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描写乡间景色的散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描写乡间景色的散文1
乡村的夏夜,是一首玲珑可人的小令。
以平阔的房顶为床,以缀满星星的夜空为被,手执蒲扇轻轻摇——你就躺在诗的意境里了。
天河在很近的地方“哗哗”流淌,波光闪闪,似乎还有活泼的锦鳞遨游浅底。
斑鸠声声敲打着静谧的夜色。
可爱的蛙们用宋词的'韵律,唱着农人千年的梦歌。
还有那薄薄的虫鸣之声,如一把曼陀林在温柔地鸣奏,如一支洞箫在朗星下湖波上独奏着,如一股清泉淙淙地从溪石间流过……
和谐的音乐,如一波一波清幽的水,在你的身边弥漫开来,你就如一尾静憩于水藻间的小鱼。
不知什么时候,蒲扇就睡着了。
不知什么时候,清露就润湿了你的睫毛……
描写乡间景色的散文2
在乡间,蜜蜂这小精灵是极受欢迎的。他们坚信只有家庭平安、和顺,蜂群才会嘤嘤嗡嗡地飞到哪家定居下来。蜂群会让主人家好几天都眉开眼笑的,一则可以取蜜,有一份口福,而更重要的是那些飞舞的小精灵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份热闹、一份希望、一些艰辛生活之外的憧憬。
到了分蜂时节,自家木屋板壁的缝隙处有了拖长后腿慢慢悠悠探查的“向蜂”时,乡人就会放下那一天的'活计,匆忙从楼上取下一个半米高的圆木桶来。那些圆桶多已年代久远,被几辈人使用过,有的已破烂不堪,木板间显出极宽的缝隙。于是乡人们像祖先一样用黄泥巴把那缝隙牢牢糊住,并认真扫去桶上的灰尘,然后取下木桶一端的盖子,朝上面喷些淡盐水或涂抹些蜂蜜,扣上盖子再把木桶小心翼翼地置放在“向峰”探查的地方。然后静静地伫立一旁,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蜂群的到来。眼见飞舞的“向蜂”愈来愈多,一旁的乡人就格外起了精神,如若一切顺利,不久之后就会有一群蜜蜂嘤嘤嗡嗡从天而降,熙熙攘攘钻进圆木桶里。
乡人视蜜蜂为宝,有蜂群的人家在分蜂时节大多会有人在家守着家中那些宝贝,一旦分蜂了,待蜂群出门一小半,乡人就急忙用早已准备好的水不断地向蜂群前端泼去。一阵手忙脚乱后,蜂王身上沾了水不能远飞,蜂群就会在就近的树枝上结成球状,主人家就会乐呵呵地拿一个蜂桶盖把他们招请回去,安置在另一个空桶里。有时蜂群飞到半途,飞得低了些,被山坡上干活的人发现了,那人就会急忙扔下手中的农活,抓起地上的泥沙,一路追赶着不断朝蜂群扔去。蜂群经不住这有些蛮横的挽留,只好停留下来,而那追蜂人便欢天喜地地奔回家取蜂桶去。这时节常会见一些乡人或蹲在一棵树下,或骑在树枝上,左手举着蜂桶盖,右手捏着小枝叶轻轻向上扫着结球的蜂群,嘴里还念念有词:蜂王上盖,蜂王上盖……等到全部蜜蜂爬上蜂桶盖,才会长长地出一口气,小心翼翼地端着蜂桶盖回家去。说来也奇怪,那成千上万只蜜蜂,最上面的一层紧贴着脸盆般大小的蜂桶盖,下面的咬着上面一只的腿,依次向下吊着,彼此紧密相扣,结成一个安静的球形,一路上显得异常的恭顺。
此时乡人的话题多是关于蜜蜂的,谁家又来了一群蜂,谁家又分出了几群。得到蜂群眷恋的人家自是说得眉飞色舞,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仿佛生活一下子充满了希望,一切都光亮起来了;而那些没有蜂群眷顾的人家自是神情黯然,仿佛生活中有什么不幸就要降临,然而也并没有完全心灰意冷,他们默默地收拾好自家的蜂桶静静等待着,说不定哪一天蜜蜂就会来了呢,他们这样想着盼着,日子便悄悄溜走了。
取蜜是一件紧张而刺激的工作,小心地割掉花粉脾、卵虫脾,只留下那些沉甸甸、胀鼓鼓、亮晶晶的蜜脾,最后压榨出蜂蜜,以纱布过滤,繁琐的取蜜工作才算完成了。取下的蜂蜜无论多少,乡人总会给邻里送一些尝尝,让大家一起分享自家的甜蜜。
