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散文《沉甸甸的武则天现象》

2023-03-25 散文

  唐武后光宅元年,爆发了一场由徐敬业等人发动的旨在反对武后称制的叛乱。这场叛乱因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而闻名于史。尽管这场叛乱很快被讨平,但因骆宾王的这篇杰作,在世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徐敬业讨武》笔力雄健,行文流畅,其名垂千古的文学价值向为学人所尊奉。或许其历数武氏罪状极具文献价值,在最终将武氏钉于历史的耻辱柱上功不可没。如果将此文印证于其创作时代,又会从其文里文外,体味出它隐涵深刻的历史文化命题。其中尤以社会权力的形成与维系、知识分子与当权者的关系,最为令人警醒。这方面的严酷,不仅构成了知识分子几千年来的困惑,同时也与几千年来知识阶层沉重而扭曲着的命运纠缠在一起,千古以下仍令人深思难解。

  《为徐敬业讨武》的巨大人文价值集中体现在其篇首,即历数武氏罪状的部分,不仅为历史提供了一个丑恶的统治样本,也提示了一些历史未解之谜。为方便叙述,将这一部分内容分句标识。其文曰:“①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②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③乎晚节,秽乱春宫。④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⑤入门见嫉,眉不肯让人。⑥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⑦践元后于翟,陷吾君于聚。⑧加以为心,豺狼成性。⑨近邪僻,残害忠良。⑩杀姊屠兄,弑君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够了。引文至此,已基本体现了该文的巨大价值——其可证实内容已足为世人提供一个道德败坏的掌权者的标本;而其不可证实部分,则给研究者指出了用力的方向。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内容都是些什么。①句文章开头就将当时的现状与历史结合到了一起。现实是什么?皇帝已经成年,太后临朝称制于古制不合。更值得诧异的是,这个违制称制的太后的品行也很成问题。“性非和顺”确有所指。早年唐高宗为立武氏为后,欲废当时的皇后王氏,为此与大臣遂良见解不合。高宗出言叱退遂良,一直藏在帐之后的武氏出言道“何不扑杀此獠”。“地实寒微”或有数解。武氏之父地位本不甚高,她在自己家里因非正室所出,就更见低微。正因为此,武氏在太宗宫中只是一介才人,此其一。武氏被唐高宗从沙门超擢入宫,此其二。皇后、太后,都是应以母仪天下之面目面世,武氏显然与此无缘。此等人物临朝,实在是开了历史的大玩笑。②句进一步张扬武氏的来历。既然武氏曾为太宗所御,高宗再以其为妃为后,显然是高宗的不是了。当然,骆宾王的着眼点,并不在编排两位先帝的不是,只是着重强调武氏的尴尬出身。③句费解。昔人以为此晚节是相对于太宗朝而言。武氏以事太宗之身,再事高宗,确实称得上秽乱。但以武氏日后的荒淫习性来看,如果在高宗宫里,有秽闻传出亦属情理之中。④句又一次提到武氏身事两帝之事,并表明其原有的皇后地位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联系到当年的皇后废立风波,武氏的个中伎俩当是朝野皆知的。⑤⑥句回顾了武氏登上皇后之位的简要过程及关键所在。确实如此。一向庸懦的唐高宗在废后立后一事上,表现了他绝无仅有的刚毅。其结果昭示,朝野的一片反对之声,也挡不住皇上的一意孤行。⑦句是⑤⑥句的结果。后半句前人解为,因武氏以一身事父子两帝,从而陷太宗、高宗父子于兽行。确实,若武氏只是隐事高宗,不示丑于世,纵使这种乱伦行径为人不齿,但若隐晦行事,总较之冠冕堂皇张扬于世让人容易咽下这口气。怎奈唐高宗喝了武氏的迷魂汤,非示丑于天下,这也叫无可奈何。或许前人的解释还不充分,高宗朝前期,曾由武氏授意,赐其长子、废太子燕王李忠死。而李忠的谋反罪名又显然不为朝野接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宗的此等兽行又是拜武氏所赐。⑧句为武氏品行定论,非断。武氏之毒也是大大有名的:为了搬倒王皇后,她不惜闷毙亲生女儿;如愿称后,她又将王皇后及萧妃斩去手足扔进酒缸溺毙;至于毒死亲生的儿子太子弘,饿死儿等事,更是令人发指。⑨的前半句,前人多解为武氏重用李义府等奸人。此解不确。李等人士毕竟还是朝廷大臣,不能一指为邪僻。在高宗乾封年间,武氏招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行巫祝之事,被高宗发觉,差点酿成了一场废后风波。自汉武帝起,巫祝之事就被皇室严厉禁止。作为皇后,武氏以身犯事,尽管至骆宾王写此文时,年代已远,但仍是大罪一件。后半句无需解。长孙无忌、来济、韩瑗、遂良、于志宁都相继遭武氏陷害。⑩句的“姊、兄”可以指出其证据:姐指韩国夫人——武氏的同母姐,因与高宗有染,被武氏毒死;兄指武氏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堂兄武惟良、武惟运——此四人因早先对武氏母女无礼,及武氏立为皇后,升他们的官,他们毫不领情,终被武氏找罪名处死。而“君、母”二字一向无解。史料中也找不到武氏谋害高宗的明证。但武氏的长子太子李弘被毒死后,曾由高宗破例尊号为孝敬皇帝,这或可给弑君一辞提供弱证。母一说,则没有丝毫痕迹。或许是骆宾王写作时为了与前句配对凑音节而作。但在此之前,其所列武氏罪状足以骇人听闻,骆宾王及其主使似没有必要编排一条伪证,使武氏罪状的整体真实性受到破坏。在没有证据而只能断的情况下,笔者猜测此事可能与韩国夫人之死有关。武氏毒死其姐,或会受其母杨氏的诘难,母因此而遭毒手。究竟如何,恐怕已成千古无解之谜了。

