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庄的散文

2020-07-27 散文

  当偶尔不去涉想未来的情境的时候,我总会惦念起两年前我们在峨庄的日子。我不知道这样经常的回顾过去到底有何意义,但是我可以定义那是一段美好单纯而快乐的时光。

  作为美术生,我们是为着美术色彩写生而全体组团来到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的。在临出发前,带领我们的董老师提到,本来按照学校惯例应是春季出游的,但后来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最终将写生时间改在秋天。董老师强调:不过这样也更合适,因为时令一到秋季,树叶纷纷变红、转黄,大自然的颜色因此更加丰富多彩和具有层次感。

  的确,秋天的峨庄是迷人的,山石耸峙,随处可见在由险峻的山岩缝隙围出的一角沃土之上,各种各样的灌木繁茂的生长,几枝绿几枝红几枝黄簇拥着。放眼望去,翠绿的山峦或俯或仰或卧或立,沿着其间一条蜿蜒的马路,我们会寻到一个湖泊如同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这些山峦之间,浅浅妖冶在湖面上的便是周围这些山峦秀美倩丽的身影。而时间如果到了傍晚,湖面上就会碎金荡漾,波光粼粼,就会迷幻般地浮托起车窗里游客慵倦的目光和梦。假如告别这个湖泊,深入山间,你会发现山间的树木更是郁郁葱葱,高树和凭依岩壁、树干、树枝不断伸展的错综复杂的粗壮藤蔓遮天蔽日,置身其间,如同置身凉棚之下,即使是炎炎的午日在这儿也会被筛得只剩下一些斑驳的光影供你把玩。而继续前行,则险恶的出现许多低矮的枝杈和灌木丛,狰狞地衔咬着乱石铺凿的山路,使你的行程更多几分情趣。当我们走到这段崎岖行程的尽头,就可以恣意俯瞰幽幽的山谷和附近低矮的山峰,俯瞰那连绵不断的山林火热地招展了,黛绿、翠绿、黄绿、明黄、红黄和火红团团挤挤挨挨的繁茂着,在雄风之下汇聚成起伏翻滚的波涛,它们由此及彼温柔地俯下虔诚的头颅,又由此及彼倔强地挺直尊严的脊梁……多么雄伟壮观的自然风光啊,即便是在现如今的记忆里,它依然那样激昂地澎湃着,优美,庄严,令人心动。

  董老师在强调出游写生期间的安全与纪律时曾提到“这一带山区的夜晚谁也不敢保证的说不会有野狼出没”,以此提示在这儿的任性妄为潜藏着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大家注定要老老实实地遵守学校的规定,“不得私自离队”。

  但是,虽然董老师抱着一定目的暗示的有可能出现的“野狼”这一词语中含有一定的警示成分,但更多的,它也引起了常年生活在平原之上,从不懂的什么叫做“野兽”的我们的试探的兴趣.

  然而在那十几天的写生的过程中,我们却并没有见到那诡异的狼群,并没有听见它们在月黑风高之夜的农人院落的柴扉前发出的凄厉嚎叫,倒是我们,我们这一群稚气未脱的高中生在熬过最初几天的拘谨之后,反而像脱缰之马,成为了出没在山川之间的野狼,狂野,彪悍,不断地翻山越岭,背诵着这个山区的每一页内容,不断攻占狂风呼啸的山头并竭尽全力向远方咆哮,以让每一个在以后的日子里与我们有缘的生长在散落山间的果树上的果子听见我们挑衅的号角。

