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散文欣赏

2024-11-16 散文

  导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语文的选修课程教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中国古代诗词散文欣赏,欢迎借鉴!

  培养学生揣摩诗词语言的能力,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中国诗歌通过意象、比兴来抒发情志,情景之间若即若离,诗意含蓄蕴藉。钱钟书把诗词言与意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种:“诗中言之而未尽,欲吐复吞,有待引申,俾能圆足,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此一事也。诗中所未尝言,别取事物,凑泊以合,所谓‘言在于此,意在于彼’,又一事也。前者顺诗利导,亦即蕴于言中;后者辅诗齐行,必求之文外。含蓄比于形之与神,寄托则类形之与影。”(《管锥编》)无论是意在言外,还是言在此而意在彼,都能够造成诗歌意蕴的模糊性和多义性。这里把本单元所选篇目中的一些词句从不同角度加以阐释,作为教学的参考。

  一、《阁夜》中“天涯”的双重含义。

  说法一:天涯,漫天。“天涯霜雪”就是漫天的霜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说法二: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陶道恕鉴赏《阁夜》,《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二、《阁夜》中“人事音书漫寂寥”是无奈还是存有希望?

  说法一:人事和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陶道恕鉴赏《阁夜》,《唐诗鉴赏辞典》)

  说法二:战争无论拖延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悟出这一对矛盾的辩证关系,暂时的人事不顺和音书断绝,又算得了什么呢?(葛晓音《杜甫诗选评》)

  三、《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的音乐表情。

  说法一:这是乐曲的第二乐段。突然,弦上爆发出强音。短促的,美玉破碎般清脆;长响的,凤凰鸣叫般嘹亮……瞧,谁家丽人相思苦,泪珠莹莹如荷上露珠。泪珠滚,露珠滚,轻巧的音阶也在滚。音阶滚出了露珠的声音,为它们注入灵气,弥补有形无声的不足。而露珠和泪珠又使滚动的音阶诉诸形象,弥补有声无形的不足。两相媲美,交相辉映,这是诗与乐的最好结合。我们再看:它们滚着、滚着,化成幽香的兰花。花儿开启朱唇,仰天而笑;声声阵阵,玲珑剔透——弦音叮咚,串串不止。显然,乐声似笑声,笑声是乐声。这里,乐曲是在不知不觉中转悲为喜的,犹如含泪的笑。否则李贺就不会把“香兰笑”与“芙蓉泣露”并在一起。这个变化,为乐曲的高潮作了初步准备。(林芗《且从名师“听”妙曲——读〈李凭箜篌引〉》,《文史知识》1996年第9期)

  说法二:有时激越得像昆仑山上玉碎山崩,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的鸣叫;有时凄伤哀怨,像是带露的芙蓉花在哭泣,有时又明朗欢快,就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魏家骏《呕心沥血的苦吟之诗——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名作欣赏》2004年第8期)

  四、《李凭箜篌引》中“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冷暖难辨。

  说法一:这明朗欢快的箜篌声,温暖着京城里原本冷漠的寒光秋色,直入天空,感动了皇。(林芗《且从名师“听”妙曲——读〈李凭箜篌引〉》,《文史知识》1996年第9期)

  说法二:“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依然写音乐的感染力……李凭演奏的音乐把长安城中寒冷的月光都融化了,人们不顾深秋寒冷的夜气,都在月光下聆听她的演奏。不仅如此,音乐也感动了皇帝,也来欣赏她的演奏。(郭月凤《李凭箜篌引》鉴赏,孙育华主编《唐诗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版)

  说法三: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美妙的乐声连天上的皇帝都感动了。(王琦《李贺诗歌集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五、《李凭箜篌引》中“石破天惊逗秋雨”是音乐效果抑或乐声高潮?

