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绍兴游沈园,纯因为陆游与唐琬凄艳动人的爱情悲剧所诱使。这座800年宋代私家园林,格局景致皆不出众,欣赏过苏杭精致园林,沈园像寻常小公园,雕饰简朴的亭台水榭,有待修整的荷花池,乏人问津的茶铺,灿烂阳光下显得格外冷清。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描写苏州文化散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描写苏州文化散文一
“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这曲词像是专为苏州园林而写的,这意境,也似乎只有在苏州的园林里才生发得出。有人说,苏州园林较之别处对观者提出的审美要求更高一些,至少你要知道一点古典诗词,要知道一点历史典故,还要知道一点造园时期的书风画风。
造访苏州之先,已听过许多议论,都说苏州园林大体相同,去一个即可。但著名园林与古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曾说过,“造园之学,主其事者须自出己见,以坚定之立意,出宛转之构思。无我之园,即无生命之园。”苏州园林既为私家园林,其主人当然会将各自不同的立意、喜好及文化修养蕴含其中,怎会是千园一面呢?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走进了苏州,走进了苏州精致的古典园林。我观赏的第一座园林本不在此行的计划之中,而是漫步平江路时,误打误撞上的。坐落于小新桥巷的耦园似乎名不见经传,但却是与沧浪亭、狮子林同时入选世界遗产的苏州园林。原以为自己算得上半个文化人,可进了园子却一头雾水,只能举着相机一顿傻拍,或是立于厅堂门外赏玩书画楹联。“东园载酒西园醉,南陌寻花北陌归。”“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造园艺术虽未看懂,但园中意境确已体味出了。只是,那砖雕门楼上的人物为何多数被削去了头呢?正满心狐疑之际,碰巧一支旅行一团一队游玩至此,看见导游挥动小旗,我连忙凑上前去。原来,“文革”时,红卫兵冲到这里,将门楼上凡骑马、做官的人物统统剔去了头部,而耕田的、织布的,因“根红苗正”而得以保全。又是“文革”!我咬牙切齿地想道:若没有那场空前的浩劫,咱国家的文物得比现在多多少啊!
要说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那么不到苏州,还真不知道自己书读得太少。走进拙政园的卅六鸳鸯馆,起初,我怎么看那镶嵌彩色玻璃的花窗都觉得俗气,可当我在园内转了一圈再回到这里,正赶上导游在作讲解,她说透过白色玻璃看对岸的植物是绿色的,而透过蓝色玻璃再看,树叶上面就仿佛落了一层白雪。依样而行,果真如此!这才不虚此行,“蹭导游”真乃人生一大乐事!
苏州园林里多船舫形建筑,拙政园有“香洲”、耦园有“藤花舫”、同里退思园有“闹红一舸”,等等,或喻主人崇尚自然之心,或含退隐林泉之意。这些园林的主人多曾在朝为官,谁不知道“伴君如伴虎”?于宦海中沉浮之人正如一叶小舟,随时可能面对惊涛骇浪。当然,园林里的舫形建筑绝不是为向世人展示官一场的凶险,而是出于审美考量。因其多临水而建,设计成船形则更显优美自然,江南园林历来多临水建阁之范例,除观鱼赏荷之外还有一个好处。《红楼梦》第四十回,贾母命人将条桌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说是鼓乐之一声借着水音更好听。试想:水阁若建成船状,值中秋月圆、桂子飘香之夜,风吹细浪,恍若船在月边行,隔水闻音,如听仙乐耳暂明,将是何等的惬意!