  虽然并非如狼般昼伏夜出,但是我们倒也称得上是披星戴月。

  我们住的地方总有四栋二层小楼,俱都门梯内向围成一圈,南楼一楼处洞开一个使这个院落与外界通达的大门,大门外临一条东西走向成下坡之势的柏油马路,在马路另岸与此楼相对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沿着林间小路我们可以走上一座石桥,小小的石桥坐落在一条岸畔长满苇草的小河上,河水潺湲地流着。有时候我们在宿舍里待不下去就会来到这儿散散心。我们的宿舍在那简陋的四栋二层楼房的东侧那栋,上下总有大约六个大房间,男生大都住在二楼,女生则住在一楼。我们宿舍对面小楼为两层的的大厅,被我们用来作画室。每天晚上都会有几个受雇的老人来到这个大厅里做模特,让我们这群艺术生心神恍惚地去描画他们那沟壑纵横颇具山野特色的脸。

  每天晚上在大厅里三五成群聚拢在选定的模特周围进行头像写生自不必细说,因为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但是我们每天早晨摸黑起床却并非效仿古代圣贤仁人“三更灯火五更鸡”似的发奋苦读,而是为奇异的激情驱使,为爬山,为能够在几个小时的辛苦跋涉之后有幸得到数百米之上所见到的地平线上的朝阳的垂怜。像赴一个幽深清远的梦境一样,我们怀着圣洁的心情接受着这种垂怜。然后我们便返回宿舍,与晚起的同学一道从不同的梦境中醒来,一道去餐厅共进早餐。

  餐厅在北侧小楼的一楼厅堂。里面有十几张笨旧的圆漆木桌。我们全体来写生的同学被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取景写生,也以小组为单位用餐,每个小组一桌,规定各小组只有等小组成员到齐之后才能动筷。

  虽然这儿的伙食味道的咸淡与我们的饮食口味并不相宜,甚至如老师在出游之前所介绍的“比较艰苦”,但由于早上爬山以及随队伍到老师选定的目的地进行水粉风景画写生——山路崎岖漫长,最远时来回达二十里的行程——极大地损耗了我们的体力,因此我们的胃口倒是相当好,以至于每次吃饭之前我们常常先将馒头包子以及汤汁之类按人头平均分配好,用清空出的篮子和汤盆再去盛一份以备不时之需,然后才开始我们的狼吞虎咽。这儿的饭菜很快就会告罄。

  食堂所在的北楼背靠着一座小山,我们每每抬头总能望见楼顶上丛生的杂草和落满野枣的荆棘,它所掩藏着的道路,我们在从沿宿舍前那条柏油马路西行找到的那条从山脚开始的路爬起时曾经走过。

  这座山并不算太高,我们宿舍二楼的栏杆就搭在它的腰脊上。我们大多时候爬的山都要比这一座高出很多。每次清晨去爬山,我们大伙儿都三三两两的各自按停闹铃,揉揉眼睛,在其他同学香甜的呼吸声中蹑手蹑脚地披上衣服——秋天的清晨已有几分寒意——然后“吱呀”一声,“吱呀”又一声,小木门打开又带上,我们就来到了宿舍走廊尽头那用水管导来的永不停息潺潺流淌的山泉旁——我们每天就聆听着这淙淙的泉流声入睡,同样也在这泉流声醒来?——草草地洗把脸,以驱走余下的睡意。等到我们大伙儿都在院子里集合之后,伴随着窃窃的说话声,我们从南楼下的瞌睡的铁皮大门张开的嘴缝里一个个地跳出去,跳到一个同样冷青色的别样天地,乘着尚未稀释的夜色而行。

  我们并不熟悉这里的地形,因此爬山也无法抱有太明确的目的地。但青春张扬、自由而无所畏惧,我们俱都随心意放任着自己的脚步,跟随脚步的开拓观摩着周遭的山川,等到远远望见了一个相对耸拔的姿态,我们也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沿着似乎是去向目的地的为山川所夹出的崎岖小路,周畔虫鸣蛙叫,两旁树林和山峦向天空伸展的黑影咬出一大角暗蓝色的天空,明亮的月在天空边缘游弋,像颗颤抖在一片波涛里的珍珠。

