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子散文

2020-08-28 散文

  粽子这两个字,每每想起,下意识里总是排斥它和屈原和汨罗江扯上关系的,那么相关的资料,你知道哪些?

  端午粽子散文1

  每逢端午节的时候,我都曾经屡次忆起儿时过端午节的情景:吃粽子看划龙船,想念那花一角钱买的,用黄泥和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两三根鸡毛所做的,吹起来“嘟嘟”响的哨子。这些童年的回忆,使我时时反顾,还有旧时难忘的意味留存。当我在他乡独处,或夜雨敲窗的时候,这些美好回忆都曾伴我度过许多寂寞的时光。如今又闻到窗外飘过的粽香,知道端午就要到来。那份珍藏的回忆依然带着岁月的甜蜜,,在心头更加地浓烈。

  那时,在翘首的盼望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为了到清溪河看赛龙船,难以入睡的我,早早就爬起来。拿上两个粽子,和邻家的孩子们一起,赶着到南门外清溪河去看赛龙船,领头的就是孩子王五儿,他在家排行老五,我们都喊他五儿。平时爬山下河,逮麻雀捉蟋蟀总是他领头,今天也不例外。孩子们脸上都露着喜悦地笑容,你追我赶,蹦蹦跳跳向河埠走去。我们穿行在石板铺砌的孝肃街,清晨的老街也在睡梦中醒来,赵家茶馆里也聚满早起的茶客,伙计们吆喝着“上茶啰”,穿梭在茶馆的店堂里,给茶客们泡茶倒水,卖小吃的小贩,清脆的叫卖声在街头回荡,“五香蚕豆哟”、“米粉方糕”“糯米粽子”,喧闹的人声,小吃的香味,充斥着早晨的街市。最难忘的还是那浓郁的粽香,在街市的天空上飘荡。使人切切实实感受着,端午节那别样的氛围在老街上弥漫。

  街边的石板地上摆满了碧绿的菖蒲和艾叶,叶片的清香味在街市上飘荡。这是近郊农户挑到城里来卖的,在端午节这天,家家都以艾叶悬于大门口,以避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这是家家必做的事情,我母亲昨天就已经买好放在家里,天一亮就把菖蒲和艾叶挂在门楣上,也避邪气侵扰,祈求一年的平安。

  走出老街,来到斑驳残缺的城门,裸露着泥土的城墙爬满滕萝,还开着不知名的野花,拱形的城门洞湿漉漉的向下滴着水珠,走进断壁残垣的城门洞里,涼溲溲的风扑面而来。我们一群小伙伴来到清溪河畔,河水清澈见底,桥下涛声阵阵,河水拍打着桥下的乱石溅起几尺高的浪花,先来的人们把河岸挤得满满,扶老携幼,有的孩子坐在大人的肩头,吹着公鸡毛的竹哨子。有几个小孩还爬到河边歪脖子柳树上。到处是喧闹的人群,到处是涌动的人流。通济桥上也挤满了人,那里真是一处天设地造的看台,整条沸腾的河都尽收眼底。

  只看见河的上游有十几条龙船正蓄势待发,龙船和一般的鱼船不一样,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龙尾以木雕成,涂上颜色加以彩绘。龙头的颜色有红、黄、白等色,龙头上的胡须被河风吹拂着栩栩如生。龙舟上锣鼓喧天,水手们跃跃欲试,在龙舟的前面还有一条装扮一新的大彩船,通体彩绘,像一座水上大戏台,彩旗在船的四周迎风招展,这其间,船上鼓乐齐鸣,穿着戏服的花旦、小生、丑角,似乎正在上演一岀古装戏。丑角在船头翻着空心跟头,一个接一个使人眼花缭乱。

