晚上七八点左右,把哪一大捆柴火竖立在院子中央,放年火就拉开了序幕。具体的放火时间一般由自家的孩子定,所以相邻的几家孩子们商量好,都是一家点燃放完了再去下一家,这样一个有300多户村子里放年火一直能延续到深夜。从山头远处看,火光冲天,像燃烧的白昼一样。听老人说放年火还是有传说的,听说是每年到腊月三十晚上老天爷给人间就发一年的粮食了,是按人多少发放粮食的,哪家有火光就知道哪家有人才给发,因此,到腊月尽这一天晚上天下家家都放火,老天爷一看,全天下红彤彤一片,到处是火光,就证明到处是人家,为了满足全天下人生活,因此就给全天下发放粮食。长大后,也知道就是借这个传说,老百姓期盼来年是个丰收年,把这个愿望寄托在放年火这个传上更显得有一种神秘的年味了。记得打火时,母亲还把一个笼子从火堆上扔过来过去,嘴里念叨着:“老天慈爱看人间,家家有人要吃饭。千石糜子万石谷,今年再来丰收年。”随后让我们兄弟都从火堆上跳过去串过来,说这样可以长个子,身体好、将来有出息。
我最爱吃的就是过年哪炖骨头肉了,到了腊月尽的晚上,家家户户都在炖肉,记得我常常在炖肉锅旁守着,就等出锅时第一时间能吃上一块骨头肉。当时农村家家都不怎么富裕,平时根本吃不到肉,只有到了年关才能吃到,因此,每家的孩子都很馋肉。肉快炖好时,哪浓浓的肉香在院子里都能闻到,记得啃骨头肉,又香又劲道,常吃得嘴角流油。总吃不够,因为就那么一点,家里兄弟姐妹都要分吃些。
过去的肉又香醇又劲道,不想现在都是添加剂,为了让猪、羊早出栏卖钱,都是喂激素、抗生素等,肉很松软,根本没有当年的肉味了。再也吃不到哪一种醇厚的香味和劲道了。回想起哪岁月、哪肉香就是一种浓浓的年味,
那些榨油糕、烙米黄的事都是母亲和我的大姐二姐做,我只有等着吃就是了。
好像腊月尽这一天,好多重要的年事都要做完,单等正月初一早上轻轻松松迎新年吃饺子和白菜豆腐炖猪肉粉条了。
提到年味,还要说下小孩的压岁钱,记得小时候农村老家,一般长辈主要是姑、叔、姨、舅在大年初二、三到家做客时给小孩压岁钱,那时候钱值钱,一般都是两毛、五毛,给一块的非常少,除非确实有钱的亲戚,还得和你家走得非常亲近,这才有可能给。记得当时两毛钱就可以到公社的食堂买一碗肉吃,所以大多数亲戚都给两毛钱,我和姐姐们都高兴得不得了。给了五毛钱的过后母亲都要收走。记得我们家景差,母亲一般只给我最小弟弟的年钱,好像是两毛,因此过个年弟弟最小收到的年钱最多,我们都鼓动弟弟拿他的年钱从村代销点买来糖果分给我们吃,好像两毛钱能买十颗水果糖,弟弟给我和姐姐们一人一个,剩下的都是他的。我们当时也好像很满足,认为就应该那样,毕竟钱是弟弟的吗。
到了正月初三以过,各家孩子都会聚到一起,比看谁的年钱多,我当时常躲得远远地,又时过个年连一毛钱也得不到,只有弟弟又资格和那些孩子比。就这我们都非常盼望过年,最起码能吃到弟弟的年钱买来的糖。
提起过去那些过年的年味,至今还很留恋回味。小时后常盼着过年,能啃骨头肉、挂红灯笼、贴对联、打年火、还能吃上弟弟分给的糖果。现在住在城里,总感觉过年很平淡,过年对联、灯笼都是从街上买,再没有人亲自写对联和扎灯笼了。可以说没有什么年味了,超市里买的肉再也没有那种醇香和劲道了。就是忙、烦、甚至焦头烂额。
过去虽然家家不大富裕,但人们精神都很愉快,似乎明白了,幸福感不是有多少钱,而是快乐不快乐!每当精神空虚时,我就会想起哪过去的岁月,想起哪飘着醇香的肉味,想起哪一溜溜煤油灯点着的红灯笼和家家院子里哪一堆堆火焰,想起哪一串串的年味故事……
【再说年味的散文】相关文章:
乡村的年味散文10-02
原创散文:年味最浓是儿时10-06
年味在我心灵深处散文10-04
春联里的年味-关于年味的作文700字11-16
望江南再说杜牧高中作文03-03
等你落叶再说繁华的爱情诗歌09-23
读书笔记:汪曾祺散文集《一食一味》12-31
十年的散文08-19
品读白居易的茶味人生03-07
内经天地五味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