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我本勤劳的散文

2020-07-22 散文

  中国社科院农村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在《坚硬的腰带》一文中指出:不难理解,如果忽略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作用,则全国在业职工平均每人每天多劳动2小时,就意味着全国25%的劳动者丧失了工作岗位。这里有一个不良循环:在业者越是“勤劳”,劳动市场的竞争就越是激烈,在业者的工资也就越低,进一步地,在业者的劳动时间也就越长。这是马克思讲过的道理,只是人们假装忘记了。

  无疑地,党老师指出了一个症结。星级饭店的理发员、加油站工作的女孩子、数以万计的农民工以及强竞争领域的白领员工,事实上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勤劳”的在业者让劳动市场的竞争愈趋激烈犹自不知,疲于奔命只为了一个理由:生存!能够朝九晚五、能够一周工作不超过40个小时几乎是个无法实现的梦想。不是我们愿意这么“勤劳”,也不是我们想挤兑哪个人,只是不“勤劳”的后果实在不堪设想。孩子要上学,房子要解决,一家人要生存,你不“勤劳”自有“勤劳”的那个人来替代你。试想,为了没有补偿的加班去找明知不会有结果的劳动仲裁,既浪费时间和精力严重时甚或危及到饭碗,值得吗?为了一周多工作的那些个小时去声讨,犯得上吗?满世界都是,见怪不怪,不想“勤劳”你可以自便,没人拦着你!足见这“勤劳”里满含了辛酸和无奈。

  三年前,麦子的一篇《我奋斗了十八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一位高级IT白领“在脏乱差的火车站耗上3个小时,为的是18:00后返程能多得150元的晚餐补助”;“每个数字后都凝聚着加班加点与忍气吞声,俯首贴耳地被老板盘剥,为的是一平方米一平方米构筑起自己的小窝。白手起家的过程艰辛而漫长,整整3年,我没有休过一次长假没吃过一回鸭脖子;听到‘华为25岁员工胡新宇过劳死’的新闻,也半点不觉得惊讶,以血汗、青春换银子的现象在这个行业太普遍了。”“勤劳”至此,除了揪心的难过,我们还能发什么样的感慨?!

  让人羡慕的.IT业尚且如此,低端行业的劳动者就更让人不忍提及了。IT精英们的奋斗至少还能看到希望,普通的打工一族却不只前途缈茫,就算今天在工作,也还要时时担着工资被拖欠而落到衣食无着的境地的风险。如果“勤劳”能换来生活的富足,如果“勤劳”能让“辛苦我一个,幸福全家人”成为可能,我们愿意再“勤劳”一点、更“勤劳”一些,无怨无悔!可事实却是:连这个想法都是奢侈的!

  一个在私企负责财务的朋友感慨地说:太累了,已经没有生活了!是,她太“勤劳”了,一个人做了几个人的工作,无休无止的工作让自己快变成了一架机器,是所愿么?是想剥夺别人的劳动权利么?非也!不说其它,就为老板那些足够的信任也得快马加鞭,多劳者,能者也!这个中滋味我也曾深有体会。老板是什么?像一则漫画里讽刺的那样,老板就是装满自己的口袋后还在窥视员工口袋的那个人。四年前,我应聘到一家私企,工作到第三个月后,老板解雇了原先的员工,两个岗位的工作由我一人兼着,用老板的话说就是:与其让她混,不如你一个人来做,大不了两个人的工资给到你一个人头上。可结果是,两份工作我是做了,却从来没有领到过双份的工资!某种意义上讲,是我的“勤劳”让同事丢了工作,现在想起,只感到无知,只觉得惭愧。

  可是,即使明白了“在业者越是‘勤劳’,劳动市场的竞争就越是激烈,在业者的工资也就越低,进一步地,在业者的劳动时间也就越长”又有什么用?生活依旧阴晴圆缺,我们只能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既无力去讨个公道,也只好迫于生计而继续“勤劳”下去。只想申明一点:为这个不良循环推波助澜实在不是我们的初衷,多想像个正常人一样有工作做,有房子住,有假日休息,有时间逗孩子、陪老人,然后可以正常地退休养老,且不说偶尔小资一下、远游一趟。难道说,是我们要求过高了吗?早有人指出过:和谐离不开强势阶层增加自己的教养。假装忘记马克思理论的是那些强势阶层,或许他们根本就不想知道,他们只关心如何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如此,在业者也只好继续“多工作两小时”甚至更多,只好让劳动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更多的人只好待业失业……

  麦子呼吁:为了这个世界更公平些,我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社会责任感驻留我们的头脑。而我做不了别的,只能写这样一篇文为如老公一样一周工作至少六十小时的“勤劳”者作一申诉,只能深鞠一躬对那些由此而可能失去工作机会的25%的人们真诚说一声:对不起!

鬼市卖花女散文 信誓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