  随着龙舟上震天的呐喊声,岸上人们的欢呼声,一阵锣鼓响彻清溪河,赛龙船开始了。只见一条条龙舟像离弦之箭向下游飞去,白色的浪花在船后铺成一条白练。赤橙黄绿青蓝紫,一条彩链在河中飞驰。我和五儿这一群孩子在人群中欢呼雀跃,尾随着龙舟在岸边奔跑,整条河也在沸腾。河水向岸边扑来,我们的鞋子在奔跑中被河水浸湿,随着龙船上“咚咚嘡”的锣鼓声,我们和岸边的人流簇拥着向河的下游奔跑,为那象离弦之箭的龙船呐喊助威。

  正午,意犹未尽的我们赶回家吃饭,“早端午,晚中秋”今天的午饭一定是丰盛的,还要喝雄黄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但只能大人喝,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庞耳鼻手心足心涂沫一番,说这样能驱邪解毒。《白蛇传》里的白娘子就是喝了雄黄酒才现了原身,东邪西毒都是害怕雄黄酒的。

  端午节的夜晚在屋外乘凉,夏天的夜空那么深邃而恬静。听母亲和邻居在聊天,知道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船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那美丽感人的故事象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照亮了我渺茫的心海。

  粽香又飘荡在窗外,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和厚重的民俗文化韵味,随着岁月的流逝还在无声地传承着,那是一种民族精神,那是一段悠久历史,使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在岁月的长河里绵延不绝弥足珍贵!尽管时光流逝,沧桑变迁。但我心中依旧重复着这些难忘的故事,在恬静中细细品味人生的甘苦。

  端午粽子散文2

  粽子这两个字,每每想起,下意识里总是排斥它和屈原和汨『MI』罗江扯上关系的。香香软软的粽子,和令人爱戴尊崇的爱国诗人,联系到一起谱写的不是爱的欢歌而是一种充斥着满腔无奈的悲凉,也许这就是我抵触情绪的源头。

  犹忆起,儿时的端午,是比较隆重的,那节日氛围是早早地就渲染出来了的。

  刚进农历五月初,大家就忙着去买糯米,打苇叶,跟别人打听或者自己踩点,弄清楚哪一处的芦苇荡比较茂盛,哪一簇没有被扫荡过。苇叶要选宽大鲜嫩的,无虫眼无裂缝,无蛛丝缠绕的为上佳,事先备好刀剪,箩筐,约好日期地点,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就出发了。

  那时小,也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贪大贪多而自顾自折断了一根根长势正好的芦苇,而主人家也会在这几日集中守护。倒不是吝啬那几片苇叶,还是允你采的,甚至就伴在你旁边陪你采摘,知道不是主人有那闲情逸致,他是怕这一拨又一拨的猴孩儿,不知道护着点长势正好的芦苇,折断了一根就是钱啊,主人再不积极点,所到之处必定是惨不忍睹的,所以,每每遇到屡教不改的主,主人真的会黑了一张脸赶你出去的。

  即便这样,也是无人计较的,换一片无人看顾的芦苇荡,继续我行我素,被锋利的苇叶边拉伤了手指,身上落满了老树上掉落的杂质,被不知道的漂浮物整的浑身发痒都抵消不了采苇叶玩耍的兴奋。

  苇叶采回去后,先修整,清洗,再用大锅开水滚过,把干枯的稻草浸水泡软作为捆粽子的扎带。接下来就是选米泡米了,一般都是用比较大号的盆子接一些清润的地下水浸泡,那是用机器钻了好几十米的'地下水,清洌,甘甜,无污染。多少糯米浸多少水,多长时间正好可以起包,印像中都是凭感觉来的,因为从来也没见老人去称米、量水,也没见定点、计时,可每一次都搭配的恰到好处,专门去问过奶奶,也问过老妈,她们都是笑而不答。

  糯米是家乡特产长形的颗粒,口感香醇厚重,但若论软糯可能要拉下南方雨水丰沛的地方一大截,也是源于土质的关系,我们家乡地处国家东部偏南,多数沙质土地,土壤不蓄水,雨水是一直往深处渗透的,所以不适合种植水稻,还有一种就是粘土地,粘土蓄水但是不透气,种植的水稻就是我们经常食用的那种,粗糙,干瘪,口感差,价钱还不便宜,这都是源于特殊的土质造成的。

