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回忆屈原的散文

2020-08-26 散文

  又到端午了,又到了吃粽子的季节,忘不了那糯糯的,飘着清香的粽子,这一天也是怀念屈原的日子。

  端午回忆屈原的散文:端午,端午.祭屈原

  生于 战国乱世 王族家,根汉江平原楚地,源饮长江之水……

  一身耿介從流,含忠履潔,纵忧国忧民之情愫;唯家国于已任,主修明法度,任贤是用,改革弊政,联齐抗秦,以至天下“大一统”。

  持《橘颂》,“行此伯夷,置以为像兮”;“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何奈腐柱将倾,顷襄王昏,听信谗佞“令尹子兰,靳尚等…”平原废逐湘南。

  公历278年秦破楚,五月初五日,游于江潭,艾草萋萋,忧忧《怀沙》之志,低吟江畔;表《哀郢》泣,抱石以投汩罗,愤愤殉;《渔父》为证。

  “凤兮”,“孺子沧浪”之楚语,文辞瑰丽清新,情怀缠绵真挚,泱泱洒洒,歌声声。

  携“现实”与“浪漫”,发“牢骚”怆怆,立“楚辞”之体,其格日月同辉!

  风雷云月,虬龙鸾凤,兰椒蕙芷…;四极八荒…;驰骋,神游天地

  “路幽昧以险隘”之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百七十余《天问》,以自然、神话、历史人物构,旷古奇罕之思,道却博大精深; 达探索、追求、坚持真理之崇高精神;以示呈对,时事的无比忧愤情愫。

  把以虚实《九歌》祭,以天神、地祇、人鬼,鄙俚亵慢 ;塑造形象鲜明,体现人民的爱憎、向往与美好的操行。

  “歎美遯德”思远虑,“来吾导夫先路”立《离骚》,长短咏叹,律韵差齐不拘,独绝“骚”客之体;

  “路曼曼其修长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露餐英”芳洁自持,恐“美人迟暮”……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以达社会“化成”。

  “受命天”拓宇,汉“赋”孕育成。

  “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凜;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厲。

  故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隨时变化,难可详悉。”

  ……

  鹤唳九天,呜呼!

  五月天,依仰您胸怀,千山万里遥, 感念念

  今夜,远方的汩罗江畔,也应是灯火辉煌。

  红、橙、黄、绿、青、蓝、紫…

  ____ 时代的“脉搏”跳动

  小镇大街小店,“美好家园”粽子堆放的火热

  艾叶香草已挂满了门楹

  五月初五,龙舟奋进,点鼓喧天。

  清瘦人于:2014.5.30夜

  注:

  1.屈原:(公元前340?__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楚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出生王族,做过 左徒:(职位仅次于楚国最高官职“令尹”。)三闾大夫:(掌管昭、屈、景三王族的官。)遭谗废放逐湘南,秦破楚,忧愤以投汩罗殉国。其格寿日月同辉!“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刘勰.《文心雕龙.辩骚》;立《离骚》,本《楚辞》之体;“受命于天”,拓宇,汉“赋”孕育成。

  2.耿介從流:意指刚直,从善如流。

  3.含忠履潔:指意思想忠贞,喻操行清正。

  4.歎(叹)美遯(dun遁)德:取自《正義》,指赞叹美的东西,逃避隐遁浊乱,不污其节;其含周易之卦爻。附:《易经.遯卦》引申“时義”本指能够合乎时宜的一种性质或作用,后人往往当作“意义”或“作用”讲。

  5.化成:見《易经.賁bl卦》,指教化人民使有成就。

  6. “增(层)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层)冰之凜(冷);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厲(甚)。 故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隨(随)时变化,难可详悉”:取自南北朝梁.萧统(死謚昭明太子)《文选》序;意指引申凡事凡物均有其规律,变化中随着改变了其本来的样子而变化;文章也一样,随着时代发展变化,难以全部都搞得很清楚。

  端午回忆屈原的散文:端午节的回忆

  每到端午节,像艾蒿、五色丝线、芦苇叶、香囊等物品,还有那些与端午节有关的人、事、景都会浮现眼前,从而勾起很遥远的情思。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以致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屈原在流放期间,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他的诗作独具风貌,影响深远,至今一直流传于人们的心中(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据说,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其他人见后纷纷效仿。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来保护屈原的身体,这就慢慢发展成现在的粽子了。

  很多年以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屈原,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

  艾蒿。记得小时候的端午,爷爷一大早叼着旱烟袋,手里拿着一把镰刀,肩上背着他自己编的竹篓,急匆匆地离家了。不一会背回一篓艾蒿,然后分别插在四个儿子家的大门两边,当然还有四合院的大门,剩下的都用来煮洗澡水。