苏州园林素有移步换景之说,乍一进留园大门,我便对此印象深刻了。“古木交柯”小院内,一树茶花红艳似火,霎时燃起了所有人的游兴。而与之一墙之隔的“花步小筑”却是出奇的素净。中心景区临一池碧水,假山在侧,回廊盘曲,花影粉墙。水上桥堤搭一棚花架,春季可观紫藤;夏日,池中芙蕖盛放,凭栏可看荷花;前行不远,至“闻木樨香”轩,此处遍植桂树,可作秋时幽赏;山顶可亭,则为冬日赏雪佳处。
驻足在林泉耆硕之馆的鸳鸯厅内,两道月洞门将厅堂一分为二,前厅为昔日园主接待男宾的地方,雕梁画栋,装饰豪华,地上铺大块方砖,花几上供养着两盆兰花; “女厅”在后,是女主人接待女客的所在,梁上无雕花装饰,古朴素雅,地上的方砖较前厅纤小,花几上,两株杜鹃开得正好。原以为厅堂中的屏风只起装饰作用,不想还有一重妙处:苏州园林里的屏风是用苏州自产的丝绸制成,透光性极好,古时选婿,小一姐可在后面观望,而前厅待选之人却望不进后厅。依此说法,看着映在屏风上的大假山石,再望望身后的园子,但见一树茶花含苞吐蕊,果然透射的是前方景物,而非玻璃反光。
陈从周先生推网师园为“苏州小园极则”,称其园虽小而意境无穷。主景“月到风来”亭在许多苏绣作品中可觅其踪影,取“涓一涓流水细浸阶,凿个池儿招个月儿来,画栋频摇动,荷蕖尽倒开”之妙境。“看松读画轩”中的一副板对引人遐思无限:“满地绿阴飞一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射鸭”廊却又让我联想起大观园的那个雨天。袭人、晴雯等几个女孩子把水积在院内,拿些绿头鸭、彩鸳鸯,赶的赶,捉的捉,缝了翅膀,在游廊上嬉笑玩耍。网师园不大,但确是苏州诸园中最精致的一个,每一处皆可见其主人用心深细,连地上用卵石铺成的图案也精美到了极致!
走过风华绝代的苏州,我最喜欢平民气象的平江路;走过苏州美轮美奂的园林,我最想念的却是素朴苍古的沧浪亭。它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当日,苏舜钦以四万钱置地建园,好友欧陽修赠诗给他: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后人一抽一取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的一句,与其巧妙地合成了一副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如今,这副几成苏州旅游宣传广告的对联仍刻在沧浪亭古朴的柱子上。爱沧浪亭,因为它苍古、清幽,无半点金粉之气。那些亭台楼馆、曲径斜廊,仿佛是从一蓬蓬花草、一片片山石中生长出来的。其他园林给我印象最深的皆是花影粉墙,而沧浪亭最吸引我的却是黑色的瓦、苍古的树、摇翠的竹。它如同青苔上长出的一阕宋词,与其他园林一起,优美着风华绝代的苏州。
描写苏州文化散文二
在人们印象里,苏州西郊的横塘,不是旅游景点。苏州周边远远近近的古镇,借旅游的东风,一个一个在兴盛起来,唯独没有横塘。能勾起游兴一去横塘的,就是运河边上睡着的古老的驿亭。
横塘,可是诗人骚客常吟唱的呀,读了点诗词又谁人不识君。
范成大以横塘为题,有专门吟唱横塘的。“南浦春来一绿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一幅江南烟雨送客图。“阵阵轻寒细马桥,竹林茅店小帘招。东风已绿南溪水,更染溪南万柳条”,一派田园风光。
清代诗人吴宽也以《过横塘》为题,“夏半横塘风日多,画船载酒压晴波”,把过横塘作为“登山第一歌”;唐寅在《江南四季歌》中,说“吴山穿绕横塘过,虎丘灵岩复元墓”,把横塘与虎丘、灵岩吴中诸山连了起来;厉颚在《自石湖至横塘二首》中,“为爱横塘名字好,梦肠他日绕吴门”,化用《吴书》孙坚“母怀妊坚,梦肠出绕吴昌门”的典故,把爱横塘推到了极致。
横塘更出了名的,还在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把江南黄梅时的烟雨、满城飞絮,比作一腔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种不同的愁,异曲同工,到了绝处。也因“梅子黄时雨”,贺铸得了贺梅子的雅称。词的开头,“凌波不过横塘路”,横塘也出了名。
张中行老先生二十年前来苏州,在《姑苏半月》中就因贺铸的《青玉案》而专写了一节过横塘的思绪:坐汽车西行三次,往返过那个地方六次,每次过,看江水,看路旁的房屋,心里都泛起“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的思情。这是由贺铸的一首《青玉案》词引起的,词的开头是“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我读,同人闲谈,常常接触这首词,以为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类所谓豪放的相比,这写得才是词境,值得用心灵去吟味……
横塘还在,可是,这么烟雨,这么尽绿,让人寻芳,引起诗人骚客万般怜爱的横塘,已经远去,只能像张中行先生一样,车过横塘,想想罢了。横塘,你是怎么远去,怎么消失的?