  行文至此,武氏之罪大恶极已无可辩驳。而问题也随之产生。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固然是昏君暴君层出不穷,但可以肯定,像武氏这样有如此之多的品行低劣、公开罪恶者,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从理论上讲,皇帝应是天下道德伦理的准绳。毫无疑问,以武氏为首的政权在道德上已经破产。即使以前没有破产,经过骆宾王这一番张扬也必定破产无疑。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道德破产的武氏政权曾有过任何意义上的权威削弱。据此是否可以这样说,一个政权的生存与否,道德因素并非至关重要。这样说确实令人吃惊,然而却是严酷的事实。那么,维系一个政权的要素究竟是什么呢?或曰,是权力带来的利益分配——当一个权力可以有效地予人以好处时,它总是能有效地运转,正是武则天时代,最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武则天不以杀功臣著称,但她杀功臣的数量之多,在历史上亦可名列前茅。这里所谓功臣,是指为其取得权力出过死力之人,其中有一大半为她所杀,过河拆桥的意味极重。值得一提的是,她如此做派,竟毫不担心会无人替她的政权效力。据传,确实有人为此提醒过她,可她的回答很耐人寻味,她以飞扑火为譬,指出,尽管有飞因扑火而死,并不能阻挡其他子继续向火扑来,因为只要是类,就非如此不可。原来如此,社会培养的士人都必须通过入仕才能体现其社会价值,难怪他们义无反顾地以能入朝为官为毕生追求。所以,尽管中国古话里就产生了“伴君如伴虎”之感叹,迫不及待以求伴君者,仍然多如过江之鲫。这或许与供需关系有涉,因为由皇权决定社会地位分配的数量,总是远远低于社会显在与潜在的求职人数。而在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欲为社会服务,除了入仕一道,竟再无其他出路。所谓“练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除了皇上的“恩典”,人们并没有其他途径。就是武则天本人,也是靠了笼络住唐高宗才一步一步取权力、扩大权力的。深谙权力三昧又修成正果的武则天之流,从骨子里轻贱知识分子和其他人才,先是使用他们,然后毫不留情地干掉他们,而绝无人才断档之虞。于是,在很多人还愿意为这个政权效力时,它是很难垮台的。这就是武氏政权岿然不动的秘密所在。同时,这种现实又印证了这样一条严酷的社会法则——不论社会精英受到何等程度的摧残,都不会使一个政权迅即崩溃。它所必须承受的代价,只是社会发展的停滞与社会生活的黑暗,而这一切灾难恰好是由社会底层,包括被摧残阶层最为深切地感受着。既然施虐者在施虐时没有任何直接损失,又怎能奢望这些暴虐会停止下来呢?

