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故乡走出去的是肉体,留下的是灵魂——题记
故乡的情,如同父亲手中的线,无论风筝飘得多高多远,都会被这条长长的线牵回到地面上来。顺着那根牵心的线,我们不用问路,就能顺畅地找到我们可爱的小村庄,找到我们来到人世间的老房子,找到那些流淌不尽的脉脉乡情。
不管是晴朗的白天,还是漆黑的夜晚,乡情都挎着乡情的胳膊,牵着乡情的小手,在乡间的土路上,紧紧挨挨地、幸福地、尽情地走着,留下的脚步,一步是乡情,再一步还是乡情……
家中的那栋老房子,越来越变得生动感人。在老房子中,父亲的微笑,还同年画一般,崭新地贴在南北的土墙上。母亲的幸福,还留在锅台旁,被喷香的饭菜,熏得跌跌撞撞。在土炕上,一家人围在一张饭桌边,大饼子就着咸菜条,高粱米饭就着大葱蘸大酱,咀嚼着团圆,咀嚼着幸福,咀嚼着脉脉的亲情。兄弟姐妹们儿时的嬉戏,荡起阵阵无忧无虑的欢笑,还在老房子里千转百回地萦绕。我们夜晚读书的那盏煤油灯,还吊在房梁上,照亮了眼前求学的路,盈盈地亮在我们的心里……
几扇木质的窗户,镶嵌着精美的攀长,爬满攀长的窗子上,曲里拐弯地书写着祝福。一层单单薄薄的窗户纸,就能把大风挡在窗外,也能把大雨挡在窗外,把生活中的苦难岁月挡在窗外,把一家人的亲情、幸福,都温馨地留在屋中。
傍晚时刻,吃过晚饭,那飘荡着泥土馨香的土炕上,放着一个红膛膛的火盆,老奶奶坐在火盆旁,一家人就团团围坐在一起,那火盆便紧紧地笼罩了一家人的甜蜜、一家人的温暖。羡慕得天上的月亮也悄悄地走下来,挤在一家人中间,在火盆旁羞涩地取暖,静静地听老奶奶讲故事。
村中的那口老井,还站在原处,一步不动,静静地守着规矩。老井有时沉默着,有时叹息着,汩汩的清泉还在流淌着。记忆的清晨,男人来到井边提水,井绳一节一节地拽上来,左边一桶装满的是清洌,右边一桶装满的是甘甜。记忆的中午,刚刚过门的媳妇、青春的少女,结伴来到井台边洗衣服,双手的旋律,激动得搓衣板不停地嚓嚓响着,青春的健美、勤劳的'节奏、生活的韵律,从井口缓缓地溢了出来。记忆的傍晚,收工的农民,笑呵呵地站在井台边,洗洗脸,揉揉头,搓搓臂膀,把一天的疲劳轻轻地卸下去,化作云烟飘散……
门前的老柳,尽显沧桑百态,深深地扎根在大地,倔强地张开突兀嶙峋的枝桠,迎接风,迎接雨,迎接大自然的一切赐予,为的就是看看小村的发展变化,看看小村迈向富裕的脚步声。老柳要把小村中、把老屋中的人们,幸福地、高高地举起、举起……
谁没有故乡?在故乡,人们将得到生命的肉体,以及幸福生活的源泉,特别是精神世界里那个百求不得的乡情、亲情的安慰。我们多想回到故乡、回到童年、回到乡情慰藉的生活,让心灵的泅渡返璞归真,让奔波的躯体轻轻地靠岸,停泊在乡情的港湾,让心有所归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