或许横塘没有许多名胜古迹留下来,没有像沈万三那样的沈厅、明清时的民居留下来,没有同里、角直那样的河桥留下来,或许后来再没有像范成大、贺铸那样的诗人住在横塘附近了,这或许都是原因;但横塘的消失,可能已有一二百年了,我猜想,横塘的功能变了,横塘已不是苏州水陆交通的津口和要冲了。或许就是,公路的开通,路失横塘。
“凌波不过横塘路”,女士去石湖、太湖,去灵岩、洞庭,到了横塘就要改乘水路,男士也是如此。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浪游记快,说:“吾父稼夫公唤女伶演剧,宴客吾家。余患其扰,先一日约鸿干赴寒山登高,藉访他日结庐之地。芸为整理小酒榼。越日天将晓,鸿干已登门相邀,遂携榼出胥门,入面肆,各饱食。渡胥江,步至横塘枣市桥,雇一叶扁舟,到山日犹未午……”横塘是游石湖、太湖、灵岩的第一站。横塘,通胥口,通越溪,连太湖,连京杭大运河,苏州水路交通的.要冲,西行、北进的渡口,水路造就了横塘。“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尽管今天横塘仍是苏州西部水路交通的必经之地,但作为石湖、太湖诸多名胜的起始,作为折柳送客的站头,陆路的兴盛,公路的畅通,这样的作用减少了,降低了,乃至可有可无了。横塘因水路而名,也因水路而失。这或许也是交通发展的一种结果,用不到读古人诗而伤今人的神。
很久没有去横塘了,横塘成不了旅游景点,也得去问问。兴致一来,再热的天,也挡不了。或许横塘的小街比不得周庄、同里的老街,或许横塘不想走古镇新区的路,原来一条临河而建的街,已是荡然无存,展现在面前的是江南千镇一面的新镇,一条水泥路的两边,林立着四五层高的楼房,底层开着商铺。穿过一条小路,来到大运河岸边。亭子桥卧龙似的横亘在运河上,与彩云桥、古驿亭,组成一个直角,运输船川流而过,多少给人一点今古奇观。而瞅瞅运河两岸,一边在装卸红砖,一边在下载金属废件,一边碎砖满地,一边满地油污,游兴了然无痕。彩云桥卧在胥江与运河的交接处,与驿亭相连。不知为何,刻有“彩云桥”的花岗石栏,被弃在一旁。还能使人唤起横塘古镇思绪的,古驿亭静静地蹲在河边。在遥远的过去,这儿灯悬待月、客到烹茶、远映胥江,冷清之中还是相当有热气的。而今,无论白天夜晚都没有客到烹茶了,唯有月照胥江。古驿亭,还能吸引些慕名而来的游客,河东边杂乱的民居,家家门前屋后的铁栅栏,一条墨黑似的小河,发着阵阵臭味,游兴绝对不会再有了。
应该包蕴在横塘里,镇东一里许就是吴中才子唐寅的墓。经过多次修葺,加上边上新筑的秋香园,无论旅游,无论拜谒这位使苏州名声远播的才子,横塘还是有吸引力的。尽管天大热,游客不多,唐寅纪念室里还是见到七八个来自外地的年轻学子。传媒介绍,苏州将花大力开发石湖,苏州发展又在西进,石湖离不开横塘,横塘又是西进的门户,西进的起点,北边苏州高新区又在合围过来,横塘应该兴盛起来。唐寅纪念室有副楹联,半联云:“继宋玉招魂之后,此番苍墓重修,更装点横塘美景,替湖山花月增妍”,唐墓已经装点,横塘美景何时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