  在这条迷蒙中的新奇的路上,男生们是积极地,殷勤的,女生们的娇弱赋予了男生那宽阔的肩膀以特别的含义,像提儿挈女般,我们以一种理所当然的关怀照顾着女生伙伴们。男生们开着路,在布满暗影的路上试探着石块或坑洼处,提醒着身后的同学注意安全。到了山路上则又需要小心拨开从斜升的山路旁岩壁上伸过来的枝条和荆棘,让女生们放心前行。而当碰到比较陡峭的山坡或小段的断壁时,男生们更要率先攀爬上去,然后在上面定住脚跟弓下腰身伸出手来拉女生一把。当然,队伍的中间和后尾部也需要男生的搀扶和照料,无微不至。绝无例外,在这段向着天空和太阳的旅程上处处都有温情的流露,你不感动都不行。

  爬山是很累的,但来到山顶上,我们在同伴的身上欣赏着自己。每个人都在四处张望沉浸在雾霭里的山峦、大地和村庄,乌黑的瞳眸,满颊的汗水,映着薄明时分青白色的天光。在这种氛围里,如同美好的慵倦袭来,我们感到似醒似梦,似乎自身都在这沐浴一切的蓝青色天光里与寥廓的天地万物融在了一起,融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最圆融的梦境。在这个梦境里,我可以听见自己和同伴们的自由呼吸。

  而等到地平线上一个哈欠,霞光灿烂,映照着萦罩雾气的墨绿色山麓山腰之上顶着的那尖岩石裸露的山巅,也映照着山巅之上那几张汗涔涔的笑脸。这笑脸一直在我的记忆里熠熠的忽闪。现在想来,这发自内心的微笑倒不完全是由于那壮丽的日出,它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在这一段辛苦但有趣味的行程之后依然相伴身边的同学,他们的存在使我在下意识里明白,那苍茫的雾霭,那明澈的天空,那凉爽的晨气,那柔和的曦光,那灿烂的太阳及至那每一个隐秘的思想,这一个个涵含广阔的名词以及将这些名词作为形容词修饰的现时当下的自己,我们不必刻意去解释,同伴们自然会理解。

  三四点钟,夜的睡衣尚未褪去,我们的征程已经开始。有时我们会路经在山脚下错落的村落,不小心惊动嗅着木栅栏和石头墙的忠实的狗,于是“汪汪”的叫声便追了上来,伴随着木栅们“嘎吱嘎吱”的抖动声,一家紧咬着一家,起起伏伏,一个音符起头最终却汇成响彻大半个村落和整个夜晚尾段的纯自然音乐交响。可是即使如此,这交响乐也无法吸引来整个村落沉醉在这个摇篮曲的尾声里的目光。这些山野居民对于那用各种各样的石块和石板垒成的黄褐灰白各色间杂的凹凸不平的墙垣是放心的,很少几次我们这慌乱的足语会惊扰到他们那安逸的美梦。当然,乘着熹微的天光向夜的边缘而行,在冷光秋色苍茫里,我们也还是擦肩遇到过三三两两挎着巨大的藤条筐去扒拉麦秸之类的柴火的老太太,花白的头发理在脑后。她们唬着想跳出家门的狗,反手小心地带过栅门,然后蹒跚地转进为两旁石屋所挤出的小巷;也听到过早出或晚归的年轻人颠着短短的`摩托车,嘟嘟地荡过用石板铺成的不齐整的山路,迷迷糊糊的车灯楞楞地在逼仄的巷道和冷青的墙上摇晃。但所有这些都不过是这个山村在沉眠中的一个个香甜的梦呓,甚至每次只有当我们经过几个小时的攀登抵达山顶的时候才能够听到破晓的鸡啼,才能看到山脚那些村落人家三三两两抬起昏黄色的眼睛,小小的窗口闪出惺忪的灯光。不久灯光晕晕染染,炊烟氤氲了大半个村庄。

  不错,这里的人们是安逸的,勤劳的,朴拙的,他们连耍赖皮都显得那么憨实,让人感到淳朴得可贵。一次,董老师正对着一处房院为我们作范画,一个挎着果筐的老太太靠过来,一边掀动盖住筐口的土布一边说:“要苹果吗?很好的苹果啊。”

  “不要,不要。”董老师专注于绘画之中,眼皮在风景和画幅之间快速地抬落,也并没有停止持画笔的抖动的手。

  “要几个?新采摘的,新鲜!”