  除了对武氏的揭露,骆宾王文章还揭示了一个反抗者自身的问题,即,武氏的种种劣迹并非到骆宾王写作时才广为人知,为什么到徐敬业起兵时才一下子提出清算总账呢?原来徐敬业等人因触犯了武氏之法,遭到贬,一些心怀不满分子聚到一处,才酿成了一场大乱。那么,如果不是这样,武则天再有十倍罪恶,徐敬业等也不会起事。于是,徐敬业等人的反抗,并非是出于公心义愤,完全是因为武则天革命革到了他们头上,严重损害了他们个人的既得利益,他们动了私心私愤,最终而走险。最妙不可言的是,他们居然也做成了这篇慷慨激昂的公论,尽管骨子里并不硬气。难怪武则天之流要看不起知识分子,只要他们可以依附,他们总是会安之若素,依附不成时,才会发难,而这种发难又多半成不了事。所谓秀才造反,十九不成。

  更有甚者,徐敬业造反不成,自己人头落地、全家灭门不算,连祖坟都让武则天给扒了。想当初,正是徐敬业的祖父李一言九鼎,为武则天当上皇后铺平了道路,并为武则天主持史无前例的封后加冕仪式,其对武氏的贡献应是无与伦比的,其最后竟落得个掘墓鞭尸的下场。凡为武则天出力的人,多没有好下场。不知是报应,还是为虎作的必然结果,中国历史已提供了太多这方面的范例。也许正是这种不良预后,使得整个社会保持了一份良知,也使恶势力的膨胀有度可限。无论怎么说,武则天政权持续时间之长还是令人惊异的。由于武氏早先的卑微以及其追逐权力的行径,受到绝对多数的朝廷正统势力的强烈抵制,故武氏政权对所谓的正派人士有一种天然的敌视。如同武氏本人唯权是务、品行俗劣一样,武则天时代朝中的下三滥也异乎寻常的多。并且这些下三滥根本不屑以假仁假义的面目出现,处处以丑恶本色招摇得势,整个朝廷乌烟瘴气,有正义感及有才干的人处处受倾轧,常常处于下风,且人材凋零。就在这种状态下,武则天的政权经历了诸多的内忧外患,策动了无数次腥风血雨,竟是无往而不利。是不是那些品行极差之人身负治国之才呢?当然不是。那些败类充其量只能是构成武氏权力,并为其壮大声势,而事关天下气运的国计民生料理,又非正派人士料理不可。于是,历史又产生了一个奇异现象,即,尽管在相当多数的情况下,有才干的正直人士饱受摧残,仿佛生物生理上的代偿功能一般,那些幸免于难的知识管理人才超负荷超水平的运作,在极度不利的条件下,完成了那些看来无法完成的事,终于维系了社会不至于崩溃。