  粽子内馅的料,多以自己的口味调制,蜜枣,花生,红小豆,咸蛋黄,蜡肉,鲜肉,火腿丁等等,是麻辣甜香,各味俱全,而我们在帮家长打下手的同时,自己创新了一种纯白米不放馅料用一片苇叶包裹地扁扁的三角形小粽子,恰好可以一口吞,出锅蘸上细碎的绵白糖,那滋味真叫一个好,甚至盖过了老妈最拿手的硕大四角形鲜肉蛋黄粽子,当然,这些都是奶奶到了另一个世界后的事情了,在此之前是没有这条件的。

  还有最经典的一款就是商贩沿街叫卖的竹筒粽子,内填五色江米、枣、花生、黑芝麻等,竹筒是青色的细条嫩竹做成的,内外打磨光滑,对半劈开,留一半做底,用苇叶或者荷叶封口,蒸好后整齐的摆在干净的木桶里,覆上用来保温的白色小棉包。有人来买,卖家会帮你打开竹筒调好你想要的口味,堆在一个精致的白磁盘内,就那么站在川流不息的大街上大块朵颐也不会有人大惊小怪。竹筒粽子颜色悦目,口感松散绵软,带着苇叶、竹叶混合的清香味,与那单纯苇叶包裹的粽子有着截然不同的风味。

  还记得那卖主是一位外地老大妈,每天的黄昏时分她就会操着一口她们家乡的方言拖长音调喊:“艾,暖米,热粽子啦... ...”其实她喊的是糯米,咬字不清的喊声反而成了她的独家招牌。

  其实说到底还是她粽子做的地道,选料考究,后也渐渐跻身小镇四大小吃之一,麻叶蚕豆瓣,胖子烧饼,和“刘家的胡辣汤,他们在同类小吃中味道遥遥领先。当然,在如今花样翻新的各式甜点小吃里是绝对不值一提的,但是当年带给我们却是十分的口腹满足,如今条件好了,却鲜有我们特别期待、迫不及待想品尝一种食物的冲动了,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吧。

  那蒸腾着热气的竹筒粽子,哪被落日拉长的身影,哪一声声拗口的“艾,暖米,热粽子啦----”定格温暖了我们整个童年记忆。

  端午粽子散文3

  粽子这两个字,每每想起,下意识里总是排斥它和屈原和汨『MI』罗江扯上关系的。香香软软的粽子,和令人爱戴尊崇的爱国诗人,联系到一起谱写的不是爱的欢歌而是一种充斥着满腔无奈的悲凉,也许这就是我抵触情绪的源头。

  犹忆起,儿时的端午,是比较隆重的,那节日氛围是早早地就渲染出来了的。

  刚进农历五月初,大家就忙着去买糯米,打苇叶,跟别人打听或者自己踩点,弄清楚哪一处的芦苇荡比较茂盛,哪一簇没有被扫荡过。苇叶要选宽大鲜嫩的,无虫眼无裂缝,无蛛丝缠绕的为上佳,事先备好刀剪,箩筐,约好日期地点,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就出发了。

  那时小,也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贪大贪多而自顾自折断了一根根长势正好的芦苇,而主人家也会在这几日集中守护。倒不是吝啬那几片苇叶,还是允你采的,甚至就伴在你旁边陪你采摘,知道不是主人有那闲情逸致,他是怕这一拨又一拨的猴孩儿,不知道护着点长势正好的芦苇,折断了一根就是钱啊,主人再不积极点,所到之处必定是惨不忍睹的,所以,每每遇到屡教不改的主,主人真的会黑了一张脸赶你出去的。