描写乡间景色的散文3
我永远怀恋家乡的小道。
在家乡村子的周围原来是一条条弯弯的小道。多少年来小道经过人们双脚的搓磨,车轮的碾压,早已坚硬如石,闪着光透着亮,呈现出银白的颜色,细细的如同绳一条,围着村庄来回缠绕,忽隐忽现无头尾,有风像要轻轻飘起来。
当我刚离了娘怀就在乡村小道上匍匐,再大一点了,父母便扯着我在小道上学步,小道上留下我笨拙的脚步和歪斜的脚印。全村所有的人都得在小道上出出入入,村民出村都得从此上路,村民所有生活生产的所需都得从此进村入户。人们呀谁也离不开这乡村小道,我就是从小道上离开村子,一步一回首踏上大道,像一条小鱼,从小溪里游入大江大河,然后进入生活广阔的海洋。
乡村小道多像母亲伸出的手,把她的儿女们紧紧搂抱。
她搂着水井的腿,她抱着果园的'腰。晨光熹微,小道还在沉睡,谁家的院门吱呀开了,有人挑起水桶去井里打水。一会儿小道上来来往往都是挑水的人们,扁担吱扭吱扭像唱着一支欢快的歌,泼洒的水滴滋润着小道,像下过一场春雨。小道醒了,人们从这里把雪白的化肥乌黑的粪肥送进果园,施入果树根部的泥土,清澈的井水流入果园垄沟的嘴,田畦的口,树上的果子很快醉红了脸庞。果子熟了,车拉肩扛,人们又从小道上把果子运回村庄。
乡村小道,她系着牛棚羊圈,她挽着小溪的飘飘裙角。圈栏打开了,牛羊像脱了线的珍珠,在小道旁绿草地上滚动,牧人清脆的鞭花在小道上空炸响。
伸过草地,她扯着商店学校,走进树林,她抚摸着水闸小桥。小道啊,你像一条长长的丝绦,穿起了颗颗绿翡翠,块块红玛瑙。
她缀着碾棚磨坊,她牵着仓房的手,拽着戏台的脚。我仿佛看到,母亲端着簸箕夹着笤帚来了,花白的鬏,黑色的袄,踮着小脚,把粮食倒在碾盘上。
地净场光颗粒归仓了,戏台上响起锣鼓声。辛劳一年的农人们,沾满泥土和麦芒的足迹,叠印在通往戏台的小道上。搬个凳子坐在台下,喝着茶水,嗑着瓜子,听着戏文,别提那个滋润劲儿。
乡村小道,朝霞里像一匹锦缎,月色里像一串珍珠闪耀。
黄昏,夕阳把金黄抹在村头上,小道变成金色的了,她像母亲般温柔,祖母般慈祥。牧羊老汉赶着一河“雪浪”进村了,把小道挤窄;种菜小伙拉着一车翡翠进村了,把小道映绿;卖花姑娘挑着一担彩霞进村了,把小道熏香。小学生排着队唱着歌回家,一头淘气的毛驴赶着一群呱呱叫的鸭子,小道上喧哗热闹。近了,近了,羊似铺地棉毯,牛似移动金砖,顿时牛棚羊圈金银灌满。
暮色浓了,小道又恢复了原来的宁静。银色的月光照耀着小道,晚风吹来花草蜜糖的气息,茫茫的夜色里小道和村人们进入了梦乡。
乡村小道,缀多少蹄花,印多少脚印,她让沸腾的生活更火爆,她让美好的憧憬在人们心头缠绕。
小道虽长情更长,她永远把儿女挂心上。
小道弯弯是我不尽的思念,弯弯小道承载着太多的乡愁,走到天涯海角,家乡轻卷雾霭静静蜿蜒的小道永远装在心里头。
描写乡间景色的散文4
林语堂曾言: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安装着美国的水电煤气等管子,有个中国厨师,娶个日本太太,再找个法国情人。这可能是中国人对英国乡村比较早的总结。英国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的确迎合了中国文人传统上对于世外桃源的憧憬,但中国人看英国乡村,可能更注重的也只是田园风光,而忽略了背后更深层的意义。这一点,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分析得更透,他在《英国乡村》一文中说:在某些国家,都市便是这个国家的繁华富庶所在,是那里文采风流典章人物的荟萃之地,而乡村则属于较为粗陋的地方。在英国,情形则刚好相反,大都会只是上流社会的临时聚集之所或定期会晤之地……乡间却是英国人的天然感情得以真正发挥的广阔天地。在这里他心甘情愿从城市的一切拘谨和客套之中摆脱出来,一反其平日沉默的习惯,而变得欢欣舒畅。