  如同历史上多数暴君一样,武则天的政权基本上没有输给任何政治势力,只是由于时间的自然法则而终结。于是,一千多年前由骆宾王《讨武氏书》揭示的诸多命题,始终占据着人们的思考。人们沉痛地发现,此问题尚未因时代的演进而得到彻底解决。所幸的是,现在的知识阶层已可以不通过仕途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后记: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历史的侧影一稿终于完成了。值此稿出版之际,菜九首先要感谢这个时代。因为这个时代不仅大体上包容了独立的人格与自由的精神,更有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对于喜欢比划文字的人来说,生于网络时代,绝对是一种幸运。早先是居里先生还是居里夫人说过的一句话,对醉心于比划文字的人也是有说服力的。这句话大是这样的:如果投入得不到回报,就会使投入的热情降低。这里说的投入与回报指的是科学研究,但换成比划文字,也同样有效。如果划拉出来的文字得不到发表,就会使划拉的动力大大降低。而在网络时代,这一切都不成问题。只要你愿意,你想发表就发表,多少遍,多少站点,都不受任何限制。这种时代特点,不仅催化了菜九的写作热情,也使得菜九的若干文字能在网络上流通起来。文字无腿会走路,当菜九的某些放在以往可能永无出头之日的文字,被无数素不相识的人推动着,走到了菜九意想不到的地方与国度,更加重了菜九的幸运感。至少我们这一辈人,再也不用像前人那样,深受只能将无缘面世的文字藏之名山的煎熬了

  饮水思源,菜九特别要感谢田秉先生。在田先生主持纸质传媒的那些年,菜九是每投必中,这就引导了菜九,将自己的写作兴奋点相对集中在一个较为固定的题材上,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基本的知识积累,构筑了相对稳定的话语平台与知识模块,形成了较为强劲的核心竞争能力。菜九深有感触,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来自身外的鼓舞的,而田先生的这种强力鼓舞是一般人很难撞上的机遇。田先生对菜九的鼓舞也是从未间断的。自从菜九迷上了网络写作后,文字越来越口语化,见到田先生还有点不好意思,常自称是野狐禅,但田先生却鼓励说,没准这是一个新的学术写作方向。鼓励包容到了纵容的程度,菜九在这样的激励下,自然是信心百倍,天马行空,出手更野。只是这样不加约束、辣味十足的文字,难免会伤到所有与菜九见解不合的人。菜九到了这把年纪,总会有若干专家教授朋友,他们也未必同意菜九的看法。菜九划拉狂贬横扫文字时,当然要把枪口从这些朋友身上移开。

  也要感谢出版社相中了菜九的网络文字。经过十多年的网络锤炼,菜九的文字形成了两个品牌,一个是千古谁识,一个是中国人最不认真。出版社提出将千古谁识系列精选补充结集出版,是非常有眼光的。因为近几年来,菜九的文字从网络转为纸质媒体上刊发,基本上都是千古谁识系列中的篇什。此次应出版社之约定,又重新写了一批新作,占到一半以上的篇幅,并且重点将中国人最不认真作为写作主线。如果不是出版社催促,菜九的这些新内容可能迟迟不会动手呢。

  还要感谢长期以来所有提携、祝福、关注菜九的人,感谢网络上对菜九文字的欣赏者、鼓励者及厌恶者,因为他们的存在,使得菜九必须倍加努力地把文字弄得精致一些,并挖空心思奉献新作品。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家人,父母、妻子女儿、兄弟姐妹,因为他们以最大的爱心与耐心包容了菜九长期一贯做这种没有收益的事。在菜九享受比划文字、传播文字快乐的时候,他们要默默忍受因菜九沉于此道而难免会有的亲情缺失。没有他们的支持与忍耐,菜九也不可能安心码字。

  因为以上等等机缘,菜九无疑是幸运的。那么,菜九是否能把握好这些幸运,还有待时间与读者的检验。希望广大读者仍能像以前一样,及时指出菜九文字中的谬误,以便菜九日后改进。

  • 相关推荐

【哲理散文《沉甸甸的武则天现象》】相关文章:

对生命现象的思考散文05-27

经典哲理散文05-13

哲理散文05-12

行路哲理散文07-04

生活哲理散文05-22

雨夜哲理散文06-13

名家哲理散文精选05-16

关于哲理的散文05-16

生活的哲理散文05-12

哲理类的精选散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