  即便这样,也是无人计较的,换一片无人看顾的芦苇荡,继续我行我素,被锋利的苇叶边拉伤了手指,身上落满了老树上掉落的杂质,被不知道的漂浮物整的浑身发痒都抵消不了采苇叶玩耍的兴奋。

  苇叶采回去后,先修整,清洗,再用大锅开水滚过,把干枯的稻草浸水泡软作为捆粽子的扎带。接下来就是选米泡米了,一般都是用比较大号的盆子接一些清润的地下水浸泡,那是用机器钻了好几十米的地下水,清洌,甘甜,无污染。多少糯米浸多少水,多长时间正好可以起包,印像中都是凭感觉来的,因为从来也没见老人去称米、量水,也没见定点、计时,可每一次都搭配的恰到好处,专门去问过奶奶,也问过老妈,她们都是笑而不答。

  糯米是家乡特产长形的颗粒,口感香醇厚重,但若论软糯可能要拉下南方雨水丰沛的地方一大截,也是源于土质的关系,我们家乡地处国家东部偏南,多数沙质土地,土壤不蓄水,雨水是一直往深处渗透的,所以不适合种植水稻,还有一种就是粘土地,粘土蓄水但是不透气,种植的水稻就是我们经常食用的那种,粗糙,干瘪,口感差,价钱还不便宜,这都是源于特殊的土质造成的。

  粽子内馅的料,多以自己的口味调制,蜜枣,花生,红小豆,咸蛋黄,蜡肉,鲜肉,火腿丁等等,是麻辣甜香,各味俱全,而我们在帮家长打下手的同时,自己创新了一种纯白米不放馅料用一片苇叶包裹地扁扁的三角形小粽子,恰好可以一口吞,出锅蘸上细碎的绵白糖,那滋味真叫一个好,甚至盖过了老妈最拿手的硕大四角形鲜肉蛋黄粽子,当然,这些都是奶奶到了另一个世界后的事情了,在此之前是没有这条件的。

  还有最经典的一款就是商贩沿街叫卖的竹筒粽子,内填五色江米、枣、花生、黑芝麻等,竹筒是青色的细条嫩竹做成的,内外打磨光滑,对半劈开,留一半做底,用苇叶或者荷叶封口,蒸好后整齐的摆在干净的木桶里,覆上用来保温的白色小棉包。有人来买,卖家会帮你打开竹筒调好你想要的口味,堆在一个精致的白磁盘内,就那么站在川流不息的大街上大块朵颐也不会有人大惊小怪。竹筒粽子颜色悦目,口感松散绵软,带着苇叶、竹叶混合的清香味,与那单纯苇叶包裹的粽子有着截然不同的风味。

  还记得那卖主是一位外地老大妈,每天的黄昏时分她就会操着一口她们家乡的方言拖长音调喊:“艾,暖米,热粽子啦... ...”其实她喊的是糯米,咬字不清的喊声反而成了她的独家招牌。

  其实说到底还是她粽子做的地道,选料考究,后也渐渐跻身小镇四大小吃之一,麻叶蚕豆瓣,胖子烧饼,和“刘家的胡辣汤,他们在同类小吃中味道遥遥领先。当然,在如今花样翻新的各式甜点小吃里是绝对不值一提的,但是当年带给我们却是十分的口腹满足,如今条件好了,却鲜有我们特别期待、迫不及待想品尝一种食物的冲动了,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吧。

  那蒸腾着热气的竹筒粽子,哪被落日拉长的身影,哪一声声拗口的“艾,暖米,热粽子啦----”定格温暖了我们整个童年记忆。

【端午粽子散文】相关文章:

包粽子散文10-04

情浓端午散文11-27

汪曾祺散文端午的鸭蛋11-03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散文11-02

今日端午节800字散文随笔08-23

粽子里的乡愁句子赏析10-23

季羡林散文欣赏之漫谈散文11-05

黑与白散文08-21

心境散文03-26

《庄子》散文11-26

叙事抒情散文 梦想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