  “不要,不要。”

  “几个?五毛钱一个,便宜啊!”微笑狡黠的老太太答非所问,但又显得很自信,仿佛她预见到董老师一定会买她的水果一般。

  “几个?”她执拗地问道。

  董老师转过头来,摊开手,表示无奈。围在一旁的我们也都哄笑起来。

  董老师笑着掏出钱来递给她。

  可是我们这班戆头戆脑的学生可不是这般容易被糊弄的,每次见他们靠过来要兜售自己的土产品,我们就只远远一挥手,话也不多说一句,然后转身背向他们,使他们无论如何都找不到插嘴的机会。于是这些不是小贩的小贩不得不吃着闭门羹,徒劳地嘟囔着叫卖几句勉强撑撑门面,然后在我们之间怯怯地穿行而过。我们已经到了能够体恤父母艰辛并且不再热衷那些零嘴的年龄,而即使偶尔买点什么,烤地瓜之类的东西,一旦不合口味,到最终这些东西也不过便宜了那些在坑坑洼洼的大街小巷里四处觅食的狗。

  这片山村街上的狗很多,但并非都是流浪狗。在一个淳朴的山村里,即便是狗也是很自由的,我们也从来没有受到过它们的伤害。只是大概是由于一方水土不仅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狗,这儿的狗浸染着这儿的人身上的那般的豪放,豪放的使我们这些来自平原所谓视野开阔的人也不免感到难堪。有一次我们进行水粉风景画写生,我们小组选定在一户在如意门旁有一棵高树的人家院落作画,我们男生女生一圈人正说说笑笑着,突然有两只个头不大的白毛狗闯入了我们的视野之中,相互追逐着,最后就流连在小如意门旁那棵树的阴影下纳凉。经过一小段时间的自觉不自觉的观察,我们感觉苗头不对,但我们却不知道该如何制止。最后抓耳挠腮的我们竟然容忍这两只狗冒天下之大不韪抖抖地在众目睽睽之下交欢。所有人都哑然失笑,最后,一个女生忸怩而又恼恨地捡起一块小石子扔向那对现正沉浸在情爱中的恋人,嘴里挤出一句:“去!”声音细微以至无法使其从沉醉中醒来。一群人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表态,就都故作视而不见的样子。有几个人情不自禁笑出了声,但声音在他释放了极限的一口气之后就戛然止住。我至今犹还记得当年那个女生转过去的那张羞怯难当的脸……

  虽然这次写生生活只有短暂的十几天,而且到现在也已过去两年了。但时间的砝码与这段往事同居天平两侧,岁月的流逝叠加只能使它在我心里的分量加重,只能使这段轨迹在我的记忆里越发的清晰深刻。我想,我永远都会记得在那个日夜聆听泉流潺潺、青春腼腆张扬的日子里,我和同学们一起爬过的山,涉过的水,偷过的日出;永远记得在那个羞涩的年龄段我们抱着纯纯的情感牵过的手,体会过的温度;永远记得我们在最美好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里共同走过的这段被那样皎洁的明月和那样晶莹的露水所打湿的美丽行程,永远,永远……

【峨庄的散文】相关文章:

登柳州峨山_柳宗元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原文07-08

《过故人庄》唐诗鉴赏10-31

刘克庄《沁园春》赏析09-04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唐诗鉴赏10-28

欣赏刘克庄的《沁园春、梦挚友》02-25

唐诗《积雨辋川庄作》12-07

唐诗之《过故人庄》赏析12-06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05-28

《春庄》王勃古诗赏析10-08

新春笔记的散文 那年中秋的月亮不圆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