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小学的同学找我,要我给他写篇文章,是他本人最近经历的切身体会。听完诉说,这两天心里像打翻的五味瓶一般,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翻滚不息,久久不能退潮。
这缘于一件盼星星盼月亮的“喜事”,日前已半休克十年有余的原单位一声吆喝让这些十年无人问津的社会“闲人”重新聚集到组织身旁,得知原有单位业经相关部门批准正式破产,这些“流浪儿”即日起可享受“下岗”待遇,可办理下岗人员相关证件和手续,算正式列入当地下岗人员,养老和医疗保险等接上十年前的茬儿继续办理……十年的“没娘孩儿”重新回归组织怀抱、重新得到组织的阳光雨露、后半生有人管了!心情能不激动能不欢欣么?这可能比路上捡一沓子票子还爽。可组织把事情一一说明白转瞬间心里拔凉拔凉的,想要享受下岗资格前提是要和原单位签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也即从即日起不再是国有企业职工,原有的全民干部等等随之一风吹净,简单说真正成为一个社会人员,从此不再有单位。从踌躇满志的小青年干了三十年两鬓秋染成了半老头,就这样说完了就完了?当初进单位时又是凭文凭又是考试、面试、层层筛选严格的不比今天招考公务员容易几分。现在一句话就彻底没事儿了,心里岂能不悲戚戚的。说没事了,其实事儿还没完。还给发一笔XX金,像老同学这样工作三十年的“老同志”发1.96万元。三十年风雨拼搏苦苦奋斗换来最大的一次性收入一万九千六,一年的价值六百多元,苦笑?干笑?这钱还不是到手的钱,“下岗”之日是从上年五月算起,办手续是今年,差这一年的养老、医疗缴费需自己承担,还要从一万九千六中扣除几千,实际拿到手的票子仅仅是一万四千多。老同学给老婆说,辛苦了半辈子咱也享享受,这一万四正好能买一台液晶电视,他妻不忍,老同学说换台电视天天看着就天天能想起这是我这三十年的奋斗结晶。
“下岗”里还有学问,按规定下岗日期老同学的工龄是二十九年七个月,离三十年尚差五个月,不能享受“内退”,原因是当初没下乡修地球而在城里做临时工两年多不予承认工龄,而下乡的就承认算作工龄,就可“内退”。这叫我想起早年到基层单位时一位老工人给我反应的一件事,说的是他解放前的两三年就在这家厂里学徒一直干到现在,而他的工龄却从解放后的1954年公私合营算起,他当时的师弟是中共地下党,人家这会儿是某局局长退休后享受离休待遇,“咱那会儿啥也不懂,要是知道它是地下党的咱也参加多好……”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要知尿床一夜不睡。要至今日这政策,当时就是再怎样也去农村接受再教育该当多好?那位老工人当初参加地下党这会儿是啥光景?
找谁讲理去?当初百里挑一的堂堂外贸公司,聚集着各方面优秀的年轻人,国家经济转型改革后这些单位不适应新形势走向自生自灭,企业巨额亏损、没有资金、没有业务而无力继续经营,员工放假回家,原有一切待遇全部消失分文没有,无人理睬,全靠自己四处打工,艰难万分……全是这些员工的个人过错么?后果全由普通员工承担么?一个昔日厉害的公司无声无息地偃旗息鼓继而半休眠,致使员工十年失业,颠沛流离飘落社会,没有一分钱收入,看病全部自己掏腰包,物价不停上涨,全凭自己四处打工拼搏挣钱养家糊口,苦不堪言,且还不能享受一个“下岗”的资格,不能列入社保部门的下岗失业范围,养老医疗全无着落,还不能列入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下岗人员”范围内,实实在在沦落为“没娘儿”。一些同事迫于生计干起了给中小学生提供中晚餐的“小饭桌”生意,还要承担着违法经营的风险。这些现如今熬煲汤粥炒菜技艺娴熟的厨师们当初都是优秀的外贸骨干,手里都有正儿八经的大学本科第一文凭。国家为培养他们付出了多少人财物力?他们个人和家庭为获取那大学毕业证耗费了倾注了多少金钱、精力、心血和汗水?真为这些人才白白荒废心中流泪。这种人才浪费的账有谁算过?也或许,有人会说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可以重新到其他单位应聘或自己创业去。睁眼看看,大学毕业手持文凭和一摞子各种证书的年轻人找一个饭碗何等的艰难,况且年过不惑或者年已知直天命的“老同志”有谁会青睐?自己创业,别的不会还得干老本行,资本何处来?就是你借钱,能办起一家注册资金需几百万的进出口公司么?再退一步说,就是你办起来,这种业务不是卖烧鸡做糖葫芦,需要是一整套专业化分工和配合,需要一套严密的作业流程,有人会来给你打工么?有些话,说起来简单容易,那是担子不在自己肩上说话腰不疼。
……
不管怎样“悲惨”,老同学最终还算是得一善果,还有的人尚不如他。透过这个事例,给今日社会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类似老同学的情况绝非一二,这些前半生为单位为国家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干了几十年的普通职工,在单位无力照管的情况下不说经济上关心照顾,起码尽早地让他们纳入“失业”人员的范围,叫他们哪怕是自己交“三金”,尽早把养老、医疗等相关事项纳入“在册”人员,叫后半生不再飘忽不定,回归“组织”,有人管,不再处在“没娘孩儿”状态;二是,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研究以及专家学者们为何这么多年来就不认真正视和研究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应对这些上有老下有小、半老不老、应聘没人要的“老同志”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和鼓励,在失业救济金、计算工龄、提前内退等问题上是否给一点特殊政策呢?三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失业人数的真实性有误,未能真实地反应失业状况,有多少类似老同学一样已经明明白白失业多年的人在统计表上还是“就业”职工,那么,这种统计有何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呢?四是,这些隐性失业人员今日已是中年,皆为家庭主干和中流砥柱,要赡养老辈抚养小辈,如若解决不好就极有可能酿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导致家庭、社会问题丛生,进而影响维稳大局。
人,没有后顾无忧才能活得轻松愉快,但类似老同学们能轻松愉快么?比比今日公务员及吃皇粮的事业单位可谓天壤之别。他们有错么,答案是肯定的,他们当初进错了们,若是到了吃皇粮的单位何来今天的委屈、牢骚和痛楚。都是为国家做贡献,进了不同的门,结局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 相关推荐
【迟到的下岗现代散文】相关文章:
人走茶凉现代散文07-06
尘缘现代散文07-06
现代散文阅读06-28
现代散文小集06-28
山色的现代散文07-04
英语现代散文07-04
现代散文:春意06-30
除夕的夜现代散文08-27
品梅现代散文07-06
现代散文诗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