  割艾蒿,这是每年端午节爷爷忘不了的一件事,这种避邪的方法,已成了我们那每家每户的习俗。不知过去多少年,爷爷的旱烟袋不再升温,可烟雾却仿佛在不断地缭绕,而割艾蒿这件事从此失去了规律。

  五色丝线。五色,吉祥的象征。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穷,但在端午节这天,奶奶无论怎样都会积攒点钱,买来五色丝线,烧好一大锅开水,水里放上许多种驱毒的树叶、药草,等水温适中时,把大伯家的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二伯家的一个哥哥、两个姐姐;还有我和两个弟弟(爸爸排行老三)以及小叔家的一个小弟,一个一个洗得干干净净。当然,哥哥姐姐们都是自己洗的,奶奶只帮他们擦去后背上的水珠,然后将五色丝线,系在我们的手腕、脚腕、脖子上。

  据说戴上五色丝线的小孩,可以避开五毒蛇虫的伤害,或许因此,我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吧。如今五色丝线幻化成五彩缤纷的梦,梦里有天堂、有奶奶的微笑。

  芦苇叶。离家大约三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很大的芦苇荡,每当芦苇叶长到两指宽的时侯,条件好的邻居就去釆摘一些回家包粽子吃。那时候,十多岁的我闻到了粽香味,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回家硬是扯着妈妈衣襟,央求妈妈也包一些粽子,可是妈妈说要到端午节才能包,因为保存的糯米仅够端午节时包,否则,端午节就吃不到粽子了,听了妈妈的.解释,我只好咽了几下口水。

  在我的期待中,端午节终于到了。就在前一天的中午,妈妈和我背起草蒌去芦苇荡采摘芦苇叶。不一会,妈妈说:回家吧,叶子够包粽子了。其实我只釆到十几个叶子,还不是很嫩绿。走出芦苇荡,妈妈赶紧把我搞乱了的头发理了理,还用衣角帮我擦了擦汗水。

  回到家不一会,生产队上工的钟声响了,妈妈赶紧去上工。晚饭后,妈妈把芦苇叶洗净,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煮一下,把泡好的糯米塞进芦苇叶,还有年前自家枣树上长的、晒干了的红枣,包成三角形,再上锅煮。煮好后要盖好锅盖焖一夜,到第二天早晨才最好吃。

  端午节一大早我们就起床了,妈妈把热好的粽子和新煮的鸡蛋端上桌,我和两个弟弟美美地吃了个大饱,然后高高兴兴上学去了。

  不一样的粽香。自从我嫁人后,妈妈总是担心我在婆家有太多的不习惯,特别是端午节我最喜欢吃的粽子。

  在节日的前一天,母亲无论怎么忙,都会亲自去芦苇荡采些芦苇叶,然后包好多粽子,并上锅煮熟后送给我吃。

  那些年的端午,我一直吃着妈妈包的粽子,可是,自从妈妈离逝后,我没有尝过其他人包的粽子,仿佛失去了胃口、粽子也不再飘香。看着一家人,吃着婆婆用咸肉包的多角粽子,我悄悄躲进被窝,唯有泪落千行。

  不知过去几年,端午节这天,婆婆硬是把她包的粽子,塞进我手里让我尝一下,说如果不好吃就不吃,我不好拒绝婆婆的好意,就接过粽子勉强地咬了一口,或许是多年没吃的原因,感觉非常柔嫩、清香、爽口,但在心里仍有一丝难过。现在妈妈已离开我们十几年了,而在心中那份思念永远抹不去。

  香囊。一晃不知过去多少年,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不知从哪个端午节开始,我学着前辈的做法,用一块不大的绸丝布,把它缝制成一个小袋,然后装进各种碾碎的香草药,再用五色丝线系扣成索,让我幼小的儿子女儿带在身上,希望清香四溢的香囊,能伴随着他们健康地成长。

  还有,我用几根两尺长的彩色毛线,把它拧在起,从一头打个结,然后编织成一个三寸长的小网,把煮熟的鸡蛋或鸭蛋放在里边,从放蛋的入口把毛线拧在一起,再打个结,然后平分开毛线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他们想吃的时候随时取出。可是孩子们挂了一天也不舍得吃,以致邻居家的孩子们羡慕了很久,后来我把这方法教给了他们的母亲,让他们也高兴一下。

  如今皱纹已悄悄地爬上我的眼角,而对逝去的亲人,那种深深地怀念之情,永远烙在心底,还有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赞颂。

【端午回忆屈原的散文】相关文章:

屈原与离骚散文07-13

屈原与离骚唯美散文07-14

虚妄中的回忆散文10-05

冬日里的回忆散文10-04

鲁迅的回忆性散文11-05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介绍06-11

回不去的只能回忆散文10-02

贾平凹的回忆性散文11-02

情浓端午散文11-27

汪曾祺散文端午的鸭蛋11-03

端午现代散文 端午节的优美散文