有人说,英国的灵魂在乡村。多少年来,英国人一直坚持认为,他们不属于自己实际居住的城市,而是属于自己并不居住的乡村,他们仍然觉得真正的英国人是个乡下人。在英国人的脑子里,英国的灵魂只有在乡村才能找到归宿。如果在英国的乡间游历,便会发现许多保持着淳朴乡村景色的小镇遍布各地,或者这么说,除了一些重要的工业中心、大都市之外,整个英国至今还保持着一派田园风光,一如百年前众多诗人画家所吟咏描画的模样。
“绿草如茵的平原,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蜿蜒流淌的清泉,古拙威严的城堡、雕像,时隐时现的丛林绿篱,用花草精心装饰的乡间小屋……阴霾的清晨,达西先生走出自己美丽的庄园,跨过起伏的山丘,在清晨的薄雾中走向伊丽莎白的家,对她说:我爱你!”这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里的故事情节。不要以为英国的'乡村只是文人笔下夸大的想象,其实乡村距离伦敦并不远。
无数英国人都憧憬这样的生活:礼拜日早晨,田野静谧,教堂响起庄严的钟声。农夫们装扮一新,面色红润,心怀喜悦,平静地穿过青葱小路拥向教堂。目睹此景总令人高兴,但更让人高兴的是,傍晚见他们聚集在小屋门口,愉快有加,虽然亲手装点的舒适环境极尽简朴,正是此种亲切朴实的情感,此种置身乡村美景所深怀的宁静肃然之心,使得英国人性格中最牢固的美德和最纯洁的欢乐由此而生。事实上,英国人对于乡村天生情深意浓。他们对自然之美颇能感悟,对乡村的乐趣与劳作喜爱非凡。
在19世纪的帝国时代,那些远征殖民地的英国人思念故乡时,都把英国想象成宁静而带有浪漫色彩的乡村。一战时,战场上的士兵们收到印有英国乡村的明信片,所受到的安慰和鼓励远大于无数次的高唱国歌。
一战彻底改变了欧洲传统的经济与农业模式,汽车及其他便利代步工具的发明和普及使得城市不断涌现。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城市变得拥挤,并不断蚕食乡村,给乡村带来密布的公路网、无数加油站、污染和噪音,最终造成乡村景色的剧烈变化。而在英国,也如此。对于那些不得不住在城市里的英国人而言,拥有自己的一小块世外桃源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在城市的穷人和富人有不同的期望,但他们怀着同样的追求。穷人变成富人后,首先想到的是买一座庄园。即使在英国的很多大城市里,城市也是乡村化的城市。走在街道上,几乎看不到招摇的现代建筑,几百年以前的古堡或教堂几度维修之后,仍能看到旧时的模样。路两旁独门独栋的别墅样式十分古老,门前花园里鲜花长开不败,空气里飘散着泥土和植物的芳香。
乡村,已成为英国人的灵魂和血脉。英国人觉得,英格兰的乡村,以某种方式表现了这个国家的所有的高贵和永恒。英国人更喜欢乡村及其文明的享受而非工业城市和全部产品,把乡村看作英国留给现代生活的遗产。
时至今日,英国王储查尔斯也十分热衷于保护英国乡村的传统。他身体力行,在多塞特郡庞德布瑞镇和格洛斯特郡海格洛夫村,二十多年来始终如一地致力于从事推广有机农业、保护乡村风貌的实验。
显然,不列颠人早已从人文社会意义上,意识到了城市的浮躁与喧嚣,乡村的安宁与稳定。如今,充满了田野气息的乡村风光依旧遍布英国各地,这在一个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又曾饱受环境污染之苦的国度,实在是一个惊人的奇迹。
- 相关推荐
【描写乡间景色的散文】相关文章:
描写秋天景色的散文09-01
乡间小憩经典散文08-18
漫步乡间散文08-29
乡间有雨散文06-06
乡间桃花散文11-02
描写威海的景色散文06-01
乡间拾偶散文08-09
《眺望乡间》散文09-30
乡间小夜曲散文06-04
描写秋天美丽的景色散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