  说法一:这是从侧面写李凭弹奏乐曲时所产生的动人心弦的效果。女娲正在炼石补天,因为凝神倾听这美妙的乐曲声,也忘记了自己正要做的事,以致石破天惊,秋雨倾泻。(魏家骏《呕心沥血的苦吟之诗——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名作欣赏》2004年第8期)

  说法二:这是乐曲经过进一步铺垫后的奇峰突起。不知何时,风云变幻。狂风、闪电、雷声一齐出现,哗啦啦,下起滂沱秋雨。莫不是女娲补好的天破了?莫不是天帝发出的惊呼?其实,这是李凭接连弹出高亢激越的旋律。二十三弦齐鸣,仿佛万物齐响。轰隆之声有如排山倒海,使听众应接不暇,产生错觉……乐曲的终了,亦是诗歌的最后部分……不像李白直抒胸臆,李诗仅是有所寄托,且藏而不露,所以曲终诗完,浑然一体。(林芗《且从名师“听”妙曲——读〈李凭箜篌引〉》,《文史知识》1996年第9期)

  六、《虞美人》中“春花秋月”耐人寻味。

  说法一:春花每年都开,秋月每年都圆,春花秋月代表自然界的时序变换,进而代表宇宙的永恒。在《虞美人》中,李煜只看到了人生的无常,看不见永恒。所以诘问春花秋月何时能了。(叶嘉莹主编、杨敏如编著《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虞美人》)

  说法二:春花秋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常常和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春花秋月本来应该引起人们的欢乐,而对于亡国君主李煜,却偏偏勾起了他伤心的回忆,他过去那些快意的享乐生活,大都是和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的。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他往日的欢乐却一去不返了。所以,在首句李煜就发出了哀怨的感叹。(陆永品、范之麟、吴庚舜、董乃斌《唐宋词选讲》)

  说法三:春花秋月是极美好的事物,且多为爱情的象征。李煜是一位多情的风流才子,18岁和宰相周宗的女儿娥皇成婚,娥皇后来被封为“大周后”,二人感情十分深厚,后来,李煜又与娥皇的妹妹相好,李煜28岁的时候娥皇去世,他就把娥皇的妹妹立为皇后,这就是“小周后”。南唐灭国之后,小周后也同李煜一道押解到汴京,被宋太宗强征入宫。昔日朝夕相伴的皇后,如今咫尺天涯,不得相见。词人独自一人在花前月下,想起昔日的美好时光,怎能不暗自伤悼,万分悲切呢!他害怕“春花秋月”勾起对往事的回忆,不愿见到这些美好景物,巴望它早些消逝,早些完结。“春花秋月”解释成“自然界的时序变换”也可以解释得通,似乎还是用“花前月下”那样的意思去解说更好一些。(王能宪《血泪铸就的词章——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教部编《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部分》十四)

  七、《虞美人》中“朱颜”何解?

  说法一:“朱颜改”,作者自伤形容憔悴。(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说法二:“朱颜”即红颜、盛年的容颜。“朱颜改”暗指失国之变。(叶嘉莹主编、杨敏如编著《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虞美人》)

  说法三:“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詹安泰《李璟、李煜词》)

  说法四:“朱颜”为“楣”。“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栏:栏杆;砌:台阶;颜:门楣。《辞海》释“颜”为堂上或门上的楣,《新唐书·马燧传》:“勒石起义堂,帝榜其颜以宠之。”《中国对联大辞典》也引《新唐书·马燧传》例,释“颜”为题匾额处,门楣。可见“栏”“砌”“颜”是建成一座宫殿的三个不同部分。站在宫殿正前方,顾盼得“栏”,俯视得“砌”,仰观得“颜”。句中所运用的“应……只是……”的行文结构,也决定了“雕栏”“玉砌”与“朱颜”的紧密关系。“朱颜”可解作“红色的门楣”,但就本词而言还可以引申为挂于“朱颜”位置的横匾。“朱颜改”指换了横匾。殿依旧、匾还悬、题已更,“雕栏、玉砌”的“在”与“朱颜”的“改”,这“宫在名改”不正是亡国后的正常现象吗?(秋云远树,《破解李煜〈虞美人〉之“朱颜”二字》)

  •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诗词散文欣赏】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09-2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背诵篇目06-06

中国古代散文09-07

经典诗词欣赏06-07

世界经典散文欣赏08-04

精美散文的欣赏08-30

朱自清经典散文欣赏08-17

汪曾祺经典散文欣赏09-10

林清玄散文欣赏09-13

吃鱼-散文欣赏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